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時期,理學成為一代學術思潮。與此相關,功利學也是當時的重要流派。二者互動交往,既相互對立批評,又相互交流溝通,在對立辯難和融通交往中促進了宋代學術的大發展。以往學術界對南宋時期理學和功利學的對立區分比較注意,看得有些過重,而對二者之間的滲透融通則關注不夠,事實上二者同作為宋學及儒學的組成部分,在重視義理又關注事功、功利方面存在著相同類似之處,既有學派上的差異,又具有大體相似之處。不應只看到二者對立相爭的一面,也應看到相互溝通融合的一面。
2016-07-22國學大師蒙文通(1894-1968,四川鹽亭人),由經入史,經史貫通。其經學思想承著名經學家廖平而來,又加以發展,在現代經學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然以往學術界對蒙文通經學論述較少,本文就蒙文通經學思想的幾個特點加以探討,以就正于方家。
2007-08-18蒙文通把今古文之分作為漢學研究的必要前提,認為舍此則不足以言漢學。而今古文區分的依據,蒙文通繼承其師廖平,以禮制為本。對于以禮制分判今、古文學這一師說中的重要創見,蒙文通認為,廖平于今、古文經學的諸多分歧和差異中,獨探大源,抓住了今、古二學在禮制上的不同這一基本差異,即今文經學以《王制》為綱
2007-08-18儒學的產生早于經學,孔子在創立儒學時,整理六經,后世儒家學者根據這些經典及解釋經典的傳記,逐步形成了經學。經學起源于戰國,奠基于漢代。對這個過程,國學大師蒙文通(1894~1968)作了自己的探討,認為在周秦之際,儒學與諸子學互為采獲,相互吸取,互相影響,在這個過程中,儒學經說匯集諸子說以為經術之中心,吸取諸子百家之長而成為社會意識形態的指導思想,也使得經學大盛。所以蒙文通強調,六經與百家相得益彰,經學與諸子學不相脫離,離之則兩傷。但認為儒家經學的影響超過諸子學,對儒家經學予以充分肯定。
2007-08-15北宋時理學興起,以程顥、程頤為代表的新儒學者面對佛老思想的挑戰和儒學式微的局面,以儒家倫理為本位,批判地吸取佛、道精致的思辨哲學,創建理學思想體系。如果以天理論作為體現宋代理學思潮最本質特征的理論的話
2007-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