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6版)、《中國古代文化常識辭典》首發
來源:中新網作者:應妮 2024-07-04 09:30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6版)和《中國古代文化常識辭典》日前由商務印書館推出。
?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6版)和《中國古代文化常識辭典》書影。 商務印書館供圖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出版于1979年,由北京大學和商務印書館通力合作完成,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第一部用現代語言學、辭書學理論和方法編纂而成的古代漢語字典,在漢語辭書史上有著里程碑式的意義。第6版的修訂工作于2021年啟動。經過三年修訂,第6版在科學性和實用性等方面都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
修訂第6版的同時,商務印書館和四川教育出版社聯手編纂出版《中國古代文化常識辭典》(以下簡稱《辭典》)。該書貫徹著名語言學家、中國現代語言學奠基人之一王力主編的《中國古代文化常識》的思想理念,參照已有的古代文化類辭書,結合當下中小學文言文學習要求,以詞條形式展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做到了權威性和實用性的統一。它是一部內容豐富、實用性強且適用對象廣泛的工具書,對于了解和學習中國古代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價值。
嘉賓為新書出版揭幕。 商務印書館供圖
作為學生課程學習時配套使用的工具書,《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6版)和《中國古代文化常識辭典》緊扣課程標準和教材,緊貼中小學課程教學需求。
收條方面,第6版詳解古漢語常用字8000多個,全面覆蓋了中學階段要求掌握的文言文用字;《辭典》精心編選4300條辭目,并將其分門別類,概括為16大類,涵蓋中小學各種教材和基礎閱讀書目中的傳統文化經典,囊括了中小學階段學生需要了解的各類古代文化常識。
注音釋義方面,第6版根據中小學教材的實際情況,增加了將近1300條必要、常用的音項和義項;辭典貼心地添加了拼音,幫助讀者掃清閱讀障礙。
示例方面,盡量選用課文中的名句作為書證,中學必背古詩文篇目在第6版的釋文中高頻出現,如王勃的《滕王閣序》引用28次,北朝民歌《木蘭詩》舉例24次;《辭典》對“巷”字條的釋文在征引劉禹錫《烏衣巷》詩的同時,又引述安徽桐城六尺巷典故,進一步增加了詞條內容的趣味性。
同時,第6版還專門設置“注意”和“辨析”兩大特色板塊,指出在詞義的歷史發展中應當注意的地方,辨析同義詞或近義詞在詞義或用法上的細微差異。《辭典》針對教材中的重要知識點單獨設條,為學生提供課本之外的擴展知識,如為高中語文課文《阿房宮賦》設立“阿房宮”條,詳述這座宮城的創建、規模、形制、焚毀等掌故知識,幫助學生從背景知識入手,進一步理解作品宏大敘事之下深刻的思想文化內涵。
編輯:關坤
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