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東坡曰”文化思享會在三蘇祠舉行
來源:四川日報作者:一川 2024-12-13 11:02
首屆“東坡曰”文化思享會從蘇東坡跌宕起伏的寬窄人生中尋求對當代人的啟示。(圖片由活動主辦方提供)
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新時代文化建設的重要任務,內容豐富、經久不衰的東坡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12月11日下午,首屆“東坡曰”文化思享會在眉山三蘇祠博物館舉行,來自文化領域的專家學者同臺論道、探討交流,沿著蘇東坡飄逸曠達的人生和膾炙人口的名篇,叩開通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大門,汲取創造美好生活的智慧和力量。
活動由四川日報全媒體、眉山三蘇祠博物館和寬窄哲學研究院共同舉辦,整合資源力量,發揮各自優勢,共同挖掘東坡文化的內涵價值,講好精彩東坡故事,推動高水平傳播交流,助力東坡文化煥發新的時代光彩。
人生樂觀豁達
把“一蓑煙雨”走成“清風徐來”
活動分主題講座、圓桌沙龍、自由分享三個主要環節。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教授、中國蘇軾研究學會副會長陳才智首先作主題講座,圍繞“豁達人生寬窄間”分享研究“千古文人一東坡”的感悟和心得。
蘇東坡一生在18個城市留下足跡,他從長江源頭走出,經長江中游黃州(今黃岡),走到大海之南的儋州,以“身行萬里半天下”的人生軌跡,踐行并印證了家國與江海的有機聯系。“從家到國,從江到海,從窄向寬,蘇東坡的一生熠熠生輝。”陳才智說,蘇東坡樂觀豁達的態度與從唐代詩人白居易那里汲取精神養分有很大關系。白居易是個樂天派,他在《小宅》中寫道:“何勞問寬窄,寬窄在心中”。陳才智認為,從陶淵明到白居易再到蘇東坡,代表中國文人的發展經歷了由青春至壯而老成的三重境界,這也是一個由窄走向寬的過程。
陳才智將蘇東坡其人其作海涵地負的氣象稱作“蘇海”。“苦難與超越、日常與風流、絢爛與平淡”這三對詞是理解“蘇海”的關鍵,也恰恰體現了寬窄哲學的精神內涵。他說,走進如海的東坡世界,就會發現蘇東坡以樂天知命的胸懷,把“一蓑煙雨”走成了“清風徐來”;以“身行萬里半天下”的人生軌跡,踐行了家國有如江海的情懷;以“萬人如海一身藏”的氣象,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最佳代言人。
隨后,四川大學教授、第六屆魯迅文學獎得主周嘯天在主題講座中,結合新作《也無風雨也無晴:蘇東坡美文大觀》分享“不一樣的蘇東坡”。周嘯天說,蘇東坡是歷代文學家中人氣指數最高的一位。在他看來,蘇東坡的魅力源于四個方面:在政治上,他是一個原則性很強、不肯偷合取容的人;在生活上,他是一個親和力很強、富有情調的人;在文藝上,他是一個天才,一個無所不通的人;在事務上,他是一個實干家,一個政績卓著的人。
周嘯天表示,蘇東坡作品的具體內容雖有不同,但其背后卻有一個不變的主題:豁達樂觀的人生態度。這也正是他的作品能夠引發古往今來讀者廣泛共鳴的重要原因。
辯證哲學指引
把人生低谷轉化為生命高峰
活動設置“寬窄寄平生”主題沙龍討論,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四川省社科院二級研究員李明泉,四川大學文科講席教授、中南民族大學二級教授、中國詞學研究會會長王兆鵬,四川師范大學三蘇研究院副院長阮怡,成都明倫書院院長施文忠展開話題交流,共同解讀蘇東坡的人生哲學。
“知道來龍去脈、洞察原委本質,把東西看透了就會快樂。”李明泉說,蘇東坡在《中庸論》中闡述了他對事務規律性的認識,把萬事萬物看得十分通透,蘊含著寬窄辯證思維,林語堂評價蘇東坡是一個“不可救藥”的樂天派。
王兆鵬認為,蘇東坡善于在寬窄之間轉換,尤其是從窄處“翻身”,他的人生哲學具有強烈的實踐性。“‘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蘇軾認識到有些事情無法改變是自然界的規律使然。”王兆鵬總結了蘇東坡的自我心理療愈公式——“匹如當初”,即把自己的心理調整回到初始狀態,就不那么痛苦了。“比如,他在黃州時會這么想,我本來就是一個落榜的黃州青年,如今回到家鄉,其他人都過得快樂,我蘇軾為什么不行呢?”“把無聊的生活變成有趣的生活,把人生的低谷轉化為生命的高峰,最終回到人生寬處,這點非常值得現代人學習。”
“放下”并不意味著逃避甚至不辨是非,恰恰相反,蘇東坡的正直也是出了名的,無論是反對王安石變法還是反對司馬光盡廢新法,他始終保持清醒認知,以國家和百姓為重。“學士一肚皮不合時宜。”在阮怡看來,蘇東坡不阿諛逢迎、陽奉陰違,這種直道而行的品質十分難得。
如何看待蘇東坡的創造力?施文忠體會到,“蘇東坡的文章沒有那么多華麗辭藻,大江東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這樣的文句人人心中都有,但一經蘇東坡道出就覺得那么美。”他認為,蘇東坡很多作品都是在命運坎坷時創作出來的,這帶來一個重要啟示:當一個人跌落低谷,是否還能保持創新創造的力量?蘇東坡的樂觀精神和創作激情,給后人作出了示范。
最食人間煙火
把高造詣與接地氣融于一身
在嘉賓問答環節,《三蘇學刊》主編劉剛,西華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院長潘殊閑,省作協會員、高級編輯、《蘇母紀》作者奉友湘分別回答提問,大家認為蘇東坡既是一個天才般的戰士,在琴棋書畫詩酒茶等各領域取得極高造詣,更是一個接地氣的人,“最食人間煙火”。
“蘇東坡交友廣泛,據考證出的有名有姓的友人就有1500多個。”劉剛說,蘇東坡的這些友人很多是他在做實事做好事的過程中結識的,比如他在杭州創辦了中國最早的公立醫院“安樂坊”,在海南培養出了當地首位舉人和進士。“他是一個偉大而高尚的人,但不高高在上,他的形象又俗又雅、雅俗共賞,十分鮮活,是中國老百姓最容易接受的一個人物。”
奉友湘眼中的蘇東坡是“金手指”,具有點石成金的魔力,“他走到哪里,哪里就成了網紅打卡地;他寫什么,什么東西就走紅爆火。”奉友湘舉例說,蘇東坡愛吃豬肉,整出個東坡肉,名滿天下;他吟出“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做嶺南人”的詩句,嶺南荔枝便千載聞名;蠟梅在宋代以前不入詩人法眼,幾乎沒人吟詠它,蘇東坡《蠟梅一首贈趙景貺》就將蠟梅從無人問津捧成大紅大紫。
“蘇東坡不是單打冠軍,而是全能冠軍。”潘殊閑說,能在如此多領域都作出超一流貢獻,不愧獨一無二的存在,是巴蜀文化第一代言人。
活動主辦方之一、寬窄哲學研究院有關負責人表示,研究蘇東坡文化對于堅定文化自信、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文旅融合發展等具有重要意義,也有利于豐富寬窄哲學的內涵和意蘊。作為四川省社會科學院與四川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共建的產學研合作平臺,寬窄哲學研究院近年來推出《寬窄九章——寫給大眾的哲學》《寬窄哲學研究與辯證法》《寬窄論——人生啟迪與智慧》《一窄九寬話中醫》等專著和讀物。
編輯:董麗娜
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