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18年5月26—27日,中國文化網絡傳播研究會副會長、長春大學網絡國學院院長金海峰教授受邀在上海交通大學海外教育學院國學與西方經典總裁哲學21期開班首講《論語》與儒家精神。以下為講座內容。
《論語》作為一部儒家經典著作,流傳至今兩千多年了,堪稱中國傳統文化的經典。被稱之為中國人的“圣經”,論語的思想已經沉淀在中國人的血液中了。
日本井上靖著《孔子》說;“孔子的言論和思想,形成于他流浪生涯之中,既充滿了詩意,又飽含哲理,已流傳了二千五百年,并溶入了人類智慧的大河”。
《論語》二十篇,開卷有益。金教授兩天的課沒有逐字逐句的講解,而是按照儒家文化的概念和學員們分析了《論語》在我們現在生活中的應用和意義。
儒家文化的概念學習、孝悌、仁義、道德、禮樂、忠恕、誠信、志氣、中庸、知行......
儒家文化講仁義,君仁臣義,君惠臣忠。上級常常惦記下屬,下屬才能時時想著為領導負責,何為仁?“仁者人也”,仁是人的本質屬性;“仁者愛人”,愛是仁的最大特征。克己復禮為仁,用文明約束自己就是仁,為下屬創造發展空間,提供晉升條件就是仁,雖然強調制度時法紀嚴明,獎罰分明,但是用霹靂手段,行菩薩心腸,就是仁;儒家的“仁愛”與墨家的“兼愛”,西方的“博愛”有很大不同,仁愛強調“親親之殺,尊賢之等,禮所生也”,強調愛有遠近親疏之分,就象購物時討價還價叫殺價一樣,就是降等、區分,說愛祖國,愛人民,那就先從愛企業,愛員工入手吧。
義者宜也,見得思義,不能見利忘義,義就是應該,適宜。孔子說:“見義不為,無勇也”。見義勇為,就是該做的事你就要做,不該做的事不做,你不僅是無勇,是怯懦,甚至是活得茍且。孔子說:“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孔子說:“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如果是靠著不義之財,而造成的富貴生活,那對于一個企業家來說,“神馬”都是浮云,孔子重視仁,把仁推到高于生命的位子,可以殺身成仁,孟子強調義,也把義推到高于生命的高度,叫舍生取義,孔曰成仁,孟曰取義,仁義之道,就是孔孟之道的核心,作為領導者,一定要對下“仁”,因為文化是雙刃劍,你若對下不好,下屬就可以說:“你不仁,我不義”,當然,如果你真是一個優秀高素質員工,如果遇到老板做事不講究,這時,考驗人的氣度、胸懷、境界的時刻就到了,“你可以不仁,我不能不義”,你就更有人格尊嚴和道德操守!
《論語》初讀感覺似曾相識,重讀總有新義悟出。《論語》所論,就是中國人道上的交通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