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日,中國國家博物館文創產品鳳冠冰箱貼累計銷量突破100萬件,帶動鳳冠IP全系列產品銷售額跨越億元,創下國博近二十年來單品及系列文創的銷售紀錄。這一文創產品的原型為明孝端皇后九龍九鳳冠,是首批禁止出境展...
近日,“西山窯火·千年釉彩——北京龍泉務窯陶瓷展”在北京市門頭溝區永定河文化博物館正式開展。展覽以發掘于門頭溝區龍泉務村的遼金龍泉務窯為主題,內容涵蓋了窯址的發掘成果以及北京地區遼墓出土的龍泉務窯...
位于北京的中國紫檀博物館是集收藏研究、陳列展示紫檀藝術,鑒賞中國傳統古典家具于一體的專題類博物館。中國紫檀博物館1999年正式對外開放,展示紫檀木制作的明清家具、中國古建筑微縮景觀等。
當日,由中國美術館和甘肅省文物局主辦的“墨韻文脈——甘肅絲路藝術珍品展”在北京中國美術館開幕。此次展覽匯聚敦煌研究院、甘肅省博物館、甘肅簡牘博物館及中國美術館藏品240余件(套),包括彩陶、簡牘、畫像...
福建福州非遺文化絢爛多彩,涌現出壽山石雕、福州脫胎漆器髹飾技藝、木雕、軟木畫、油紙傘等眾多國家級、省級非遺項目。
“二月二,龍抬頭”來臨之際,各地舉辦豐富多彩的活動,喜迎傳統節日。
第十屆伊斯坦布爾出版聯誼會于25日至27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舉行。此次活動中,中國被選為“焦點國家”。
“從正月初六到現在,我們一直在加班加點完成客戶訂單,制作各類面燈和大棗餑餑。”眼下,在山東威海市文登區葛家鎮岔河村的花餑餑生產車間里熱氣騰騰,村黨支部書記王吉淑和鄉親們正在蒸制一屜屜噴香的花餑餑。
當日,慶祝中國和厄瓜多爾建交45周年的專場文藝演出“多彩中華”在厄瓜多爾首都基多舉行。中國駐厄瓜多爾大使陳國友和厄瓜多爾外長索默費爾德出席活動。
位于土耳其伊斯坦布爾的托普卡帕宮博物館珍藏了眾多中國瓷器,這些瓷器主要通過外交禮物和貿易等方式獲得。
3月5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開幕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
歷時50余天的升級改造,北京朝陽區圖書館勁松館近日恢復對外開放。此次升級改造新增開放面積近600平方米。除了傳統的借閱服務,圖書館還通過引入社會化運營、與社會機構合作等方式,增加飲品簡餐、文創展示、活動...
爆竹聲聲,火光閃爍,百余條彩龍穿梭在廣西賓陽縣的大街小巷,伴著鞭炮火光,龍舞不止,一派熱鬧景象。
臨近元宵節,浙江省嘉興市南湖區的街道社區、商業區塊、城市公園被各色花燈點亮,營造出濃濃的節日氣氛。
2月3日,大批市民游客來到北京地壇公園參加在這里舉辦的春節文化廟會,感受春天氣息。
2日,“歡樂春節滿巴黎,龍獅賀歲舞香街”春節巡游活動在巴黎香榭麗舍大街舉行,來自廣東汕頭潮陽的西門英歌隊在巡游活動中驚艷亮相,讓當地民眾大飽眼福。英歌是廣東潮汕地區的傳統民俗舞蹈,融匯戲劇、舞蹈、武...
春節是許多亞太國家一年中的重要節慶之一。新春到來之際,當地民眾買年飾、置新裝,迎接佳節。
“春節發源地,閬中天下稀。我是‘春節老人’落下閎,給大家送福嘍!”春節將至,踏入四川閬中古城,仿佛穿越進時光隧道,置身千年歷史的懷抱之中,古城內大街小巷張燈結彩,年味撲面而來,喜慶的氛圍感染著每一...
春節臨近,各地張燈結彩迎新年。
中國農歷蛇年春節將至,以春節為主題的慶祝活動和文化體驗活動在多國舉行。
以“溫暖迎春·共慶中國年”為主題的“新春大集”活動10日至11日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文化宮舉辦。活動以中國傳統廟會的形式呈現,充分展示了多彩的中國春節文化習俗,也為慶祝中沙建交35周年和“中沙文化年”...
歲序更替,華章日新。值此辭舊迎新之際,尼山世界儒學中心、中國孔子基金會、孔子研究院、孔子博物館、孟子研究院,向關心支持儒學事業發展的各位專家學者和社會各界朋友,致以誠摯的問候和新春的祝福!
當日,在哈爾濱開往漠河的K7041次列車上,五名鄂倫春族非遺文化傳承人為旅客展示樺樹皮燙畫、面塑、刺繡等非遺項目。
當日,“玉出昆岡——清代宮廷和田玉文化特展”在北京故宮博物院開幕。展覽遴選258件具有代表性的清代宮廷和田玉精品,分為“玉之源”“玉之禮”“玉之雅”“玉之巧”“玉之用”五個單元,詮釋清代和田玉文化,展...
戰國蛇首銅帶鉤、東漢灰陶操蛇鎮墓俑、宋代三彩人首蛇身伏地俑......13日,115件(套)“蛇”相關館藏文物在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完成布展,將于14日正式開展。
中國郵政1月5日發行《乙巳年》特種郵票。《乙巳年》特種郵票以敦煌壁畫和傳統民俗為靈感來源,將蛇的形象與吉祥寓意巧妙結合。郵票一套兩枚,圖案名稱分別為“蛇呈豐稔”“福納百祥”。
當日是2025年第一天,人們通過多種多樣的方式,慶祝新年到來。
當日,“宋韻思潮 尋跡匠心”杭州非遺年貨節在杭州市上城區望江街道日信國際廣場開市,現場設置非遺、文創、游藝、民俗、群藝五大板塊,匯集非遺項目展示體驗,穿插民俗文藝表演,同時推出各地年節美食品嘗展銷,...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三屆山東省委員會第三次會議,1月19日上午在山東會堂隆重開幕。來自各黨派團體和各族各界的省政協委員,將緊緊圍繞“走在前、挑大梁”,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山東篇章,積極建言資政,廣...
當日,“過年——春節主題展”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館開展。展覽內容以春節的重要時間節點為軸,從冬至開始至元宵節結束,分為序廳、辭舊迎新、歡聚祝福、樂歲弦歌和普天同慶等五個主題單元。展覽將持續到2025年3...
12月21日,全國木版年畫聯展在北京崇德堂博物館開展。展覽匯集北京、天津楊柳青、河南朱仙鎮等地的130余幅年畫作品,展示“年畫里的中國”。
當日,原創舞劇《樂和長歌》在武漢首演。該劇以春秋戰國時期為歷史背景,編排融入楚文化獨特的編鐘古樂、舞蹈、辭賦等元素,為觀眾打造了耳目一新的荊風楚韻舞臺作品。
位于福建平潭的殼丘頭遺址博物館近日正式開館,集中呈現南島語族起源與擴散,為大眾了解南島語族文化提供全新窗口。
發現于新疆的“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織錦、出土自長沙馬王堆漢墓的“素紗單衣”、珍藏于北京故宮的龍袍等宮廷服飾……翻開新近出版的“中國絲綢藝術大系”首批新書,一件件中國絲綢文物精品躍然紙上。
11月25日,在杭州余杭“良渚論壇”開幕式和主論壇舉辦地,浙江歷史經典產業展同期舉辦。本次展覽設大師作品、產業名品、活態體驗等板塊,展出木雕、石雕、根雕、青瓷等國家級省級工藝美術大師作品及民族品牌、知...
1月20日上午,山東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在山東會堂隆重開幕。來自全省各行各業、各條戰線的人大代表,肩負全省人民重托,會聚一堂,認真履行憲法和法律賦予的神圣職責。
雙眉微蹙、屏息凝神,謝龍龍手握鑷子和毛筆,修補著殘損書葉的細碎缺口……一本本破損、老化的古籍在他的妙手下“重獲新生”。
中華文明早期形態,什么樣?開館!陶寺遺址博物館11月12日向公眾開放,展出的230件(套)文物,涵蓋陶寺文化所有的文物類別,首次系統呈現約4000年前的陶寺文明。
11月2日,第41屆伊斯坦布爾國際圖書展在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布爾拉開帷幕。由中國教育出版傳媒集團、人民出版社等出版單位聯合組成的中國出版代表團,攜700余種精品圖書亮相本次書展,并舉辦了豐富多彩的活動,...
浙江省臺州市仙居縣橫溪鎮下湯村,2250平方米的考古發掘現場,考古人員用竹簽、毛刷輕輕地剝去陶罐上的泥土。“這些可能是上萬年前的墓葬陪葬品。”下湯遺址考古領隊仲召兵介紹。
10月12日至27日,2024南潯國際親子文化藝術季活動在浙江湖州南潯古鎮舉行。戶外交響樂、童話劇、巡游等在古鎮陸續上演,為游客帶來近距離的互動體驗。
“虛實之界:奇跡之書《馬可·波羅游記》”主題文獻展3日在上海圖書館東館開幕,《馬可·波羅游記》早期手抄本、不同語種的印刷本、相關中文書籍等逾百件文獻集中亮相。其中,來自意大利收藏機構的4件《馬可·波...
傳統韻味邂逅時尚風潮,民族瑰寶閃耀國際舞臺。近日,來自中國云南的楚雄彝族服飾非遺時裝展在法國巴黎舉行,這項有著1700多年歷史的國家級非遺再次亮相國際主流的時裝舞臺。
用手機掃二維碼參加“云祭掃”,向魯迅先生獻上一朵小花;“魯迅精神與上海城市品格”研討會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邀請社區居民與高校師生共同參與;在City Walk活動中,青少年積極打卡滬上“魯迅小道”……連日來...
長江如何賦能文學,文學如何滋養長江?日前在武漢開幕的長江文化藝術季“遇見長江”文學周活動上,6位茅盾文學獎獲得者展開精彩對談,梳理長江古往今來的文學形象,為持續一周的文學盛宴拉開帷幕。
為慶祝中法建交60周年暨中法文化旅游年,由中法兩國聯合發行的《中法建交六十周年》紀念郵票首發儀式18日在巴黎舉行。
海南東坡主題圖書館近日在海口開館,眾多“蘇迷”慕名前往,翻閱古籍善本、品鑒東坡詩詞、了解東坡文化,共同探討各自眼中不同的蘇東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