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儒學成為世界讀懂中國的一扇窗——第三屆儒家經典跨語言誦讀大會年度盛典側記
來源:中國孔子網作者: 2024-04-01 16:23
跨越語言,領略文化之美;共話大同,傳遞東方智慧。3月30日,第三屆儒家經典跨語言誦讀大會年度盛典在濟南成功舉辦,近100家媒體平臺賬號對盛典進行了全程直播,在線觀看量突破3200余萬,70余家海外媒體爭相報道,#第三屆儒家經典跨語言誦讀大會#等相關話題榮登微博熱搜榜高位,話題瀏覽量超5000萬……這場由中外青年以歌舞展演、經典誦讀、情景演繹等形式呈現的文化盛會,受到了全球中華文化愛好者的熱烈關注,展現了中華文化的超越時空之美。
傳承:賡續中華文脈弦歌不輟
唯有傳承,方能遠行。這個春天,更多文化傳承的種子正在播撒。
曹益銘今年16歲,就讀于濟南市歷城第二中學,高中學習生活緊張繁忙,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像一劑良藥,舒緩著曹益銘的心靈。“在準備參賽作品過程中,通過寫文章查詢資料,了解到以孔子為代表的先賢智慧,以及他們所倡導的大同社會,對我的感觸非常大。”他表示,學習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僅是為了自身成長,更是為了做好傳承人,將這份寶貴的財富傳承下去。
“從小我就非常喜歡中國傳統文化,從詩詞歌賦到文學思想,我都被其深深吸引。而作為一名中華文化國際傳播專業的學生,我希望能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向世界,展現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董禹希是大連外國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的學生,他的夢想是成為一名優秀的媒體人,為中華文化的國際傳播作貢獻,他表示,儒家經典跨語言大會讓更多人領略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與獨特魅力,也更加堅定自己繼續學習、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決心。
和合:讓世界讀懂中國
江河之水,非一水之源也。美美與共,和而不同的東方智慧正在被世界讀懂。
“小時候聽爸爸媽媽講故事,知道在遙遠的東方有一個神秘的東方古國——中國,那時候一直很好奇中國是一個怎樣的國家,那里的人是什么樣子,他們的語言又是怎樣的。”來自約旦的柏霖,自幼時起就對中國充滿憧憬,如今他正在聊城大學學習中國文化,并致力于將中國文化傳播出去。
盛典節目:《家和美韻》
盛典上,斬獲誦讀類金獎(國際組)的柏霖,身著漢服長衫,與同學們共同帶來了《家和美韻》這一節目,節目以《猗蘭操》與多語種誦讀相結合的形式,引領觀眾進入一個充滿古風美學與儒家哲思的藝術空間,令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
“我最喜歡的一句話是‘芝蘭生于深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謂窮困而改節。’”眼前這個說著一口地道普通話的年輕人,名叫巴希爾,2歲時就隨父母從阿富汗移居中國,從小受中國文化熏陶,巴希爾對許多中華經典名句都爛熟于心,不僅能熟練地掌握中文,還能出口成章,是一個名副其實的“中國通”。在本次大會中,他與濱州醫學院的同學們憑借《“語”在吾心 起而行之》這一作品,獲得誦讀類金獎(國際組)。
談到儒家思想對自己的影響,巴希爾充滿詩意地說:“我希望自己能夠在歲月的沉淀中牢記孔子的教誨,如松柏般挺拔,如清風明月般清澈,行一生之道,恕人之過,成為真正的君子。”
儒家經典跨語言誦讀大會連續舉辦三屆,其影響力逐年擴大,品牌效應顯著,累計參與國家和地區79個,作品征集19854件,參與總人數16.7萬人,活動專題訪問量突破1億人次,海內外100余家媒體爭相報道,成為促進國際交流傳播的靚麗名片,也為廣大國際友人了解中國、讀懂中國打開了一扇窗。
聚力:搭建文明互鑒橋梁
用眾人之力,則無不勝也。第三屆儒家經典誦讀大會受到海內外文化機構、孔子學堂及志愿者的積極響應與大力支持,為盛典的成功舉辦發揮了重要作用。
盛典節目:《和鳴世界》
跟隨飛機航線開啟一場穿越云端的文化之旅,欣賞不同國家語言演繹的儒家經典歌曲、舞蹈、RAP、街舞等,在融合與創新中感受“天下大同”的理念。由山東航空孔子學堂等單位帶來的節目《和鳴世界》,贏得了觀眾的一致好評。
除山東航空孔子學堂外,北華大學孔子學堂等單位也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提供了大批優質參賽作品。
北華大學團委美育教育部長苗苗介紹,“儒家經典跨語言誦讀大會向世界闡釋了更多具有中國特色、體現中國精神、蘊藏中國智慧的優秀文化,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向世界,為各國青年搭建更廣闊的交流學習舞臺。收到活動通知后,學校黨委高度重視,在全校范圍內及時發布參賽通知,廣泛動員大學生積極參加。”
大會的成功舉辦,更離不開指導老師們的傾心推介。山東外國語職業技術大學的漢語教師劉新是本次大會的指導老師,此次大會,她積極組織留學生參賽,同時將大會信息向全校師生推廣。“通過參加比賽,留學生們了解了中國的文化經典,進一步理解了中國人的思想,為日后成為傳播中國文化的友好使者打下基礎。”劉新希望通過組織留學生參與儒家經典跨語言誦讀大會這類文化活動,為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盡一份綿薄之力。
情景誦讀:《跨越時空的對話》
文明,因互鑒而鮮活;文化,因傳承而不朽。中外青年憑借滿腔熱愛,不僅為傳統文化注入了新的生機與活力,更為中華文明的傳承與發展注入了強大的新動力。在儒家經典跨語言誦讀大會的推動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得以更廣泛地傳播,以文化之聲述說的經典故事也被越來越多的人熟知。
編輯:宮英英
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