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10日,梁漱溟與儒學的現代轉型學術研討會暨紀念梁漱溟先生130周年座談會在曲阜師范大學召開。本次會議由曲阜師范大學、山東孔子學會主辦,曲阜師范大學孔子文化...
1988年6月23日,儒學大家梁漱溟先生逝世,至今已經過去35年。今年11月12日,為紀念梁漱溟先生130周年誕辰,“湯一介當代學人講座”第三講“梁漱溟的思想與精神世界”在...
先父梁培寬先生在代序指出,當年依當時慣例 :在北大講課,教師要為聽課學生提供講義,然而不知何故,這門“儒家思想”課,祖父并未循例分發講義,是聽課的幾位弟子以課...
講明白 :這是孔子的人生態度
1917 年,先父梁漱溟先生第一天去北大校長室報到,北大校長蔡元培先生、北大文學長陳獨秀先生都在座。雙方彼此寒暄后,先父開門見山便問 :“你們對孔子是什么態度?”...
1989年《梁漱溟全集》開始出版,1993年得以全部出齊。這是中國文化史、儒學史上的大事,其意義必將愈來愈受到重視。組織此項工作的,是民間學術機構中國文化書院...
梁漱溟先生1923年下半年至1924年上半年在北大哲學系開設“孔家思想史”課程,其弟子數人曾將課堂筆記匯總編輯并油印出版。今由梁漱溟長孫梁欽元將油印本重作整理,并根...
這本書集結了25場梁漱溟先生入世以來,對“人生與社會”兩大問題的思考,涵蓋學問、文化、修養、理想、態度等主題,并分為了五輯,由他的家人選定。梁漱溟先生以半文半...
“這個世界會好嗎?”1918年的一天,剛被聘到北大教書的梁漱溟,在與父親探討歐戰新聞時,被父親問了這樣一個問題。“我相信世界是一天天往好里去的?!边@番對話3天后,...
自“世界大交通”以來,西洋勢力和西洋文化的東來,給“千百年來未有之變局”的中國帶來前所未有的沖擊與挑戰。
梁漱溟,20世紀中國具獨立風骨及知行合一的思想家、社會實踐者。這位被稱為“中國最后一個大儒”的學者,擁有讓后人享用不盡的思想成就。
在我國古代家庭教育的實施過程中,“家訓”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中國傳統政治思想、倫理思想特別強調修身、齊家與治國、平天下的密切聯系,以“整齊門內,提撕子孫...
我們總想把仁弄成一個具體的條規性的東西。像蔡元培先生、胡適之先生就說“仁是一種完美的人格”,對此,梁漱溟先生表示完全不同意。他指出:“完美的人格”就是一個很...
孔子首要人生態度,并不是大家習以為常的“仁”,而是:樂。梁漱溟先生說:“一翻開《論語》看孔子的第一個態度,即是孔子生活的道路,一見便覺得他的意味非常之長,非...
年節的重要,在其有調劑生活之意義;吾人于此腥風滿國嘈雜鼎沸的社會中,乃仍得致力學問之研究,苦讀之余,一享人生樂趣,亦誠可謂不易得之機會也。吾人并非消極不問國...
中國古人理性早啟,文化早熟,一貫地好講情理,而孔子則是其關鍵性的人物。以下將說明之。往者夏曾佑著《中國古代史》,有云“孔子一身直為中國政教之原,中國歷史孔子一...
人們常常愛問:人生有不有目的?有不有意義?不知同學們對于這一類的問題想過沒有?如果想過,其答案為何?要是大家曾用過一番心思,我來講這問題就比較容易了,你們就...
歷史的潮流浩蕩,數十年后的我們,回顧當年先賢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就具體事情而言,當然容易有不同理解,不同判斷;而就精神意志而言,卻不能不生出許多景仰,許多...
梁漱溟先生是家喻戶曉的人物。他的觀點、作為、舉止,甚至照片,都能給人以“特立獨行”的印象。他在自我評價時,也把“不肯茍同于人”視為自己歷來的兩點長處之一。那...
著名學者林毓生曾評價:梁漱溟與魯迅是20世紀中國最有創造力的思想家。 美國五星上將馬歇爾也曾發表評論:在梁漱溟的身上看見了甘地。
“人生態度”是指人日常生活的傾向而言,向深里講,即入了哲學范圍;向粗淺里說,也不難明白。
玄學總是不變更現狀的看法,囫圇著看,整個著看,就拿那個東西當那個東西看。科學總是變更現狀的看法,是換個樣子來看,解析的看,不拿那個東西當那個東西看,卻拿別的...
在這個時代的青年,能夠把自己安排對了的很少。在這時代,有一個大的欺騙他,或耽誤他,容易讓他誤會,或讓他不留心的一件事,就是把欲望當志氣。這樣的用功,自然不得...
梁漱溟的民眾教育是改造社會的重要途徑。民眾教育有兩個著眼點,一個是教育與社會結合,教育應主要解決本地的問題,重用本地人才,關注本地民生;另一個是培養新民眾,...
我從來沒有想過要做學問,走上現在這條路,只是因為我喜歡提問題。大約從十四歲開始,總有問題占據在我的心里,從一個問題轉入另一個問題,一直想如何解答,解答不完就...
1937年,七七事變發生,抗戰全面爆發。梁漱溟在山東搞了7年的鄉村建設工作自然就搞不下去了。他接到老朋友張群轉來的蔣介石邀請自己去南京的電報。當時,國民黨政府十分...
一九六六年毛澤東發動的“文化大革命”席卷全國,禍及無數家庭。祖父的家庭也未能逃脫被紅衛兵批斗抄家的厄運。其時,我年齡尚小,也就兩三歲,雖有經歷卻不曾有什么記...
時光回溯到30年前,1988年6月22日,對于大部分人來說,這是個很普通、不值得被記住的日子,就在這一天,一位老人因病在北京去世。
梁漱溟是民國時期著名的教授,是大知識分子,也就是所謂的"民國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