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作者:李楠 2025-02-11 14:44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到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他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這句話深刻揭示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間的內在聯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根脈,其所蘊含的豐富道德理念、人文精神、教化思想,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涵育與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為發揮核心價值觀、引領社會風尚、匯聚社會信仰和推動社會進步的作用注入了強大文化動力。
把握核心要求 明確時代使命
深化對“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科學認知,要把系統理解核心要求、明確使命任務放在首位,這是精準把握其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在聯系、確保涵養方向的正確性與有效性的基石與指南。
深入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習近平文化思想是文化領域指導社會發展的最根本指針和重大方略。習近平總書記站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高度總結黨領導文化建設的歷史經驗,創造性提出“第二個結合”重大論斷,使我們掌握了歷史主動和思想文化主動,助推現代化建設從“自在”走向“自覺”。在習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導下,全面深化改革在文化領域的新探索戰略思維更加宏闊、改革思路更加清晰、建設行動更具力量,為進一步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啟心潤智的作用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聚民心的作用樹立了方向標、規劃了路線圖、注入了新動力。為發揮習近平文化思想的作用,就必須將習近平文化思想落到實處。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習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視角出發,既為價值觀的孕育與踐行開辟了嶄新路徑,又為傳統文化的再生與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二者相得益彰,使價值觀的引領功能與文化的育人屬性得以充分發揮,彰顯出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強大生命力和“明體達用、體用貫通”的鮮明理論品格。
賦能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我們當前的重大主題。伴隨全面深化改革步入深水區,加強精神文明建設被提上日程,既要為物質文明的蓬勃發展提供堅實支撐,又要從價值層面引領中國式現代化穩健前行。為此,我們必須竭力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不斷滋養民族精神,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憑借堅定的文化自信和價值自信,深度參與現代化建設,在國際舞臺上充分彰顯中華兒女的精神風采。
構筑起中華民族的精神高地。文明是一個民族的脊梁,它不僅塑造民族的精神風貌,還為民族提供堅實且持久的精神支撐與內在動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民族智慧與精神的基因密碼,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則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引領著社會風尚與國家發展方向。我們要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以開放包容的姿態吸納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推動文化的創新發展。這不僅是文化傳承的自然延續,更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通過這樣的融合與升華,我們能夠賦予傳統文化新的生命力,同時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加深入人心,共同構筑起中華民族的精神高地,引領國家走向更加輝煌的未來。
探究內涵意蘊 確認價值定位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觀念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價值追求高度契合。只有深刻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在聯系,從理念內涵、實踐遵循和價值指歸明確二者的交融點,才能精準把握其價值定位,進而有效利用傳統文化資源,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在“大道之行”中堅守“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大道之行”與“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的交融,深刻體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和諧統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天下為公”的價值觀,體現了古人對于社會公正、人民至上理念的追求,與共產主義理想中消滅剝削、消除階級差異、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不謀而合。“大道之行”揭示了一種超越性的價值追求,即超越個人的私利,追求整個社會的和諧與共榮。這種價值追求與共產主義理想中的集體主義精神相契合,強調個體為社會、社會為個體的辯證統一。因此,當我們堅守共產主義遠大理想時,實際上是在更高的層次上實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現代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二者相得益彰,共同指引著人類社會向前發展。
在“實事求是”中推進“第二個結合”的偉大實踐。“實事求是”不僅是中華民族獨特的思維方式與當代中國發展的內在邏輯的具體體現,更是對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的深刻洞察。它超越了主觀臆斷和盲目崇拜,指向了對客觀規律的尊重和遵循,這與“第二個結合”所倡導的在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結合時代發展進行創新的理念有著內在的一致性。從哲學角度看,“實事求是”揭示了一種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即通過實踐去檢驗真理,通過真理去指導實踐。這種認識論與“第二個結合”所要求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相契合,都強調在不斷變化的社會實踐中尊重規律、勇于創新、尋求真理、發展真理。因此,“實事求是”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要的內涵意蘊和價值定位,不僅承載著歷史的智慧,更開啟了對未來的深思,將引領我們在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征程中穩健邁進。
在“胸懷天下”中譜寫“命運共同體”瑰麗篇章。“胸懷天下”與“命運共同體”的理念交融,深刻展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廣闊視野與當今世界發展趨勢的高度契合。“胸懷天下”體現了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的包容性與天下觀,這種文化底蘊深深根植于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其之所以能引導“命運共同體”的構建,是因為它倡導了一種超越國界、關注全人類福祉的廣闊胸懷。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國間的聯系日益緊密,共同面臨的挑戰也日益增多,“胸懷天下”的精神在此背景下顯得尤為重要。在價值定位上,“胸懷天下”與“命運共同體”理念都強調了一種全局性、整體性的思維方式,只有各國攜手合作,才能實現共贏共享。這種價值導向正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想基礎。因此,“胸懷天下”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理念,不僅是對內凝聚人心的精神力量,更是對外展現中國負責任大國形象的重要支撐。通過弘揚“胸懷天下”的精神,我們能夠在更廣闊的舞臺上譜寫“命運共同體”的瑰麗篇章,為世界和平與發展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遵循實踐進路 探索深化路徑
深化“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應當牢牢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不斷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政治立場,貫徹“第二個結合”創新路徑,厚積價值觀的傳統文化底蘊,同時緊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主題,完善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制度機制,使其成為賦能中國式現代化的長久機制。
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堅定鮮明的政治立場。這不僅關乎國家意識形態的安全與穩定,更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根本原則。具體而言,我們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首先,持續深化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學習與研究。黨之所以能領導人民在意識形態斗爭中取得勝利,“根本在于掌握了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并不斷結合新的實際推進理論創新”。因此,必須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精髓與實質,在意識形態工作中準確把握方向、引領思潮。其次,緊密結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探尋其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在契合點,通過創新的方式方法,將傳統文化的智慧與價值觀的內核相融合,使之更易于被廣大人民所認同與接受。最后,我們還需加強陣地建設與管理,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管理權和話語權,確保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能夠在多樣化的社會思潮中發揮主導作用,同時,必須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文化思想武裝全黨、教育人民,切實做到學而信、學而用、學而行,引領價值觀涵育工作再上新臺階,呈現新氣象、新變化。
貫徹“第二個結合”,厚積價值觀的傳統文化底蘊。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歸根到底要從文化著手。這里可以從把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的時、度、效三方面考慮。“時”就是時機、節奏,“度”就是力度、分寸,“效”就是效果、實效。首先,要把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雙創”先機,加快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腳步,搶占文化創新制高點,以傳統文化轉型助力現代化發展。其次,要秉持“資以故實,酌于新聲”的思維深度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現代價值。既捍衛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道統,又參透繼承和創新間的轉換性奧秘,努力實現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現代價值的最大深度闡發。最后,明確對文化主體性的理性認知,樹立和堅定文化自信,貫徹落實“第二個結合”,自覺主動參與到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中。
緊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主題,完善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制度機制。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偉征程中,完善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制度機制,是一項關乎國家發展根基與民族復興命運的重大任務。我們需秉持系統觀念,深度融合法治、教育、文化等多元要素,構建起全方位、多層次的價值引領體系。通過法治的剛性約束與柔性引導的結合,筑牢核心價值觀的制度基石;以教育的深度滲透與實踐養成相協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厚土壤;以文化的傳承創新與傳播交流相促進,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神源泉,從而為中國式現代化注入不竭的精神動力。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與闡釋學研究中心研究員)
編輯:宮英英
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