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老師是一位純樸憨厚的關中漢子,待人隨和友善,自幼酷愛美術,勤奮學習書畫,尤其擅長中國花鳥大寫意牡丹畫。他潛心鉆研一代大師齊白石,吳昌碩,王雪濤等多位大師作...
漢字在世界眾多民族文字中頗具特色,其在300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已不僅僅是進行信息交流的工具,還逐漸演變為一種具有獨特民族風格的書法藝術,是中華民族的代表、中華文...
說到西晉的陸機,喜歡文學的人會想到大名鼎鼎的《文賦》,想到他那華美無雙的詞賦,而學書之人會想到聲名顯赫的《平復帖》。
隨著新媒體、新技術的出現,對書法教育的意義和方式提出了挑戰。如何將傳統書法的技能、觀念、理論等,在現代教育體制模式下進行轉換,顯得尤為關鍵。這也是現階段高等...
書法是“人文”的載體,中國書法國際傳播要落實到“寫”上,從漢字上升到藝術,并進一步傳播。不僅要加強院校教育和舉辦國際展覽,還要著力強調“人”在書法傳播中的作...
中國畫發展所面臨的時代命題是什么?中國畫要給社會輸出怎樣的審美價值?中國畫要以怎樣的形式與當代社會產生關聯?寫意精神如何避免成為空洞口號?
書法史上的魏晉時期留下了無盡的輝煌,以清雅、高逸、流美、灑脫為特征的“魏晉風韻”,一直被后期書家苦苦追索。書法演進有種奇特現象,一種審美風格的形成,從萌動、...
“侯馬盟書”又稱“載書”,共有5000余件,1965年山西侯馬晉國遺址出土,是春秋晚期晉國趙鞅與卿大夫訂立的文字條約。毛筆書寫,屬春秋晉國官方文字,大部分是朱紅色,...
漢字在構造過程中遵循著非常嚴格的法則。它包含人類的審美意識、建筑學的構造原理等。書法家在此空間除了限制筆跡依托之外,也可以探索書寫過程中的自由。其自由程度又...
“江城如畫里,山晚望晴空。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李白的《秋登宣城謝朓北樓》描寫了江南秋天的景色,詩人寄情...
書畫同源同脈,兩者筆墨使喚、功能效用、審美趣味上形神畢肖,無有差池,歷代書論畫論主張、理念、思想也似芝蘭玉蕙,交相輝映。宋以后,書畫相繼出現地域區分論,集大...
商晚期,王室為了占卜和記事把文字契刻在龜甲或獸骨上,成就了穿越3000多年而不朽的甲骨文。1899年,甲骨文在河南省安陽市小屯被發現,歷經120年而歷久彌新,從掌間摩挲...
“宋版書,宋版書,還是宋版書!”走進國家典籍博物館“中華傳統文化典籍保護傳承大展”展廳,很多讀者感嘆不已:存世不多的宋版書,平日難得一睹真容,而此時此地,近...
今年是“東方之筆”張大千先生(1899-1983)誕辰120周年,臺北故宮博物院于4月1日至6月25日舉辦“巨匠的剪影——張大千120歲紀念大展”。世人皆知大千仿古可以亂真,且看...
南北書派之爭自魏晉以來不絕。以《文殊般若經》為首的北齊山東地域碑碣摩崖作為北派書風代表,對初唐雄健新風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本文旨在探討以北齊山東石刻為代表...
有些詩是只能看而不能畫的,如李太白的“白發三千丈”就不好畫、因為沒有這么大幅面的紙和絹。同樣,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也不好畫,因為東和南在畫面上不容...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美術事業發生了巨大變化,廣大美術家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深入思考藝術如何深扎于生活、服務于人民,如何推出時代藝術精品...
高亢嘹亮的國歌響起,鮮艷的五星紅旗迎風飄揚。無論是在奧運健兒奪冠的頒獎典禮上,還是在青春飛揚的校園升旗儀式上,我們常常能看到這樣激動人心的一幕。國旗,是國家...
鉆研書法的人,都繞不開繼承與創新這一話題,但如何繼承,如何創新?道理往往說了一大堆,卻讓人琢磨不透。我們通過兩則故事的學習,或許會領悟其中一些道理。
歷史的腳步走到1949年,國制鼎革,天地重開,新中國巍然屹立于世界東方,具有古老傳統的書法開始邁進新的歷程。新中國書法是古老中國書法的發展,作為中華民族獨特的藝...
回溯20世紀中國歷史的煌煌巨變,是一代思想巨擘和實踐先驅者們照亮了整個民族前行的方向。徐悲鴻是20世紀中國繪畫史、繪畫思想史以及美術教育史開創時代風氣之先驅者與...
作為中華審美文化的核心范疇,“中和”對塑造中華民族的審美性格產生了深遠影響。從歷時性角度看,中和審美發源于先秦,發展于兩漢,自覺于六朝,成熟于隋唐,轉型于宋...
書法創作中的筆性與書法家的心性是一致的,有關聯的。正如陸維釗在《書法述要》里所言,書法成就之高下,除學問修養外,其初步條件有二:“其一屬于心靈的,要看其人想...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志,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中華民族文化在書畫藝術上的體現就...
“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本身亦是字字珠璣、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雖不曾入選梁昭明太子蕭統的《文選》,但這決不影響它在后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文化傳統是一條流動的河,每個時代都有熠熠生輝的閃光點。中國古代繪畫傳統尤其是在人物畫科中,線條的表現力與程式性得到歷代畫家的重視,并最終歸納為“十八描”。
新中國山水畫就題材而論,最突出的成就便是表現祖國河山新貌。這種表現,帶來山水畫審美觀的時代新變——由“靜美”為主流,變為“動美”居主流;由蕭疏清淡,變為雄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