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哲學博士,山東省泰山學者。中山大學哲學系教授、中國孟子研究院特聘專家、鄒城鄰圣書院院長,兼任中國孟子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哲學史學會理事、中國孟子學會理事、中華孔子學會理事、中國曾子研究會常務理事。主要從事中國哲學研究,側重孟子思想及孟學史研究。
第二十四屆世界哲學大會的主題是“學以成人”,杜維明先生精辟地解釋為“學做人”。我們學做人,先要回到孔子、孟子的經典世界,然后從經典世界回到生活世界。要把孔孟之道落實到實際生活當中,就需對經典本身有很好的理解。《論語》只有一萬多字,《孟子》只有三萬多字,但在... [詳細]
對于經典來說,思想上的“被解釋”,無論是合理詮釋還是過度詮釋,都是再正常不過的命運;文字上的“被改變”,這類例子則較為少見。以儒家經典為例,“被改變”可以分為兩種情形。第一種是思想家對于經典的改變,整體而言,它屬于“善意”或“學理”的改變。譬如,《大學》從... [詳細]
景春曰:“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為大丈夫乎?子未學禮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門,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