戰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名況,字卿。漢人避宣帝諱稱為孫卿。趙國(今山西、河北、陜西各一部)人。生卒年不詳,比較可考的從事政治學術活動的年代大致在公元前330年至公元前255年之間。
戰國時期思想家、哲學家、政治活動家,儒家學派中繼孔子之后的另一重要代表人物,后世被尊為僅次于“至圣”孔子的“亞圣”。名軻,鄒國(亦作“騶”,今山東鄒城市)人。生卒年月不可詳考。
孔子弟子。春秋末陳國(今河南淮陽)人。特別注意忠、信等品德的修養,他主張讀書人面臨危難時,要勇于犧牲自己的生命。見到有利可圖時,要考慮應該不應該去取得。
孔子弟子。春秋末魯國人。后被尊稱為有子。勤奮好學。孔子死后,因他品學兼優,且“狀似孔子”,故一度被孔門弟子推舉為“師”。繼承孔子在儒家學派中的地位,帶領儒家學士繼續活動。
孔子晚年弟子。春秋末魯國南武城(今山東平邑縣南)人。字子輿。曾點之子,后被尊稱為曾子。一般平民出身。為人質魯,但勤奮好學,故而卓有成就。
孔子弟子。春秋末吳國人(亦說魯國人)。為人行事不拘小節,與人相處反對嘮叨。在孔門弟子中以“文學”著稱,且主張用教化的辦法來治理社會。
孔子弟子。春秋末晉國溫地(今河南溫縣)人,一說衛國人。性格勇武,為人“好與賢己者處”。在孔門弟子中以“文學”著稱。
孔子弟子。春秋末衛國(今河南濮陽一帶)人。經商于曹、魯之間,富致千金,在孔門弟子中“最為富益”。性格活潑,辦事通達,善外交活動。在孔門中,又以言語著稱于世。
孔子最得意的學生。春秋末魯國人。姓顏,名回,字子淵,亦稱顏淵。顏無繇之子,少孔子30歲。家境貧寒,終身未仕,一直跟隨孔子學習和生活。
孔子弟子。春秋末魯國人。他為人度量寬宏,有仁德而不多說話。在孔門弟子中,以德行與顏回、閔子騫、冉伯牛并稱。
孔子弟子。春秋末魯國人。性格活潑爽快,為人多才多藝。在孔門弟子中,不太注意仁德的修養和禮樂的學習,而是以擅長“政事”著稱。
孔子弟子。春秋末魯國人。利口善辯,以擅長言語著稱。
孔子弟子。春秋末魯國人。在孔門弟子中,以德行與顏回并稱,而其孝悌之德尤為世人所稱頌。
孔子弟子。春秋末魯國卞人。在孔門弟子中,以擅長“政事”與冉有齊名。
孔子弟子。春秋末魯國人。姓冉,名耕,字伯牛。在孔門弟子中,以德行與顏回、閔子騫并稱。
孔子 (公元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
周王朝初期的政治家、思想家,中國古代禮樂文明的奠基者。姬姓名旦,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亦稱叔旦、明公、明保、周公。曾輔助周武王滅商,武王逝,子成王幼,周公攝政。
周王朝的創建者。姬姓名發,周文王之子。周文王卒,姬發繼位,由豐(今陜西西安西南)遷都至鎬(今陜西西安灃河以東)。即為宗周。
周王朝一統天下的奠基人。姬姓名昌,為商末周族領袖,受商封為方伯,亦稱西伯、周方伯。是當時西方諸侯之長,居于周原(今陜西岐山),相傳在位50年,卒于程(今陜西咸陽東北),葬于畢(今陜西西安西南)。其子周武王...
商王朝的建立者,又稱武湯、武王、天乙、成湯、成唐、大乙和高祖乙。湯原為商族部落領袖,與有莘氏通婚,定居于毫(今山東曹縣)。他任用賢相伊尹、仲虺,積聚力量,經11次出征,先后滅葛、韋、顧、昆吾等部落方國...
原始社會末期父系家長制氏族部落聯盟領袖。姒姓,稱有夏氏,又稱夏禹、大禹、伯禹、戎禹,一說名文命。因領導人民疏通江河,治水有功,受舜禪讓即位,晚年傳位于子夏啟。其子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夏王朝,...
原始社會末期父系家長制氏族部落聯盟領袖,傳說中上古時期的帝王。姚姓,名重華,號有虞氏,人稱虞帝,為傳說中的五帝之一,是商代的始祖神。
原始社會末期父系家長制氏族部落聯盟領袖,傳說中上古時期的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