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的草書,最為杰出的書家是吳國的皇象。
鐘繇(151-230)三國魏書家,字元常。穎川長社(今河南長葛)人。或作許昌人。歷官侍中尚書仆射,封東武亭侯。魏初為大理,遷相國。文帝即位,改廷尉,進封崇高鄉侯,轉...
索紞,字叔徹,西晉時期的敦煌人。他從小就在京師讀書,曾在太學任過職。學識淵博,特別是對陰陽、天文、術數頗為精通,造詣很深,有先見之明。早在晉武帝時,他就預測...
索靖(239-303),是西晉著名書法家。字幼安,敦煌 (今甘肅)人,張芝姊之孫。官歷尚書郎、酒泉太守,官至征西司馬,人稱“索征西”。謚莊。工書法,尤精章草。與尚書令...
陸機(261-303),字士衡,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西晉文學家、書法家,與其弟陸云合稱“二陸”。曾歷任平原內史、祭酒、著作郎等職,世稱“陸平原”。
衛瓘(220年─291年)字伯玉,河東安邑人(今山西夏縣北)。三國時期魏國、西晉的大臣,魏國侍中衛覬之子,出身于書法世家。
衛夫人(272年---349年),名鑠,字茂漪,自署和南。生于晉武帝泰始八年(272年),卒于晉穆帝永和五年(349年)。河東安邑(今山西夏縣)人。東晉女書法家。
東晉是我國書法史上的極盛時期,楷書、行書、草書都同時達到了極高的藝術水平,成為規范后世的楷模。
東晉王、謝、郗、庾四大家族中,最顯赫的要算王氏家族了,而書法成就最卓著的也當之無愧的屬于王氏一族。王氏家族書法家最多。在這個書法世家里,有父子爭勝,兄弟競較...
王獻之兄王徽之,字子猷,官至黃門侍郎,性卓榮不羈,不修邊幅,善真、草書,《宣和書譜》評價其“律以家法,在羲獻間”,傳世作品有《新月帖》等。
《伯遠帖》,原為東晉王珣書以行書寫的一封信,5行共47字。原文:“珣頓首頓首,伯遠勝業情期群從之寶。
王蕓(464---549)字敬文,王導第六子,王珣之叔。歷官吳國內史、會稽內史、鎮軍將軍、散騎常侍,一生恬淡虛靜,不競榮利。善書,書法筆鋒挺秀,與其恬虛守清、不競榮利...
王僧虔(426---485)瑯琊臨沂人。南朝齊書法家。字簡穆,王羲之四世族孫。官至尚書令。喜文史,善音律,工真、行書。書承祖法, 豐厚淳樸而有骨力。
王志(460—513)字次道,瑯琊臨沂人。王僧虔子。《梁書》卷二十一《王志傳》:“志善草隸,當時以為楷法。”
王慈(451---491)字伯寶,臨沂(今山東臨沂)人。僧虔子。少與從弟儉共學書。善隸,行書。王慈草書運筆圓渾,含蘊凝重,然體態十分靈動,縱橫姿肆,使人聯想到王獻之書...
謝安(320---385)原藉太康,寓居會稽。東晉著名政治家。謝安出身士族,年輕時就注意修身養性,喜歡讀書習藝,才器雋秀。但卻不愿做官。他在上虞的東山筑廬蟄居,“高謝...
東晉顧長康,多才藝,工詩賦、書法,尤精繪畫,有才絕、畫絕、癡絕之稱。后世諸多成語來源于他的軼事或者藝術理論,比如漸入佳境、點睛之筆、遷想妙得、云興霞蔚、手揮...
梁代學者袁昂作《古今書評》,稱“薄紹之書,字勢蹉跎,如舞女低腰,仙人嘯樹,乃至揮豪振紙,有疾閃飛動之勢。”(《太平御覽》卷七四八)。梁武帝蕭衍《古今書人優劣...
蕭衍 (464一549) 梁武帝,南朝梁的開國皇帝。字叔達,南蘭陵中都里(現江蘇武進縣)人。他原來是南朝齊的官員,南齊末年,出為雍州刺史,鎮守襄陽,乘機打造兵器,整治...
南朝宋人蕭思話,蘭陵人。父源,冠軍,瑯琊太守。思話官至征西將軍,左仆射。工書,學于羊欣,得其體法。雖無奇峰壁立之秀,運用連崗盡望,勢不斷絕,亦可謂有功矣。王...
魏晉南北朝的經濟文化發展在中國歷史上,也具有重大的意義。在漢代還相當落后的東南地區,經過六朝的相繼開發,使得中國經濟的重心,從黃河流域逐漸轉移到長江流域。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