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一個文學教師的視角
尊敬的孟梵博士、尊敬的各位嘉賓、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下午好!非常榮幸能有這樣一個機會代表齊魯師范學院文學院與諸位分享有關中國傳統文化教育方面的心得體會。
我所學的專業是中國古典詩學。據我的了解,在中國中古的詩歌創中,有個最常見的意象,即秋天的紅葉。出現在詩人筆下的紅葉刻畫出時間流逝的痕跡,凝結了別離后的惆悵和思戀,是觸發苦澀鄉愁和甜蜜愛情等回憶的特定場景。距今一千多年前的晚唐詩人杜牧甚至認為,秋天楓葉的紅色比春天百花的綻放具有更吸引人的獨特力量——這就是大家熟知的《山行》絕句中的最后兩句:“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如果時間允許,可以就這個話題做一個專題講座。而我今天想要表達的是,能在十月的秋天,踏上一個被楓葉染紅的國度,對于我個人而言該是如何的欣喜。所以我要在此特別感謝你們的盛情相邀!
就像楓葉在中國和加拿大都受到喜愛、追捧一樣,我非常高興地看到中國的傳統文化也有著同樣美妙的經歷。
我們所在的山東省處于中國東部,大家都知道這里是孔子誕生的地方。萬里黃河至此入海,就在黃河邊上,還孕育了《孫子兵法》的作者孫武。而我校所在地濟南也是一個很特別的城市,這座城市南邊緊鄰中國最著名的東岳泰山,順泰山山脈的走勢,形成了歷史上的“七十二名泉”,包括清代乾隆皇帝認定的“天下第一泉”趵突泉,因此濟南號稱“泉城”,最吸引人的是泉水。在我們學校的東邊,兩千年前出了個陰陽五行學說的代表人物,名叫鄒衍。按他的金木水火土的五行理論,水屬陰性、是女性化的。巧得很,在我校北面不遠的百脈泉畔,滋養了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女詩人——宋代的李清照。或者是這種環境的熏染,和許多高校的剛性、強勢不完全一樣,我校的教育風格逐漸變的柔軟、細膩起來。我們知道,知識是清晰明確的,不容含糊,是剛性的;但文化卻是針對人內心中最柔軟的那部分的,是有些彈性的。是的,這或許也是我們學校的一種風格?我還不敢十分肯定。
齊魯師范學院傳授科學知識,但不僅如此。這所學校現在越來越重視傳統人文學科的教育。我們營造了其它大學極少見的校園文化環境。如果諸位有一天踏入齊魯師范學院的校門,第一眼會看到一個漢代風格的回廊,周長500多米,廊內96通石碑按時間順序展示齊魯文化的重大事件(事象)與歷史文化名人,堪稱目前介紹齊魯文化最全面、最系統的物化載體,其中人物雕像、名家書畫、浮雕、線刻,應有盡有。這就是我校最典型的人文景觀——齊魯文化長廊。
與此相適應,我們在所有本科專業的學生中開設了必修類通識課程《中國傳統文化》,由4位教授以專題講座形式,每學期給不同的專業講授總共16個專題講座,其中我主講的4個專題就是齊魯文化。這一文化系列建設工程的另一個成果就是我主編的《新編大學中國語文》和《齊魯文化要覽》兩部教科書。前者作為本科教材已連續使用5年,后者明年即將出版,將作為《中國傳統文化》課程的指定教材。
我所在的齊魯師范學院文學院是這一系列文化建設工程的主創團隊之一。文學院現有教職工30人,其中教授7人,博士17人。下設古代文學、漢語、文學與文學理論、文化與傳播4個教研室。其中尤以古代文學和傳統文化方面見長,學校在文學院設立了古典文學研究所。中國孔子基金會在我校設立的孔子學堂的學術指導也由文學院具體負責。
我校的其它二級學院也有類似的傳統文化教育。比如美術學院的書法教育、中國繪畫教育,音樂學院的民樂教育,體育學院的太極拳、八段錦等功夫教育,教師教育學院的傳統蒙學教育,歷史文化學院的中國哲學(易經)教育、中國古代史教育等等。總之,我校在中國哲學、先秦儒學、兩漢經學、唐宋詩學以及書法學、文獻學、史學、佛學、文學等方面均有非常敬業而又稱職的專業教師。
說到兩漢經學,不能不提一個人。中國目前所能見到的最早的書是上古時期的《尚書》,是歷代讀書人必讀的,又稱《書經》,為五經之首。此書因秦始皇于公元前212年的焚書令而與其它書籍一起消亡。到了漢代初年,挾書令廢止后,很多經書被藏書人從墻壁中挖了出來。朝廷訪得有個年屆九旬的老者,名叫伏勝,精通《尚書》,遂派一年輕學者專程到他家學習。有了伏勝的口授心傳,中國最古老的經書在消失了六十多年后重見天日,一直傳到今天。請大家想象一下,有人能在六十年后還能唱出賈斯汀·比伯(JUSTIN BIEBER)的所有歌曲嗎?所以我們知道伏勝該有多么了不起!而這個伏勝就是濟南人。伏勝墓就在我校東邊二十公里左右的地方,齊魯文化長廊中第31通石碑專門講述了他的事跡。
女士們,先生們,伏勝的傳奇故事告訴我們,濟南是一個和書有緣的城市,是一個有著很高的文化品格的城市,也是一個和中國傳統文化有著特殊關系的城市。而承傳這種文化傳統,是齊魯師范學院義不容辭的責任和使命。正因如此,歡迎各位有機會來濟南,歡迎諸位到齊魯師范學院來做客!
感謝本次會議主辦方的精心組織和周密安排!
謝謝大家!
注:本篇內容為李雁教授2016年9月25日演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