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色国产-久色视频网-久色视频在线观看-久色网-五月丁六月停停-五月sese

中心簡介
機關黨建 機關黨建
廉潔文化建設
精神文明建設

鄧曼:中國第一女哲

來源:《四川大學學報》作者:黃玉順 2024-04-12 14:54

  【提要】春秋早期的鄧曼,堪稱“中國第一女哲”。她對中國哲學的貢獻,不僅在于具有涵蓋形上學、形下學以及“天人之際”關系的思想系統,更在于她做出的三個思想首創:一是“天道”概念(天帝顯示的必然法則);二是“天不假易”命題(天帝絕不寬容傲慢輕率之人);三是“天道盈蕩”命題(事物發展到滿盈狀態時,就會動蕩不安,這是天帝確定的必然法則)。此外,她特別表述了以“德”“信”“刑”為核心范疇的政治哲學思想,并以形上的天帝信仰來為這種形下的政治哲學奠基,意味著人對天的一種應有態度——必須敬畏天命以盡人事。

  【關鍵詞】鄧曼;女哲學家;天道;人道;天人之際

  既有的“中國哲學史”書寫,沒有任何女哲學家的記敘,這不符合中國哲學史的實際。本文旨在開創性地介紹和評論中國第一女哲學家鄧曼(曼姬)的哲學思想。稱其為“哲”,因為她的思想已經具有中國哲學的基本觀念架構,包括形而上的天道思想、形而下的人道思想,以及關于兩者之間關系的天人之際思想。而推其為“第一”,是就其時代、特別是其思想首創而論,她生活在中國“軸心時代”(Axial Age)即春秋時代(前770—前476年、前453年、前403年)的前期,遠遠早于后來的諸子百家,并首創了若干哲學概念與哲學命題。

  一、鄧曼其人

  鄧曼,春秋早期鄧國人,曼姓,鄧侯曼吾離(前705前后)之女,鄧侯曼祁(前688前后)之姊,楚武王熊通(?—前690)夫人,楚文王熊貲(zī)(?—前675)之母,史稱“鄧曼”,亦稱“曼姬”。如司馬相如《子虛賦》“鄭女、曼姬……”,裴骃集解引郭璞:“曼姬謂鄧曼。”張守節正義引如淳:“曼姬,楚武王夫人鄧曼。”

  鄧曼沒有什么專著。這是那個時代決定的。眾所周知,春秋戰國時代是中國的“軸心時代”(Axial Age),即哲學誕生的時代。那個時代的早期哲人,如古希臘早期哲人,盡管沒有什么專著,但他們的言論卻實現了“軸心突破”(Axial Breakthrough),奠定了整個軸心時代、乃至后來三千年哲學史的基本觀念。鄧曼作為春秋早期的人物,正是中國軸心時代的第一批哲學家之一。

  要注意的是:當時女性往往有姓無名,或有名字而無記載,“鄧曼”的字面意思只是“鄧國曼姓宗室之女”,“曼姬”的字面意思則指“曼姓宗室之女”或指嫁到他國的“曼姓女子”。例如,《左傳》關于“鄧曼”的三處記載,第一處所記載的并非本文所說的曼姬:“初,祭封人仲足有寵于莊公,莊公使為卿。為公娶鄧曼,生昭公,故祭仲立之。”這位“鄧曼”乃是鄭莊公(前757—前701)的夫人、鄭昭公(?—前695)的母親,而非本文所說的楚武王的夫人、楚文王的母親。

  所以,《左傳》關于本文所論“鄧曼”的記載,只有兩處。

  (一)鄧曼論伐羅國

  《左傳》對鄧曼的第一處記載:

  十三年,春,楚屈瑕伐羅。斗伯比送之,還,謂其御曰:“莫敖必敗:舉趾高,心不固矣。”遂見楚子,曰:“必濟師!”楚子辭焉,入告夫人鄧曼。鄧曼曰:“大夫其非眾之謂,其謂君撫小民以信,訓諸司以德,而威莫敖以刑也。莫敖狃于蒲騷之役,將自用也,必小羅。君若不鎮撫,其不設備乎!夫固謂君訓眾而好鎮撫之,召諸司而勸之以令德,見莫敖而告諸天之不假易也。不然,夫豈不知楚師之盡行也?”楚子使賴人追之,不及。……及羅,羅與盧戎兩軍之,大敗之,莫敖縊于荒谷。

  這里的“十三年”指魯桓公十三年,是楚武王四十二年,即公元前699年。屈瑕,羋姓,熊氏,名瑕,楚武王之子,屈原的先祖,當時擔任楚國最高官職“莫敖”,相當于大司馬。“羅”指羅國,羋姓,與楚國同祖。斗伯比,楚國大夫,羋姓,斗氏,名伯比,時任楚國令尹。“楚子”即楚武王。“賴人”指某位在楚國任職的賴國人,杜預注:“賴人,仕于楚者。”盧戎,南方國名,杜預注:“盧戎,南蠻。”荒谷,楚國地名。

  斗伯比見屈瑕趾高氣揚,輕浮傲慢,預言其必敗,于是建議楚武王增派軍隊(濟師)。楚武王拒絕,并告訴夫人鄧曼。鄧曼指出:大夫斗伯比的意思并不是軍隊數量問題,而是另有所指(詳下);否則,他豈不知楚國已經全軍出動、無兵可增?

  (二)鄧曼論伐隨國

  《左傳》對鄧曼的第二處記載:

  四年,春,王三月,楚武王荊尸,授師孑焉,以伐隨。將齊(zhāi),入告夫人鄧曼曰:“余心蕩。”鄧曼嘆曰:“王祿盡矣。盈而蕩,天之道也。先君其知之矣,故臨武事,將發大命,而蕩王心焉。若師徒無虧,王薨于行,國之福也。”王遂行,卒于樠木之下。

  這里的“四年”指魯莊公四年,是楚武王五十一年,即公元前690年。“荊尸”指楚國的一種陣法,孔穎達疏:“荊即楚之舊邑,故云荊亦楚也。……今始言‘荊尸’,則武王初為此楚國陳兵之法。”“孑”指戟,一種兵器,杜預注引揚雄《方言》:“孑者,戟也。”“齊”(zhāi)是為出兵而舉行的宗廟祭祀之前的一種整潔身心的準備儀式,杜預注:“將授兵于廟,故齊。”“隨”指隨國,一個諸侯國,故地在今湖北隨州,始祖為武王興周滅紂時的賢臣南宮適(kuò)(非孔子弟子南宮適)。樠木,一種樹木,杜預注:“樠木,木名。”

  楚武王討伐隨國,發兵之前,卻感到心里動蕩不安。杜預注:“蕩,動散也。”于是鄧曼發表了自己的看法(詳下)。

  (三)劉向述評鄧曼

  鄧曼的事跡,另見于漢代劉向《列女傳》。《列女傳》雖然具有“歷史小說”的“演義”性質,未可盡信;但劉向對鄧曼的評論,卻值得參考(詳下)。

  鄧曼者,武王之夫人也。

  王使屈瑕為將伐羅。屈瑕號莫敖。與群帥悉楚師以行。斗伯比謂其御曰:“莫敖必敗。舉趾高,心不固矣。”見王曰:“必濟師!”王以告夫人,鄧曼曰:“大夫非眾之謂也,其謂君撫小民以信,訓諸司以德,而威莫敖以刑也。莫敖狃于蒲騷之役,將自用也,必小羅。君若不鎮撫,其不設備乎!”于是王使賴人追之,不及。……至羅,羅與盧戎擊之,大敗。莫敖自經荒谷。……君子謂鄧曼為知人。《詩》云:“曾是莫聽,大命以傾。”此之謂也。

  王伐隨,且行,告鄧曼曰:“余心蕩,何也?”鄧曼曰:“王德薄而祿厚,施鮮而得多。物盛必衰,日中必移,盈而蕩,天之道也。先王知之矣,故臨武事,將發大命,而蕩王心焉。若師徒毋虧,王薨于行,國之福也。”王遂行,卒于樠木之下。君子謂鄧曼為知天道。《易》曰:“日中則昃,月盈則虧。天地盈虛,與時消息。”此之謂也。

  頌曰:楚武鄧曼,見事所興。謂瑕軍敗,知王將薨。識彼天道,盛而必衰。終如其言,君子揚稱。

  當然,劉向的演義挾帶著漢儒的觀念。同理,班固《漢書·古今人表》將“鄧曼”列為九等人物之中的“中中”,在古代男權主義觀念下,雖然已屬難能,然而亦屬漢儒的觀念。下文對鄧曼哲學思想的分析將表明:鄧曼作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女哲,當屬第一等人物。

  二、鄧曼的天帝信仰:天不假易

  鄧曼的思想,就其形上層級而論,最主要的有兩點:一是天帝信仰;二是天道觀念。

  (一)天不假易:至上神信仰

  鄧曼指出:

  其謂君撫小民以信,訓諸司以德,而威莫敖以刑也。莫敖狃于蒲騷之役,將自用也,必小羅。君若不鎮撫,其不設備乎!夫固謂君訓眾而好鎮撫之,召諸司而勸之以令德,見莫敖而告諸天之不假易也。

  鄧曼說,斗伯比真正的意思是:莫敖屈瑕已被蒲騷之戰的勝利沖昏了頭腦,心高氣傲,必將自以為是,輕敵而不設防,因此,大王須加以鎮撫督察,告誡他“天之不假易也”。孔穎達疏:“狃,貫也,貫于蒲騷之得勝,遂恃勝以為常,將自用其心,不受規諫,必輕小羅國,以為無能,君若不以言辭刑罰鎮重撫慰之,莫敖其將不設備乎!……見莫敖而告之,道上天之意,不借貸慢易之人,不使慢易之人得勝,言其必須敬懼也。”

  在思想觀念的層級上,這里最重要的是“天不假易”這個命題。孔穎達詮釋為:“上天之意,不借貸慢易之人,不使慢易之人得勝。”這里“易”指“慢易”,意謂輕易、輕視、輕率、輕慢、傲慢,例如《孟子》“人之易其言也,無責耳矣”,《韓非子》“古之易財,非仁也,財多也”。所謂“假”,與“借”同,或作“藉”,有租借、借貸、授予、給與、憑借、依靠、寬恕、容許、縱容等含義。清代王引之認為:“假易,猶寬縱也。”此說未確,“寬縱”并非“假易”的含義,即不是“易”的含義,而只是“假”的含義。鄧曼“天不假易”命題是說:天帝絕不寬容傲慢輕率之人。

  顯然,鄧曼明確地肯定了“天意”的存在,從而肯定了作為至上神的“天”的存在。這是一個宗教哲學的觀念。當然,至上神“天”及其“天意”的存在,并非鄧曼原創的觀念,而是殷周以來固有的一個普遍的傳統觀念,亦即《詩》《書》所說的“上帝”,或稱為“帝”,或稱為“天”。

  盡管如此,“天不假易”卻是一個鄧曼原創的命題。從《左傳》看,鄧曼之前,沒有這樣的說法,甚至沒有“天不……”或“天之不……”的說法,亦無“假易”的說法,更無兩者連接起來的說法。《尚書》中有“天不……”的說法,即“惟天不畀允罔固亂”,“惟天不畀不明厥德”,“天不庸釋于文王受命”,“惟天不畀純”;《詩經》亦有“天不……”的說法,即“昊天不傭,降此鞠讻;昊天不惠,降此大戾”,“天不湎爾以酒,不義從式”。但是,這些都不是講的天不“假易”。總之,“天不假易”乃是鄧曼獨創的宗教哲學命題。

  (二)先君知之:祖先神信仰

  鄧曼指出:

  王祿盡矣。盈而蕩,天之道也。先君其知之矣,故臨武事,將發大命,而蕩王心焉。若師徒無虧,王薨于行,國之福也。

  從哲學層面看,這里最值得注意的是“先君其知之矣”這個判斷。所謂“先君”,指已故的君父、乃至祖先,都是祖先神。這里不稱“先王”,是因為鄧曼夫君楚武王的宗族事實上并不是“天子”王族,而是子爵,故《左傳》稱“楚子”,杜預注明“武王始起其眾,僭號稱王”。反之,《尚書》稱殷周宗族的祖先神,則是“先王”。例如《金縢》:“周公曰:‘未可以戚我先王。’……乃告大王、王季、文王。史乃冊,祝曰:‘……嗚呼!無墜天之降寶命,我先王亦永有依歸。’……周公乃告二公曰:‘我之弗辟,我無以告我先王。’”

  這里需要注意:“先君”“先王”作為祖先神,并非至上神;嚴格說來,祖先神并非“神”,而屬“人鬼”,這是“天神、地祇、人鬼”的劃分;唯一的至上神,乃是“天”或“帝”。所以,杜預注“鄧曼以天地鬼神為徵應之符”并不確切。這里的“天地”應作“天道”,即鄧曼所說的“盈而蕩,天之道也”,乃是“先君知之”的內容;“鬼神”則指“先君”,其實并非“神”,而是“鬼”,他們在“帝庭”,即“天帝之庭”,亦即“在帝左右”,侍奉天帝。

  鄧曼對至上神和祖先神的信仰,當然不是獨創,而是當時普遍的宗教觀念。鄧曼在哲學上的獨創,主要是上文談過的“天不假易”思想和下文要談的“天道盈蕩”思想。

  三、鄧曼的天道思想:天道盈蕩

  鄧曼思想中另一個獨創性的命題是:“盈而蕩,天之道也。”這充分體現了鄧曼哲學思想的原創性。

  (一)首創“天道”概念

  劉向評論說:“君子謂鄧曼為知天道。”這是正確的評價,但還應當更進一步指出:作為中國哲學基本概念的“天道”,乃是鄧曼首創。

  聯系上文所討論的鄧曼的宗教觀念,鄧曼“天道”概念的內涵是:天道乃是天帝顯示的必然法則。這類似于“自然法”(natural law)概念。

  1.“天道”概念的提出

  檢索鄧曼之前的中國最古老的“三經”,即春秋時代之前的《詩經》《尚書》和《周易》古經,并無“天道”或“天之道”的概念。至于《尚書》中《大禹謨》的“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仲虺之誥》的“欽崇天道”、《湯誥》的“天道福善禍淫”、《說命中》的“明王奉若天道”、《畢命》的“鮮克由禮,以蕩陵德,實悖天道”,均屬古文《尚書》,不足為據。

  再查《左傳》,則“天之道”和“天道”的說法都遠遠晚于鄧曼:

  關于“天之道”:魯文公十五年(前612)季文子說:“禮以順天,天之道也。”這晚于鄧曼近百年。此后,魯宣公十五年(前594)晉國大夫伯宗說:“川澤納汙,山藪藏疾,瑾瑜匿瑕,國君含垢,天之道也。”魯襄公二十二年(前551)陳文子說:“忠信篤敬,上下同之,天之道也。”最接近于鄧曼“盈而蕩,天之道也”命題的是魯哀公十一年(前484)伍子胥的說法:“盈必毀,天之道也。”這更晚于鄧曼兩百多年。

  關于“天道”:魯襄公九年(前564):“晉侯問于士弱曰:‘吾聞之:宋災,于是乎知有天道,何故?’對曰:‘……商人閱其禍敗之釁,必始于火,是以日知其有天道也。’”這也晚于鄧曼一百多年。此后,最著名的是魯昭公十八年(前524)子產提出的命題:“天道遠,人道邇,非所及也。”魯昭公二十六年(前516)晏嬰也說過:“天道不慆,不貳其命。”兩者都更遠遠晚于鄧曼。

  再查《國語》(此書的成書時代尚有爭議,有戰國、西漢等說法),結果亦與《左傳》略同:晉獻公(?—前651)的大夫史蘇說:“……然而又生男,其天道也?”這也晚于鄧曼。此后,晉國的狐偃(約前715—前629)說:“天以命矣,復于壽星,必獲諸侯,天之道也。”秦穆公(?—前621)的大夫丕豹說:“今旱而聽于君,其天道也。”單襄公(活躍于前590至前575之間)說:“天道賞善而罰淫”;“吾非瞽史,焉知天道”;“夫天道導可而省否”。晉國大夫范文子(?—前574)說:“天道無親,唯德是授。”周景王(前544—前520在位)的樂官伶州鳩說:“古之神瞽考中聲而量之以制,度律均鍾,百官軌儀,紀之以三,平之以六,成于十二,天之道也。”越國大夫的范蠡(前536—前448)說:“天道盈而不溢,盛而不驕,勞而不矜其功”;“天道皇皇,日月以為常”。這些說法,晚于鄧曼少則數十年、多則兩百年。

  以上表明,“天之道”或“天道”這個概念,應屬鄧曼首創;至少從傳世文獻的記載看,事實就是如此。僅此一點,已足以奠定鄧曼“中國第一女哲”的地位。

  2.“天道”與“天帝”之關系的厘定

  這里的“天道”與上文的“天帝”及其“天意”之間是什么關系?鄧曼本人并未予以說明,但我們可以從她的上述“天”的觀念中推出。“天”,即天帝,指至上神,顯然是實體概念;因此,“天之道”的“道”只能是屬性概念,指至上神的一種屬性。

  這種屬性,就是天帝的一種顯示、顯現方式,猶如后來《易傳》所說的“天垂象,見(現)吉兇”;“易有四象,所以示也”。“道”的本義是“道路”,如《尚書》說“無有作好,遵王之道;無有作惡,遵王之路”;進而引申出規律、規則、規范等含義。顯然,在鄧曼及其同時代人的心目中,“天道”乃是天帝所規定的規律、規則、規范等,略同于《尚書》中的殷周時代的“天命”概念,都是“天意”即至上神的意志的表達方式。

  (二)首創“天道盈蕩”命題

  上述“天道”的內涵,鄧曼將其概括為“盈而蕩”。這是鄧曼獨創的思想表達。

  1.“天道盈蕩”命題的首創價值

  劉向評論鄧曼:“識彼天道,盛而必衰。”這當然指鄧曼的命題“盈而蕩,天之道”。但是,鄧曼的原話,劉向演繹發揮為“物盛必衰,日中必移,盈而蕩,天之道也”,并引證《周易》“日中則昃,月盈則虧,天地盈虛,與時消息”。

  確實,《易傳》具有類似的思想,諸如:“‘亢龍有悔’,盈不可久也”;“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君子尚消息盈虛,天行也”;“水流而不盈,行險而不失其信”;“損益盈虛,與時偕行”;“日中則昃,月盈則食,天地盈虛,與時消息”;“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謙”。《易傳》的這些思想,實際上是在鄧曼之后很久才出現的。

  而在春秋時期,前面提到,最接近鄧曼“盈而蕩,天之道”命題的,只有伍子胥的命題“盈必毀,天之道”,卻是晚于鄧曼的。而且,伍子胥的命題與鄧曼的命題是不同的:鄧曼強調“蕩”(詳下),而伍子胥卻強調“必毀”。其實,“盈而蕩”未必走向“毀”,如《易傳》說:“雷雨之動滿盈,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寧”;“盈天地之間者唯萬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這些都是與“毀”相反的趨向,即“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同時,《易傳》講“蕩”,如“剛柔相摩,八卦相蕩”,也是從正面的意義上來講的。

  2.“天道盈蕩”命題的思想內涵

  仔細分析這個命題的語境:“楚武王……入告夫人鄧曼曰:‘余心蕩。’鄧曼嘆曰:‘王祿盡矣!盈而蕩,天之道也。先君其知之矣,故臨武事,將發大命,而蕩王心焉……’”顯然,鄧曼的命題,乃是從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抽象的結果,這種思維跳躍充分體現了鄧曼的抽象思維能力:

  所謂“盈”,其具體含義,指鄧曼說的“王祿盡”。杜預注:“武王始起其眾,僭號稱王,陳兵授師,志意盈滿。”劉向翻譯為:“王德薄而祿厚,施鮮而得多。物盛必衰,日中必移。”這里當以“祿厚”的詮釋為近,即鄧曼的原話并沒有指責夫君“德薄”之意。所謂“祿盡”,實際是說壽數已盡,所以鄧曼才接著說“王薨于行,國之福也”。

  鄧曼緊接著剝離上述具體的特殊內容,而抽象出“盈”“盡”的普遍的哲學意義。“盈”的本義為“滿”。《說文》:“盈,滿器也。從皿、夃(yíng)。”徐鉉注:“夃,益多之義也。古者以買物多得為夃,故從夃。”許慎《說文》:“夃,秦人市買多得為夃。”其實,“盈”與“益”是同源詞,其韻部為陰陽對轉,而“益”是“溢”的古字。《說文》:“益,饒也。從水、皿。”“溢,器滿也。”許慎解釋“盈”是“滿器也”,“溢”是“器滿也”,二字同義。更進一步抽象,“盈”泛指事物發展到滿盈的狀態。

  所謂“蕩”,具體指楚武王所說的“余心蕩”、鄧曼所說的“蕩王心”。杜預注:“蕩,動散也”;“武王……志意盈滿,臨齊而散”。劉向詮釋為:“物盛必衰,日中必移。”關于“蕩”字的本義,《說文》:“蕩(盪),滌器也。從皿、湯聲。”洗滌器皿,器皿之中的水當然會動蕩,即不平靜。顯然,“盪”從“皿”,與上述“盈”“益”(溢)同類。

  鄧曼緊接著剝離上述具體的特殊內容,而抽象出“動蕩不安”的普遍的哲學意義。 “滌器”是“蕩”的本義,引申為水的晃蕩,再引伸為事物的動蕩、不穩定、不安定。

  因此,作為一個抽象的哲學命題,“天道盈蕩”是說:事物發展到滿盈的狀態時,就會動蕩不安,失去其穩定性,這是天帝確定的一條必然法則。

  四、鄧曼的政治哲學思想:鎮撫臣民

  鄧曼的哲學思想不僅涉及形而上的天帝信仰和天道思想,而且涉及形而下的人道思想,即表達了一種政治哲學。劉向稱頌鄧曼“知人”,即“見事所興”,主要是凸出她的預見性,即“謂瑕軍敗,知王將薨”,然而忽視了其背后的支撐這種預見的政治哲學思想。鄧曼指出:

  其謂君撫小民以信,訓諸司以德,而威莫敖以刑也。……夫固謂君訓眾而好鎮撫之,召諸司而勸之以令德。

  這里所傳達的是一種政治哲學,涉及“德”“信”“刑”等基本的政治哲學概念。

  (一)鄧曼政治哲學的總綱

  鄧曼政治哲學的總綱,就是“君訓眾而好鎮撫之”。在當時的君主主義的時代背景下,政治的主體當然就是君主,即鄧曼的政治哲學是一種“君主論”。這當然不是馬基雅維利那種開啟現代政治哲學的《君主論》,而是中國軸心時代的君主論。這可謂鄧曼政治哲學的“時代局限性”。

  所謂“訓眾”,即君主對臣民的“規訓”(discipline)。當然,在當時的具體語境下,鄧曼所指的是士兵和軍官,即孔穎達疏:“撫慰小人士卒以言信也,教訓諸司長率以令德。”但鄧曼卻特意使用了更具一般意義的“小民”與“諸司”(有司)概念,即民與官,這顯然是有意使之普遍化,成為一般的政治哲學命題。

  這種“規訓”包括兩個方面,即“鎮”與“撫”。杜預注“撫小民以信”,即認為這只是針對民眾的。其實不然,鄧曼既說“撫小民以信”,這是針對民眾而言,又說“若不鎮撫,其不設備乎”,這是針對莫敖(諸司之一)而言,可見其所謂“鎮撫”是針對所有人的,即“訓眾”。

  君主“訓眾”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撫”,這是與“以信”“以德”相呼應的,孔穎達解釋為“撫慰”“教訓”;二是“鎮”,這是與“以刑”相呼應的,孔穎達解釋為“威懼”。而這些思想內容,具體展現為鄧曼政治哲學的以下條目。

  (二)鄧曼政治哲學的條目

  鄧曼政治哲學的基本條目,即“德”“信”“刑”。這里要注意的是:所謂“撫小民以信,訓諸司以德,而威莫敖以刑”,并不是說小民不需要德與刑、諸司不需要信與刑、莫敖不需要德與信。這其實是漢語的一種修辭方法——“互文見義”,即:無論小民、諸司,還是莫敖,都需要德、信與刑的規訓。

  鄧曼政治哲學的條目,使人想起后來孔子的相關論述:

  關于“德”,孔子說:“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等等。

  關于“信”,孔子說:“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民無信不立”,“足食,足兵,民信之矣”;“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信則民任焉”;等等。

  關于“刑”,孔子說:“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等等。

  關于“德”與“刑”,孔子說:“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等等。

  孔子的這些政治哲學思想,顯然都可以追溯到鄧曼;當然,還可以追溯得更遠,直至前軸心期的《詩》《書》《易》等文獻,茲不贅述。

  五、鄧曼的天人之際觀念:敬畏天命

  鄧曼的哲學思想不僅涉及形而上的天帝信仰、天道思想,而且涉及形而下的人道思想,并且涉及天人之際的問題。一般來說,一切形而下學,包括政治哲學,必定有其“本體論承諾”(ontologicalcommitment),即有其形而上學的奠基;在中國哲學,這就是“天人之際”的問題。鄧曼亦然,她的上述政治哲學思想,同樣有形而上學的基礎,那就是她的天人關系思想。

  關于天人關系,前面提到,鄧曼之后,子產提出了“天道遠,人道邇,非所及也”的命題,這是天人分離的觀念。然而,鄧曼的觀念正好與之相反,她揭示了天與人之間的關系,這是中國哲學“天人之際”的正見。

  (一)天對人的作用:懲戒

  天對人有種種作用,其中之一就是懲戒。鑒于當時就事論事的具體語境,鄧曼所突出的就是這一點。

  前述鄧曼的“天不假易”思想,涉及天人之際問題:天帝絕不寬容傲慢輕率之人,這體現了天對人的一種懲戒作用。這個思想來自《尚書》:“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逭。”后來孟子兩次引用此語:“仁則榮,不仁則辱。……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詩》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太甲》曰:‘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謂也。”“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后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太甲》曰:‘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謂也。”

  同樣,前述鄧曼的“先君知之”判斷,也涉及天人之際問題,但更為曲折。她說:“王祿盡矣。盈而蕩,天之道也。先君其知之矣,故臨武事,將發大命,而蕩王心焉。”這就是說,先君因為知道“天道盈蕩”,所以“將發大命而蕩王心”,從而預告“王祿盡矣”。這其實是祖先神轉達至上神的意志,從而決定人事。

  (二)人對天的態度:敬畏

  鑒于天對人的懲戒作用,鄧曼“天不假易”的命題蘊含著人對天的一種應有態度,盡管她沒有明言。孔穎達疏:“上天之意,不借貸慢易之人,不使慢易之人得勝,言其必須敬懼也。”這就是說,人對天應當有“敬懼”,即應當有敬畏的態度。這也是孔子所主張的態度,即“畏天命”。蒙培元先生曾指出:“中國哲學有敬畏天命的思想,有報本的思想,這就是中國哲學中的宗教精神”;“‘敬畏天命’就是儒家的宗教精神的集中表現”。這是因為:“在孔子心目中,天具有神格性,即具有智能、情感與意志;天具有終極創生性,人與萬物都是‘天生’的,創生的方式就是‘天命’。因此,天是萬有之有、眾神之神。……人對天的態度,應當是敬畏。”按照鄧曼的思想,這種宗教精神的政治意義就是:敬畏天命,以盡人事。

  總括全文,鄧曼不僅表述了一個包含形上、形下、天人之際的哲學思想系統,而且給予中國哲學三點首創的貢獻:一是“天道”概念;二是“天不假易”命題;三是“天道盈蕩”命題。

  (原載《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4年第2期,第99?107頁)

編輯:翟凌宇

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主站蜘蛛池模板: seyoyo在线 | 久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 | 欧美综合一区 | 国产高清国内精品福利99久久 | 国产精品成人观看视频免费 | 五月网址 | 五月婷亚洲 | 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国产精品欧美在线不卡 |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麻豆99网站 |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无线码二区 | 欧美黄色片免费观看 | 黄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 亚洲小色网 | 欧美激性欧美激情在线 | 五月激情婷婷综合 | 久久精彩 | 免费国产人做人视频在线观看 | 成人影视大全 | 国产盗摄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视频一区 | 人体艺术毛片 | 成 人 黄 色 视频播放165 | 91视频免费观看 | 国产成人午夜精品5599 | 91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一区二区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久久久这里有精品 | 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激情四房 | 四虎4hu永久在线观看 | 四虎现在的网址入口 |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 | 国产一区二区在免费观看 | 自拍三区 | 国产一进一出视频网站 |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洲精品 | 成 人 黄 色 视频播放165 | 欧美亚洲另类图片 | 成人国产网站 | 香蕉521av成人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