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夫子的話越來越國際化
來源:大眾日報作者:劉一穎 2024-07-10 14:37
“孔子之謂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聲而玉振之也。”
儒家思想之光穿越時空,給予現代人攜手前行的力量。自2010年以來,在孔子誕生地曲阜尼山舉辦的尼山世界文明論壇,逐步發展成為世界了解中國的重要窗口、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平臺、廣泛凝聚人類文明共識的重要紐帶。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和精華所在,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習近平總書記深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厚的內涵和底蘊,高度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與發展。2013年11月,總書記視察山東時,發出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號召,要求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今年5月,總書記視察山東時再次指出,要擔負起新時代的文化使命,在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上積極作為。
學習總書記的文章、講話、著作等,一個深切的感受是,他非常善于用典,常常古為今用、推陳出新,不斷激活優秀傳統文化,賦予其鮮活的當代價值與意義。“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德不孤,必有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和為貴”“和而不同”……對于《論語》這部儒家經典,總書記在一些重要的會議活動中,就曾多次提及、引用。
如今,儒家思想所蘊含的價值理念,被越來越多的國家和人們所接受、學習、借鑒,“孔夫子的話,越來越國際化”。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最近,一位“遠朋”喊出了最新回答——“city不city啊”“好city啊”。這是在中國旅行的外國博主發明的網絡熱詞,以此表達“China Travel”時的震撼、開心、喜悅之情。
7月4日,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例行記者會上回應“中國好city啊”時說,很高興看到外國朋友們在中國享受美景美食,親身感受生動真實的中國。隨著中國不斷放寬入境政策,越來越多的外國朋友能夠更便利地來華觀光旅游。今年前5個月,入境外國人超過了1200萬人次,其中免簽入境超過700萬人次。
6月26日,英國博主@Sun Kissed(被中國網友稱為“蜜雪夫婦”)在海外社交平臺上更新了一期視頻,盤點了在中國的三次旅行:在張家界深夜篝火晚會上歡快舞蹈,在烏魯木齊感受別樣的民族風情,在重慶爬樓體驗8D魔幻城市……“親身感受中國的生活,真的好美好棒!期待我們的第四次旅行。”視頻中,蜜雪夫婦活潑而真誠的分享,吸引了眾多網友留言。
用鏡頭記錄所見所感,越來越多的外國朋友來到中國,將真實、生動、鮮活的中國展現在更多人面前。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外國朋友,他們自發成為傳播使者。
“大家好!歡迎大家回到中國歷史博客。上一期,我們分享了宋代儒學代表人物——‘北宋五子’中周敦頤、邵雍、張載的經歷與理念。今天,要介紹的是剩下的兩位——程氏二兄弟,程顥、程頤……”
6月16日,“茶杯傳媒”網站更新了一期內容——“中國哲學史”欄目第十六章,講述者是網站創始人美國人拉斯洛·蒙哥馬利(中文名“唐思德”),儒學是他近期講解的重點。
13年前,他創辦了用英語講述中國歷史的播客,迄今已播出300余期節目,主題涵蓋中國哲學、中國成語、中國歷史以及中國茶文化。擁有近30萬名聽眾,節目年下載量超過250萬人次,唐思德用“聲音”將中國文化傳播得更廣更遠。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哈薩克斯坦漢學家哈菲佐娃對此深有體悟。她說,在一本俄語版《論語》的指引下,她打開了儒家經典的大門。
發現和推動文明對話,一直是哈菲佐娃研究和撰寫中國與中亞國家關系史的主基調。正是因為秉持這一研究理念,她在哈薩克斯坦漢學界收獲了幾項“第一”——第一位漢學博士、第一位系統研究中國問題的女性、第一位高校漢語教研室主任、第一位系統整理中國與中亞關系史的學者。
哈菲佐娃已記不清來過中國多少次,但還有一個沒實現的愿望:“一直想去山東曲阜看看孔子故里,以前來中國,都因為種種原因錯過,期待未來可以實現。”
“仁愛”的人文理念,更讓一個埃及家庭深深受益。
“我真誠地向各位說聲謝謝!”5月29日,在青島市中醫醫院國醫堂會議室,“百草傳絲路 共話中埃情”青島—亞歷山大中醫藥文化交流會上,埃及《解放之花》報刊董事長、總編瑪奈爾·阿育布說起了事情的經過——
瑪奈爾·阿育布33歲的兒子患有免疫系統疾病,已臥床三年多。抱著一絲希望,她向中國駐亞歷山大總領事館尋求幫助,“想通過中藥療法,博一線可能”。機緣巧合,青島主動承擔起嘗試使用中醫藥為其兒子治療的任務。青島市中醫醫院組織專家會診、開方施治,中藥材跨國接力運送到埃及。
“幾個療程后,兒子已基本恢復正常生活。中醫帶給我們驚喜,中國朋友幫助我們的家庭重生。”瑪奈爾·阿育布說,期望在埃及亞歷山大、開羅能夠見到更多的中醫藥館。
國之交在于民相親,民相親在于心相通。以儒家文化為代表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僅滋養著中華兒女的精神世界,更有力地推動人類社會共同進步。
編輯:董麗娜
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