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東超,國家行政學院社會和文化教研部教授。曾任北京工商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教授,現任國家行政學院社會和文化教研部教授。已發表文章九十余篇,出版專著《生命的層級——馮友蘭人生境界研究》(巴蜀書社,2002年)、《中國當代官員心理健康問題的社會學分析》(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4年5月)、《當代中國思想文化批判》(河北大學出版社,2008年月1月)及《中國當代儒學批判》(社科文獻出版社,2008年9月)。社會兼職有全國鄧小平理論研究會常務理事、北京市哲學會理事、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行政文化委員會研究員等。
——試論儒學的現存狀態和未來命運
在現當代中國思想史上,儒學是一個巨大、持久的熱門話題,圍繞它展開了大量學術聚訟和思想紛爭,支持和批評它的力量雖然時有消長,但都具有綿長的生命力和深遠的影響力。這個話題之所以能夠激起如此巨大和持久的關注,其根本原因當然不是由于人們關心歷史上的儒學如何,而是由... [詳細]
從宏觀上著眼,當代圍繞著儒學的討論可以歸結為兩個基本的問題,即儒學的當代性問題和歷史性問題。前者指涉的是儒學的當代性質、形態、意義、走向問題,后者指涉的是儒學的歷史面貌和功能問題。作為曾客觀存在的時空實體,儒學的歷史性自然無須否認。而儒學的當代性則不同,學... [詳細]
作為一個不大不小的議題,“儒家憲政”論在近幾年的學術界激起了一些波瀾。這又一次表明當代儒學思潮善于跟風搶熱點。憲政一詞來自西方,國內一些有自由主義背景的學者借之討論中國當代政治改革問題。少數儒家學者順手接過這個概念并加了一個儒家的定語,用以表達他們希圖把儒...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