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孝道 譜寫新時代的“寸草心”
來源:搜狐文化作者: 2019-05-22 09:37
“孝道”作為中華民族幾千年道德精華的積累,在日漸缺乏尊老愛親品質的今天,如何有效的傳承孝道顯得尤為重要,在筆者看來,要明白敬老、孝老、養老,才能真正的言出我們的“寸草心”。
傳承孝道,要有敬老的意識。“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自古以來以老者為尊,往大了說,老一輩為建設新中國流過血流過淚,甚至付出過生命;往小了說,老人給與了下一代生命,為子女的衣食住行操碎了心,為家庭和睦發展盡心盡力。他們是我們應該尊敬的人,但在當今社會越來越多漠視孝道的事情出現,筆者認為,只有通過家庭、社會、國家層層引導,潛移默化的加深敬老的風氣,才能弘揚和傳承好“孝”文化。
傳承孝道,要有孝老的做法。“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游子吟》很好的詮釋出孝義的重要性,學子離家求學、子女在外打拼的時候,老人則顯得異常孤獨,這就是為什么要“常回家看看”, 孝道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習近平總書記不但重視言傳,更重視身教。一個母親制作的“針線包”陪伴了習總書記七年的知情歲月,一張習總書記拉著母親手在公園中散步的照片更是隨身保存。孝老并不是簡簡單單用金錢能夠衡量的,而是需要用時間用陪伴去詮釋。
傳承孝道,要有養老的行動。孟子說過,“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對自己至親之人孝順是基礎,而關心幫助跟我們的生活圈沒有直接交集的陌生老年人則是真正孝義的體現。養老對于個人,除了日常的衣食住行,更多的應該是心靈的陪伴和慰藉;養老對于社會,則是更多的引導和宣傳孝義,傳遞孝老愛親的正能量;養老對于國家,更多的是積極地推行養老政策,完善養老制度,讓老人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依。
就像《孝經》所說的那樣,“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于孝”。我們也終會有老去的那一天,推己及人,善待身邊的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這也就是新時代對“寸草心”最好的詮釋。
編輯:宋睿
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