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結合”是我們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寶
來源:求是網作者:是說新語 2025-03-15 17:06
“兩個結合”是習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原創性理論貢獻。“兩個結合”的提出,意義重大。從“一個結合”到“兩個結合”,體現了我們黨對理論創新規律性認識的不斷深化,標志著黨的理論創造性、文化主體性、精神獨立性實現了新的升華。歷史充分證明,“兩個結合”是我們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寶。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堅持“兩個結合”、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的飛躍。圖為2025年2月26日,讀者在北京圖書大廈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專區閱讀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著作。張琳/攝
“兩個結合”是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根本途徑。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興黨強國的根本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理論不是教條而是行動指南,必須隨著實踐發展而發展,必須中國化才能落地生根、本土化才能深入人心。黨之所以能夠領導人民完成中國其他各種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艱巨任務,根本在于堅持“兩個結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和精華所在,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只有植根中華民族歷史文化沃土,馬克思主義真理之樹才能根深葉茂。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這個重大命題本身就決定,我們決不能拋棄馬克思主義這個魂脈,決不能拋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個根脈。堅守好這個魂和根,是理論創新的基礎和前提,理論創新也是為了更好堅守這個魂和根。
“兩個結合”是開辟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如果沒有中華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國特色?如果不是中國特色,哪有我們今天這么成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只有立足波瀾壯闊的中華五千多年文明史,才能真正理解中國道路的歷史必然、文化內涵與獨特優勢”,“我們的社會主義為什么不一樣?為什么能夠生機勃勃、充滿活力?關鍵就在于中國特色。中國特色的關鍵就在于‘兩個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走出來的,也是從五千多年中華文明史中走出來的。在五千多年中華文明深厚基礎上開辟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兩個結合”是必由之路。這是我們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得出的規律性認識。“第二個結合”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有了更加宏闊深遠的歷史縱深,拓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文化根基,讓我們能夠在更廣闊的文化空間中,充分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寶貴資源,探索面向未來的理論和制度創新。正是在“兩個結合”的指引下,我們成功開辟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是賡續古老文明的現代化,而不是消滅古老文明的現代化;是從中華大地長出來的現代化,不是照搬照抄其他國家的現代化;是文明更新的結果,不是文明斷裂的產物。中國式現代化是中華民族的舊邦新命,必將推動中華文明重煥榮光。
“第二個結合”,是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續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的重大理論創造。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第二個結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結合”不是“拼盤”,不是簡單的“物理反應”,而是深刻的“化學反應”,造就了一個有機統一的新的文化生命體,“第二個結合”的結果是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互相成就。“第二個結合”本身就是創新,同時又開啟了廣闊的理論和實踐創新空間,讓我們掌握了思想和文化主動,并有力地作用于道路、理論和制度,鞏固了我們的文化主體性。“第二個結合”,是我們黨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歷史經驗的深刻總結,是對中華文明發展規律的深刻把握,表明我們黨對中國道路、理論、制度的認識達到了新高度,表明我們黨的歷史自信、文化自信達到了新高度,表明我們黨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推進文化創新的自覺性達到了新高度。
更多內容,詳見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歐陽軍喜文章《從歷史維度看“第二個結合”》
編輯:董麗娜
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