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飲黃河水 禮樂奏華章” 禮樂文化交流音樂會暨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會隆重開幕
來源:孔子博物館作者: 2024-07-20 13:14
為更好地傳承弘揚黃河文化,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以鮮活的方式講好“黃河故事”,2024年7月19日,“同飲黃河水 禮樂奏華章”禮樂文化交流音樂會暨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會在孔子博物館隆重開幕。
此次活動由孔子博物館、曲阜市人民政府、杭錦旗人民政府和山東電視臺文旅頻道共同主辦。活動現場,孔子博物館簫韶樂團與杭錦旗烏蘭牧騎聯袂演出,兩地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紛紛亮相,特色展覽、社會教育等各種活動精彩紛呈,為觀眾奉上一場穿越古今、民族融合的文化盛宴。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孕育了無數燦爛的文化。杭錦旗坐落在黃河的“幾”字彎上,這里的黃河文化,融合了草原民族的豪放與熱情,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草原文化。曲阜,作為孔子的故鄉,是儒家文化的搖籃。這里的黃河文化,更多地體現在儒家思想的深邃與博大。孔子的教誨、儒家的禮儀,都在這片土地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曲阜的孔廟、孔府、孔林,不僅是儒家文化的象征,更是中華民族文化遺產的瑰寶。雙方以黃河為紐帶,共同促進文化交流互鑒,舉辦“同飲黃河水 禮樂奏華章”禮樂文化交流音樂會暨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會。這次活動,既是一場文化之約,更是思想之約;既是一場音樂的盛會,更是交流的盛會;既是禮樂文化與北疆文化的深情互動,更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實際行動。
山東廣播電視臺文旅頻道對此次活動進行了四個多小時的現場直播,網友通過人民日報、人民日報視界、央視頻、閃電新聞、大象新聞、觸電新聞、愛奇藝、百姓關注、二三里資訊、抖音、快手、微信視頻號、新浪微博、百度、b站、文旅慢直播、文旅云直播等多家網絡平臺同步收看直播,全網觀看量達2547.4萬。
古如歌+簫韶雅樂 音樂會別具風格
盛夏之夜,晚風徐徐。孔子博物館北廣場舞臺絢麗、歌聲悠揚,“同飲黃河水 禮樂奏華章”禮樂文化交流音樂會正在這里舉行。雖然降雨不期而至,但絲毫阻擋不了人們觀看演出的熱情,演員們也非常敬業,堅持冒雨演出,現場音樂激昂,高潮迭起,氣氛歡快熱烈。
音樂會上,杭錦旗烏蘭牧騎表演了《古如歌》《草原的祝福》《遼闊的草原》《唱起草原的歌》《馬背情思》等具有蒙古族特色的節目;孔子博物館簫韶樂團表演了明代佾舞《寧和之曲》、雅樂《呦呦鹿鳴》、新雅樂《敕勒歌》等節目。兩個樂團還聯合演出了《特斯河之贊》《戰馬奔騰》《永恒的詩篇》等曲目。節目形式有歌曲、舞蹈、戲曲、器樂合奏等,主持人和演員還與現場觀眾互動,教唱蒙古語歌曲,進行有獎問答等,現場掌聲、歡呼聲不斷。
杭錦旗是“國際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古如歌”之鄉,烏蘭牧騎是當地一支“紅色文藝輕騎兵”,推出了《鄂爾多斯婚禮》《古如歌的故鄉》等一大批精品佳作,榮獲國際級獎18項、國家級5項、自治區級獎300余項,累計近700余項國內外獎項。
孔子博物館簫韶樂團于2019年成立,曾多次參加國家級、省級節目錄制,亮相于“你好,孔子”國際網紅尼山研學活動,浙江衛視《萬里走單騎——遺產里的中國》。2023年,正式推出常態化演出項目——《詩經》主題表演,被中央電視臺、新華社、新華網、人民日報、山東衛視等媒體廣泛報道,2024年春節期間登上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頭版頭條。
隨著現場精彩的演出,觀眾仿佛被帶到遼闊的大草原,體驗萬馬奔騰的豪情;時而又仿佛穿越千年,領略古典雅樂的永恒魅力。當簫韶雅樂遇到古如歌,傳統的編鐘編磬與悠揚深沉的馬提琴合奏,魯韻悠長交融草原風情,給觀眾帶來別具一格的音樂體驗。
內蒙古非遺+黃河文化大集 非遺項目云集孔博
一場非物質文化遺產盛會在孔子博物館開啟,兩地非物質文化遺產跨越地域,以獨特的藝術形式展開對話。內蒙古自治區與山東省同屬于黃河沿岸九省,共同的中華文化血脈在兩地綻放不同的花朵,也造就了各自獨具特色的非遺文化。它們分別承載著各自地區的歷史記憶和文化傳統,展現著不同地域的風土人情和審美情趣。
內蒙古的朋友跨越千里,來到山東曲阜,帶來了當地的非遺項目:蒙古族刺繡、蒙古族服飾、氈繡、皮雕、鏨刻等。
曲阜當地的非遺技藝也紛紛亮相,包括:煥采手作、扶興和毛筆、密丹葫蘆雕刻、荀氏鋦藝、大莊絹花、郭里土陶、嶧山松墨等。在孔子博物館,大家既可以親身體驗到蒙古族的歌舞、服飾、手工藝等傳統技藝,也可以欣賞齊魯大地的傳統非物質文化遺產,感受中國廣袤大地的文化差異和情感交融。
草原風味+孔府味道 開啟雙重味覺盛宴
活動期間,內蒙古杭錦旗與曲阜兩地美食也相聚孔子博物館,草原風味與孔府味道在舌尖上激情碰撞,為廣大觀眾開啟雙重味覺盛宴。豪放的內蒙古朋友帶來了杭錦旗傳統美食“達希瑪格”“章薩”“烤羊肉”“奶茶”“奶皮子”“奶酪”等,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
孔博美食也紛紛登場,既有精致的孔府菜“詩禮銀杏”“熏豆腐”等,也有一道道精美的孔府點心,不僅能讓觀眾品嘗到傳統的千年味道,更能感受到儒家文化帶來的濃厚氛圍。在孔子博物館,“子閱休閑吧”的古典雅致悠然綻放,手捧香茗,細品孔孟之道,讓觀眾感受到更有韻味的生活方式。
打造特色展覽 展示儒家文化
為迎接此次盛會,孔子博物館還著力打造了《流光溢彩——孔府舊藏琺瑯器展》《纖云弄巧——孔府舊藏刺繡展》《孔子密碼——沉浸式文物數字藝術展》等系列特色展覽。
《流光溢彩——孔府舊藏琺瑯器展》展出的琺瑯器時間跨度上自明代下到民國,較為清晰地反映出中國傳統琺瑯工藝的發展脈絡。《纖云弄巧——孔府舊藏刺繡展》展出了清代至民國時期的刺繡文物74套/130件,種類豐富、做工精致,充分展現了當時的工藝水平和審美觀念,也展現了孔府“天下第一家”所獨有的生活品位與審美追求。《孔子密碼——沉浸式文物數字藝術展》通過打造虛實融合的沉浸式空間,生動展示穿越千年、亙古不滅的孔子思想。在“孔博織造”展廳,傳統的“大花樓織機”展示著古代絲綢織造的精湛技藝和悠久歷史,通過融入現代織造工藝與時尚元素,賦予了傳統服飾新的生命與活力。
社教活動豐富多彩
禮樂文化交流音樂會暨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會期間,孔子博物館還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社教活動,吸引不同年齡段的觀眾前來體驗,感受動手實踐的樂趣,沉浸式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拓印和雕版印刷是我國古老的傳統技藝,承載了豐富的歷史文化積淀,觀眾通過動手體驗拓印、雕版印刷,感受到濃濃的傳統文化氛圍。此外,許多觀眾還親手體驗了繡荷包、做發簪等傳統技藝,感受到古人的審美意趣,也了解到許多傳統文化。
深入挖掘文物內涵 孔博文創展新韻
在孔子博物館文創街,琳瑯滿目、形態各異的文創產品,備受觀眾喜愛。近年來,孔子博物館深入挖掘館藏文物內涵,開發出了一系列充滿創意與智慧的文創產品,囊括了服飾、文具、首飾、美妝、食品、家居等,通過豐富的文創產品,讓博物館的“文物”觸手可及,真正實現“把博物館帶回家。”
“同飲黃河水 禮樂奏華章”禮樂文化交流音樂會暨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會7月19日至21日在孔子博物館舉行,歡迎您來聽音樂、賞非遺、觀展覽、品美食,共享文化盛宴,感受儒家雅致與草原豪情,領略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編輯:張曉芮
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