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文明交流互鑒,370余位境外嘉賓將參加孔子文化節
來源:山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作者: 2024-09-21 14:27
9月20日下午,2024中國國際孔子文化節新聞發布會在北京舉行,山東省人民政府副省長溫暖等介紹2024中國國際孔子文化節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新華社記者:
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考察時提出,要“以國際孔子文化節等為載體深化文明交流互鑒,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請問本屆國際孔子文化節,在提升國際化水平、擴大國際性參與方面有哪些亮點和特色?
許蓉:本屆國際孔子文化節以“對話孔子 互鑒文明”為主題,聚力提升國際化水平、擴大國際性參與,廣泛邀請來自國內外的各界嘉賓,開展一系列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特點:
一是從參與嘉賓所在的國家和地區來看,范圍不斷擴大。根據目前統計的情況,有來自36個國家以及港澳臺地區的370余位境外嘉賓應邀赴山東曲阜參加孔子文化節的開、閉幕式及各項重點活動,在地域范圍上涵蓋五大洲。
二是從境外嘉賓身份的代表性來看,多元性持續增加。邀請的境外嘉賓既包括國際組織、國際友城、駐華使節代表,也有境外孔廟、文廟、書院、儒學機構代表,境外孔子后裔,海外華人華僑代表和境外青少年代表,涵蓋政府、學術機構、社會組織等不同部門,特別是青少年代表參與的比例有所提高。
三是從文化節的活動設置來看,國際性板塊內容更加豐富。本屆文化節首次舉辦“‘與朋友共’——中華文化國際傳播系列活動”,主要內容包括:一是啟動“禮樂天下”孔子文化國際傳播活動,文化和旅游部將支持山東省與海外中國文化中心、旅游辦事處合作,策劃開展系列文旅活動;二是開展“我眼中的孔子”全球Z世代圖文短視頻征集活動,通過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媒體平臺,面向全球青少年開展孔子形象征集活動;三是組織“孔子家鄉 好客山東”海外文旅宣傳推介活動,在德國、塞爾維亞、新加坡等多國開展專題推介,聯合海外社交媒體,進一步擴大中華文化影響力。
文化和旅游部將支持山東省人民政府,把孔子文化節打造成國際文明交流互鑒的載體,為擴大中華文化傳播力影響力、深化文明交流互鑒作出貢獻。
人民日報記者:
作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儒家思想發源地,山東在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上具有獨特優勢。請問,近年來,山東在文化“兩創”方面有哪些經驗做法,取得了哪些標志性成果?
溫暖:山東是儒家文化的發源地、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近年來,山東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扎實做好四個“統籌”,奮力譜寫文化“兩創”新篇章。
一是統籌做好頂層設計與項目帶動。省委、省政府堅持將文化“兩創”擺在重要日程,研究出臺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工作方案、文化“兩創”新標桿行動計劃等一系列政策文件,聯合文化和旅游部、國家文物局印發實施《關于推動文化和旅游賦能山東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的實施方案》,聯合教育部共建尼山世界儒學中心,夯實文化“兩創”基座。抓實重點工程和重點項目,黃河、大運河、長城(山東段)國家文化公園,及曲阜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示范區、齊文化傳承創新示范區建設取得積極進展;孔子博物館、大汶口遺址公園等建成開放,尼山圣境、齊河博物館群等文旅項目投入運營,成為文化“兩創”新地標。
二是統籌做好有效保護與合理利用。高標準推進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實施焦家遺址、崗上遺址、城子崖遺址等考古項目,25個文物考古項目入選“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全省博物館達812家,博物館總量、一二三級博物館數量等6個指標都排在全國第一。加強非遺傳承發展,叫響“河和之契”非遺活動品牌。推進“全球漢籍合璧”重點古籍整理,編纂出版《齊魯文庫》《儒典》。實施“齊魯文化基因解碼利用工程”,文化資源數字化價值化取得很好進展。省委、省政府高規格召開全省文物工作會議,文化遺產保護成為全社會普遍共識。
三是統籌做好“以文化人”與產業發展。實施“齊魯文藝高峰”,打造推出民族歌劇《沂蒙山》、話劇《孔子》、京劇《奇襲白虎團》等一批精品劇目,多部作品斬獲“五個一工程獎”“文華大獎”,其中,民族歌劇《沂蒙山》獲國家級舞臺藝術獎項“大滿貫”。實施文化惠民活動,“四季村晚”、小戲小劇創演、黃河大集等深受群眾喜愛。大力弘揚沂蒙精神,保護用好紅色文化資源。推進文化數字化戰略,青島東方影都成為全國最大影視工業化制作基地。實施文旅融合發展工程,每年舉辦全省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好客山東 好品山東”品牌影響力知名度持續提升。
四是統籌做好“走出去”與“請進來”。以品牌活動為載體,加強中華文化國際傳播,舉辦40屆中國國際孔子文化節、10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著力推動中華文化在更大范圍、更高層次“走出去”。建立塞爾維亞貝爾格萊德中國文化中心,設立海外尼山書屋。濟南、青島、濰坊當選東亞文化之都,總數并列全國第一。創新開展友城、友校、友企、友媒、友人“五友”外宣,舉辦“山東文化周”“上合之珠”文旅國際博覽會,開展歐洲、中亞、日韓等文旅宣推,組織“境內外國人游山東”,不斷叫響“孔子家鄉 好客山東”對外交流品牌,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
下一步,山東將切實擔負起新時代的文化使命,進一步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著力打造文化“兩創”新標桿,為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貢獻更大的山東力量。
中國日報記者:
文廟、書院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物質載體和歷史見證。2024中國國際孔子文化節期間,將舉辦“斯文在茲”——全球文廟書院溯源之旅活動。能否介紹一下有關情況?
王磊:文廟書院是儒家文化的重要歷史見證,是中華文化的重要標識。山東是孔子故鄉,儒家文化遺產數量居全國首位,包括世界文化遺產1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1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56處,其中文廟21處,書院7處,儒家名人故居、祠堂、藏書樓等32處;有儒家文化館藏文物70多萬件、孔府檔案30萬件;“曲阜片區”列入國家大遺址保護重點片區。近年來,山東著力開展文物保護利用,完成“三孔”“三孟”和顏廟、尼山孔廟等保護工程,魯國故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正式掛牌,建成國家一級博物館——孔子博物館,儒家文化遺產地成為國內外著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
作為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文廟書院分布海內外,目前,國內省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的文廟389處、書院176處;海外文廟書院主要分布在東亞、東南亞的國家和地區。今年,是孔子誕辰2575周年,是中國曲阜“孔廟、孔府、孔林”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30周年。為此,本屆國際孔子文化節邀請海內外文廟書院的管理者、專家學者,共聚孔子誕生地、文廟書院的發源地曲阜,舉行“斯文在茲”——全球文廟書院溯源之旅活動。
本次活動,舉辦層次高、參加人員廣泛、活動內容豐富,是海內外文廟書院的管理者、專家學者歷史上的首次盛會。截至目前,有來自中國、日本、韓國、越南、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國家和地區的45家文廟書院的管理者,來自中國、法國、德國的10余位專家學者參加活動。孔子文化節開幕式上,將舉行“斯文在茲”——文廟書院溯源之旅活動啟動儀式。活動期間,將交流文廟書院保護利用經驗,研討文化遺產國際交流合作智慧方案;討論《文廟書院保護傳承曲阜宣言》,踐行全球文明倡議;舉行《“斯文在茲”儒家文物主題游徑建設規劃》編制啟動等活動。中外嘉賓還將參加祭孔大典,參觀孔廟、孔府、孔林等。
編輯:宮英英
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