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四大書院——岳麓書院
來源:中國孔子網綜合作者: 2019-07-10 13:55
岳麓山上,清溪茂林之間,隱存著一座雅致的千年庭院,青舍密密,屋宇麻麻,大門前懸掛有一副楹聯,上曰“惟楚有才,于斯為盛”。

這就是北宋開寶九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辦學的基礎上,正式創立的岳麓書院。

這塊令湖南人驕傲了幾百年的金底文化招牌,外人未免會覺得太過洋洋自得,可如果查看史料,你會默然承認,這座靜靜的庭院實在是有這樣的資本。

單就清季以來,書院便培養出17000余名學生,其中如陶澍、魏源、曾國藩、左宗棠、郭嵩燾、唐才常、沈藎、楊昌濟、程潛等,哪一個不是一等一的杰出人物?

書院介紹:
岳麓書院是中國歷史上赫赫聞名的四大書院之一,坐落于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湖南長沙湘江西岸的岳麓山腳下,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學府之一,其古代傳統的書院建筑至今被完整保存,每一組院落、每一塊石碑、每一枚磚瓦、每一支風荷,都閃爍著時光淬煉的人文精神。1988年,岳麓書院建筑群被國務院批準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岳麓書院歷經千年而弦歌不絕,學脈延綿。北宋開寶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辦學的基礎上,由官府捐資興建,正式創立岳麓書院。北宋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召見岳麓山長周式,御筆賜書“岳麓書院”四字門額。 [1] 嗣后,歷經南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緒廿九年(公元1903年),岳麓書院與湖南省城大學堂合并改制為湖南高等學堂,沿用書院舊址。中華民國15年(公元1926年),湖南高等學堂正式定名湖南大學,仍就書院基址擴建至今。
1986年湖南大學宣布完成修復岳麓書院,并正式對外開放。
2005年湖南大學正式恢復岳麓書院,下設中國哲學研究所、歷史研究所、中國思想文化研究所、中國書院研究中心和中國軟實力文化研究中心等多個部門。
2009年岳麓書院學科從本科、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到博士后科研流動站的格局已經完備。正式成為為湖南大學的實體辦學機構和科研基地,千年學脈再次延綿,千年學府再添光輝。
今天的岳麓書院不僅是湖南大學的文史哲人才培養和研究基地,湖南省旅游勝地,更是是整個長沙市的文化窗口和文化名片。
編輯:宋睿
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