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數”而上,共享創新發展成果
來源:光明日報作者:魯元珍 周藝珣 2024-11-22 14:26
烏鎮風光。光明網記者李伯璽攝/光明圖片
當今時代,信息化浪潮風起云涌、氣象萬千,互聯網的發展也面臨諸多機遇與挑戰。在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搭建起的舞臺上,一項項數字化成果精彩亮相,一場場思想盛宴凝聚共識,為推動全球數字經濟健康發展、構建數字合作新生態貢獻智慧與力量。
1.數字技術讓生活更便捷
在書法課上,通過AI提取字跡,為作品評分并反饋修改建議;將線上課程與康養、游學等線下服務深度融合……多年來,量子之歌集團以數字教育服務老年群體,滿足其精神文化需求。“利用數字技術,我們可以增強銀發教育的可及性、均衡性,打破傳統養老模式,從而助力銀發經濟未來發展。”集團董事長李鵬說。
今天,數字技術已經全面融入經濟社會各領域,“互聯網+教育”“互聯網+醫療”“互聯網+養老”等新模式的出現,為人們帶來更智慧、便捷的民生服務。例如,在“互聯網之光”博覽會上,阿里巴巴推出的“達醫智影”AI查癌技術,將CT與AI結合起來,單次平掃CT即可同時篩查8種癌癥和5種慢性病;在浙江嘉興烏鎮智能養老中心,無人送餐機、智能藥盒、人體活動探測器等各類智慧化養老設備,為老年人送上更優質的服務體驗……
不僅如此,數字技術在推進城鄉協同發展、助力鄉村振興、賦能智慧政務服務等領域,也發揮著重要作用。為“高效辦成一件事”,各地深入推進“最多跑一次”和“一網通辦”,數字政府服務效能得以增強;智慧灌溉、植保無人機等技術裝備快速推廣,作物長勢數據“云端”可查,加快農業數字化轉型步伐;數字平臺促進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均等化,更好地發揮中心城市先進資源要素和理念的輻射帶動作用;智慧社區建設,讓智慧化成果“飛入”尋常百姓家,給人們生活帶來諸多便利。
2.數字化轉型賦能千行百業
手指高度靈活的AI+機器人,既可以玩轉魔方,也可以一手抓多物;活潑可愛的仿生機器狗,僅憑“招手”與“比心”動作,就足以萌翻眾人;還有低空經濟、數字鄉村、智能網聯汽車、AI算法模型……一項項數字技術新成果的集中亮相,讓人們不禁感嘆互聯網發展的日新月異和無限可能。
“顛覆性科技創新成果不斷涌現,為發展數字經濟和新質生產力提供了技術基礎,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三條主線重新定義了眾多終端和行業的體驗。”在高通公司全球高級副總裁錢堃看來,AI手機、智能網聯汽車等產品日益增長的熱度與需求,將推動商業模式創新,加速各行各業的數字化轉型。
來自《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24》的數據顯示,在近萬家建成的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中,已培育421家國家級智能制造示范工廠,人工智能、數字孿生等技術在90%以上的示范工廠得到應用。
透過烏鎮峰會之“窗”,我們看到:數字技術正在重塑各行各業生態,并釋放源源不斷的創造力與生命力,為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加速賦能。
3.互聯網發展促進文化交流
受“科技+文化”的引領,數字文化產業在近年來邁入發展快車道——數字技術走進景區和文博場館,讓文物“活起來”“動起來”,沉睡的文化遺產擁有了數字化生命力;云演出、云展覽、數字閱讀的出現,改變了傳統行業的運營模式;同時,網絡直播、網絡游戲、數字動漫等新興文化產業市場規模也在不斷壯大。
“畫面很流暢清晰,和大家一起現場體驗游戲的感覺太奇妙了!”“互聯網之光”博覽會現場,觀眾張先生在體驗游戲《黑神話:悟空》后感嘆。前段時間,這款游戲火遍全球,不少玩家從酷炫的游戲了解了其背后的古典名著,并由此愛上中國傳統文化。
《黑神話:悟空》只是一個生動的案例。功能日益強大的互聯網為世界各國搭建起文化交流的橋梁,一批數字文化新業態成為中華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力量,網游、網絡文學、短劇等走出國門,廣受歡迎,不僅提升了中華文化的海外吸引力,還以“網”為媒,讓中國故事、中國聲音傳播得更深遠。
“互聯網的發展促進了信息、思想和機遇的跨國界流動,為世界各地的人們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人們可以參加在線課程、學習新技能,并與世界各地的同齡人合作,這極大地促進了跨文化交流。”中歐論壇創始人、中歐美全球倡議發起人高大偉認為,世界各國唯有充分把握機遇,不斷深化網絡空間國際對話交流,才能讓不同文明背景的人們交流思想、增進理解。
編輯:董麗娜
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