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星:中國孔子網是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新標桿
來源:中國孔子網作者: 2017-04-23 09:29

編者按: 4月20日下午,由中央網信辦網絡社會工作局指導,天津市委網信辦、中國文化網絡傳播研究會、天津市河西區委區政府主辦的“文傳榜·2016”中國文化網絡傳播系列征集發布活動在天津舉辦。中國孔子網在此次評選中力闖三關,從全國眾多國學傳播網站中脫穎而出,榮膺“十大國學網站”之首。為此,中國孔子網記者采訪了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韓星,韓星教授對中國孔子網的獲獎表示祝賀,并對中國孔子網未來的發展寄予厚望。
記者:韓星教授您好,感謝您百忙之中接受我們的采訪,請問您是如何知道(或接觸到)中國孔子網的?請您對中國孔子網作出中肯的評價?
韓星教授:由于研究儒學,我對孔子基金會比較熟悉,經常參與孔子基金會組織的學術會議,接受過孔子基金會辦的《儒風大家》的采訪,也在孔子基金會辦的《孔子研究》上發表文章。直接與中國孔子網有聯系是2016年10月在西安第四屆全國儒學社團聯席會議暨“儒學核心價值觀及其當代意義”學術研討會期間接受過孔子網記者的采訪。
記者:您認為中國孔子網在弘揚傳承傳統文化方面發揮了什么作用?
韓星教授:眾所周知,儒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體和主流,傳承弘揚傳統文化主要當然是弘揚儒學。中國孔子網是中國孔子基金會主辦的,是傳承弘揚孔子儒學為主的新媒體,自創辦以來,定位高、眼光高、水準高,借孔子基金會這個平臺,立足中國,面向全球,把儒學研究的專家、學者聚攏起來,給他們充分展示學術思想和精神風貌的機會,推動儒學研究的同時促進儒學的傳播,以孔子這個中國人的金質名片向社會傳達正能量,向世界表達中國心愿,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在發展過程中穩步推進,扎扎實實,不斷豐富欄目形式、深化報道內容,在社會上產生了廣泛影響,成為向國內外弘揚和傳播優秀傳統文化的新標桿。
記者:中國孔子網欲在未來3-5年內打造成“中華傳統文化第一網”,您認為還有哪些不足和欠缺?將來應在哪些方面多做工作?
韓星教授:要打造成“中華傳統文化第一網”,我覺得要考慮儒學在中華文化中的地位,儒學與道家、道教、基督教、伊斯蘭教、馬克思主義、民間信仰等不同層面在歷史上形成的復雜關系和當今面臨的思想文化張力、沖突、矛盾等,以儒學為主體,對多元思想的整合,與多元文化的融通,是中國文化今后面臨的最大問題。所以,中國孔子網還有很大的擴展空間,應該擴展到中國文化的方方面面,為當今中國文化的全面復興起到領軍作用,對這個、世界產生更廣泛深刻的影響。
記者:今年年初兩辦印發的《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中提到“融通多媒體資源,統籌宣傳、文化、文物等各方力量,創新表達方式,大力彰顯中華文化魅力。實施中華文化新媒體傳播工程。”請您從時代大背景下,就弘揚傳統文化的歷史責任和價值意義,對中國孔子網提出寶貴建議?
韓星教授:《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提高到國家發展戰略的高度,以文化自信立論,因為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制度自自信、理論自信的基礎。近代以來伴隨中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會,近代中華文化面臨全面危機,中國人一度對自己的傳統文化喪失了自信心,覺得百事不如人,這是典型的民族文化虛無主義。既然百事不如人,那就轉而走向全面西化,經過三十多年改革開放,現在中國綜合國力強大,中華民族正在走向偉大復興。民族復興的核心是文化的復興。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亟待重建傳承優秀文化傳統,在不同層面重建中國文化主體性,增強文化自信。中國孔子網有得天獨厚的條件,有很高的起點,已經取得了于是舉世矚目的成就,在中華文化,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一史無前例的宏偉事業中一定能夠更上層樓,再創輝煌!
具體提出幾點建議:
(1)、利用多種手段,促進儒家經典解讀、教育、傳播,滿足社會對著方面學習的需要;
(2)、儒馬、儒道、儒佛、儒耶、儒回會通融合,具備資料整理、相關活動、專家訪談、問題討論等;
(3)、開辦網上書院,進行網上會講,就相關熱點、難點問題引起廣泛討論、爭論;
(4)、可以辦英文版的中國孔子網(精華版),就像《人民日報》海外版一樣。
記者:值中國孔子網創辦10周年之際,請您為中國孔子網送上珍貴的寄語。
韓星教授:孔子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導師,儒學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軸心。中國有中國孔子網,以孔子儒學共建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以中華文化復興推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編輯:李曉夢
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