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順福,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倫理學、中國古代哲學。
著作譯著成果目錄:
1.形而上學導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25萬字
2.儒家道德哲學研究, 山東大學出版社2005年6月,27.5萬字
主要論文:
1.“性”與中國古代哲學基本問題,《哲學研究》2013年第七期
2.道家哲學是一種世界觀嗎? 《安徽大學學報》2013年第四期
3.試論德性論的吊詭, 《中國哲學史》2013年第3期
4.孟子與“疑經”時代, 《學術月刊》2012年第四期
5.普遍價值如何可能? 《現代哲學》,2012年第一期
6.論幸福的雙重標準, 《理論學刊》,2012年第二期
7.孔子“正名”新解, 《齊魯學刊》2011第三期
8.魏晉玄學形而上學的特點及其貢獻,《東岳論叢》2011第三期
9.精神與生存, 《江西社會科學》2011年第七期
10.從《周易》與柏格森的角度論生存的本質,《周易研究》2010第四期
11.概念如何通用?——也談比較哲學研究的一個基本問題,《人文雜志》,2010第五期
12.論惡的本質, 《中山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0第六期
13.理是一還是多? 《哲學研究》,2010第十期,51-57
14.試論自然與自由的異同, 《文史哲》,2010第二期PP32-39
15.試論價值與價值評價的關系,《銅仁學院學報》,2009第六期, PP8-13
16.修養與德性——兼論修養倫理學,《人文雜志》,2009年第5期,PP68-74
17.論道德的基礎——從仁與孝的角度出發,《社會科學》,2009年第六期PP111-116
18.現象與知識的增長,《科學技術與辯證法》,2009年第三期,PP14-21
19.朱熹心靈哲學初探,《江西社會科學》,2009第四期PP57-63
20.論信仰的本質,《東岳論叢》,2009年第三期PP35-42
21.后期墨家形而上學研究,《管子學刊》,2009年第一期PP65-72
22.什么是人道,《現代哲學》,2009年第一期,PP127-132
23.論佛教對中國古代哲學的貢獻,《新亞洲》,首爾出版社,2008年8月
24.《莊子》與中國古代哲學的誕生,《安徽大學學報》,2008年第二期,
25.《老子》形而上學研究,《管子學刊》,2008年第一期
26.現象的本質,《現代哲學》, 2007, issue 4th,80-86
27.孔子道德形而上學研究, 《儒學思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3月,53-71
28.朱熹形而上學思想初探, 《合肥學院學報》,2007年第三期,3-11
29.感應與存在——《周易》感應論分析,《周易研究》,2007年第二期,65-72
30.理解的基本原理, 《東岳論叢》,2007年第二期,36-40
31.論孟子哲學及其貢獻, 《管子學刊》,2007年第一期,26-32
32.試談什么是形而上學, 《哲學研究》2007年第1期PP83-88
33.價值的本質與善、美的形而上學分析,《新哲學》第六輯,大象出版社,2006年8月,PP175-189
34.先秦名家知識論研究,《現代哲學》,2006年第四期,102-107
35.道與無——對本體的形而上學研究,《東岳論叢》,2006年第5期,157-162
36.論亞里士多德的善,《倫理學研究》,2005年第五期,pp63-67, 10000
37.荀子知識論研究, 《管子學刊》,2005年第三期, pp29-32, 8000
38.《周易》形上思想研究, 《周易研究》, 2005年第四期,pp47-55, 15000
39.論儒家德性的形成, 《東岳論叢》,2005年第四期,pp138-142, 12000
40.義的道德形而上學研究 《山東大學學報》, 2005第四期,pp78-83,10000
41.道與言 《哲學研究》, 2005年第一期,pp39-45,1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