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 | 斯文在茲 全球“云祭孔”
來源:中國孔子網作者: 2024-09-26 22:01
傳承禮樂文明,賡續中華文脈。祭孔既是對古圣先賢的緬懷追思,也是對中華文化的繼承和守護。每年9月在世界各地孔廟、文廟廣泛舉行的祭孔典禮,已成為全球華人、國際友人、儒家文化愛好者一次莊嚴而隆重的活動。
為展現全球相關孔廟、文廟、學宮、儒學機構等祭孔活動盛況,2016年,中國孔子基金會倡議發起全球“云祭孔”活動,通過現代互聯網和新媒體技術,在中國孔子網平臺同步直播全球各地孔廟文廟的祭祀活動,每年聯合海內外60多家文廟、書院、儒學機構,以及100余家的海內外媒體參與,實現跨平臺、多形式集群式直播,全方位呈現海內外祭孔盛況,年均播放量2000余萬,累計曝光量達2億。
經過八年的發展,全球“云祭孔”已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和加強世界文明交流互鑒的靚麗文化品牌,被廣泛譽為利用新媒體平臺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好中國故事的創新實踐。“2022全球‘云祭孔’”入選中央網信辦主辦的“中國正能量‘五個一百’”網絡精品評選“百項網絡正能量專題活動”。
品牌引領,“云祭孔”蔚然成風
全球“云祭孔”由尼山世界儒學中心、中國孔子基金會主辦,中國孔子網、濟寧市文化傳承發展中心承辦。自2016年啟動以來,持續創新傳播形式,豐富節目形態,不斷提升傳播效能,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文化機構積極參與。
2020年通過開設專題頁面,全方位、集群式播出,呈現全球祭祀圣賢、緬懷先師的盛況,192萬人次觀看。2021年30多個平臺同步直播,實現281萬人次觀看。2022年創新采用“濟南主會場演播室+曲阜孔廟、正定文廟、韓國首爾演播室+各地直播點”的形式開展,吸引新華社、環球時報、鳳凰網、歐洲時報等國內外90余家媒體報道和直播轉播,觀看量達1200余萬人次,真正讓“網絡大流量+孔子大IP”的組合強勢出圈。2023年網絡直播活動搭建了“省內+省外、國內+國外”全覆蓋的直播矩陣,人民日報、新華網、中國青年報、香港移動UTV、Twitter等海內外70余家主流媒體聯動直播,唱響傳統文化傳播交響曲,在線觀看2100余萬人次,創歷史新高。多渠道傳播,多媒體助力,全面打造全球“云祭孔”網絡直播權威平臺,以千萬流量向世界傳遞中國聲音,成為海內外中華兒女遙契圣賢、賡續歷史文脈的“云”橋梁。
歷屆全球“云祭孔”網絡直播活動直播間
迭代節目形態 生動講述中國故事
用前沿科技賦能文化傳播,策劃山東省唯一一次官方元宇宙新聞發布會,讓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時代“活化發展”。2022全球“云祭孔”新聞發布會首次引入“元宇宙”新概念,將傳統線下新聞發布會設置在元宇宙新聞發布廳,讓2500年的儒家文化在元宇宙時代被重新“激活”。央視頻、中國日報、中國青年報、新華網等47家中央、省市媒體圍繞當日活動進行報道,全網點擊量突破500萬人次。
探索文化傳承發展模式,以鮮明的地理標識生動展示文化脈絡。創新推出“沿著黃河看文廟”“沿著運河訪孔廟”活動,積極探索“黃河文化”“運河文化”與“儒家文化”契合點,奮力書寫貫徹落實黃河、運河國家戰略的“山東答卷”。2022年推出“沿著黃河看文廟”活動,聯絡組織沿黃河九省(區)主流媒體,首次圍繞“儒風黃河”題材,直播相關孔廟祭孔盛況,形成疊加效應,為深入貫徹落實黃河國家戰略貢獻了“山東方案”,引起了巨大反響。2023年又特別推出“沿著運河訪孔廟”活動,活動以京杭大運河為地理線,以孔廟為文化線,實地探訪北京孔廟、天津文廟、滄州文廟、聊城臨清京杭書院、濟寧汶上文廟、宿州蕭縣孔廟、揚州寶應學宮、蘇州文廟、杭州孔廟等運河流經地區的九所孔廟,帶領觀眾一起探究儒家文化沿運河發展脈絡,領略新時代沿運河地區文化“兩創”的新成果。
上線全球“云祭孔”網上祭孔平臺,打造全球、全年、全天候的祭孔大典。推出“拿出手機、即刻參與”的24小時網上祭孔平臺,在線上為孔子獻花、行鞠躬禮等。設置“心中孔子”“文化兩創”“仁者愛人”等多個欄目,全面展現全球“云祭孔”活動內容,既富含深厚的文化內容,又增加互動性。
全球同參與 擴大中華文化“朋友圈”
全民參與,共祭先師,協力畫好最大同心圓。2021年聯合全球40余家孔廟發出倡議:“共同祭拜先師孔子,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致力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2022年聯合海內外53家孔廟和16家儒學機構作為發起單位,72家國內知名融媒體參與,共同發布《聯合祭孔倡議書》,呼吁海內外中華兒女通過網絡共祭先師孔子,構建情感共鳴的紐帶,以儒家文化凝聚民族向心力,畫好全球華人華裔的最大同心圓。
歷年來,“云祭孔”活動積極邀請權威專家學者參與,清華大學教授彭林、山東大學特聘教授楊朝明、中央黨校教授王杰、長春大學教授金海峰、曲阜師范大學特聘教授顏炳罡、首都師范大學教授孔德立、孔子研究院副院長劉續兵、曲阜師范大學教授宋立林等,先后圍繞相關話題介紹權威學術觀點,普及禮樂知識。多次舉辦“禮謁孔子 和合大同”孔子誕辰日紀念活動,聯合濟南愛都小學、濰坊實驗小學、曲阜尼山小學、長春文廟小學等全國10所中小學,發出“文明有禮,大道之行”的倡議,在全國青少年學生群體中擴大儒家文化影響力。
為擴大“云祭孔”參與度,吸引廣大青年群體關注優秀傳統文化,開展“我心中的孔子”“全球《論語》共誦”主題短視頻征集,搭建優秀傳統文化青年傳播新陣地。在微博社交平臺,同時設置“我心中的孔子”和“全球《論語》共誦”兩個話題專區,海內外網友使用多語種誦讀儒家文化經典,暢談自己心中的“孔子”,真正與網友實現了共鳴、共情、共創,讓傳統文化在青年群體中活起來、火起來,為賡續文明薪火提供了平臺和載體。
全球“云祭孔”《論語》共誦
全球“云祭孔”活動,通過不斷挖掘祭孔的時代價值與文化內涵,以傳承弘揚儒家文化和禮樂文明,加強中華文化與世界各國文化的交流和融合。經過八年的持續開展,通過不斷豐富直播內容、進行深度媒體聯動、拓寬傳播渠道、創新活動形式,讓更多的海內外受眾了解祭孔活動,認識儒家文化,向全世界傳播孔子思想、講述中國故事、傳遞中國聲音,充分詮釋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的生命力和強大的凝聚力。全球“云祭孔”活動的影響力與日俱增,已成為重要的文化品牌,也成為世界讀懂中華文化的重要窗口。
編輯:董麗娜
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