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牢記總書記囑托,把文化傳承發展擺在重要位置,10年來深耕人文沃土,探索開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新路徑。11月26日,大眾日報記者在曲阜采訪到了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院長陳來,請聽他對山...
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在孔子研究院召開座談會,發出了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號召。在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曲阜第十年之際,中國孔子網融媒體推出《文化“兩創”這十年》系列微訪談,采訪相關專家...
2013年11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期間,在孔子研究院主持召開專家學者座談會,發出了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號召。除中央、省、市領導外,參加座談會的共有七位代表,其中學者四人。非常榮幸,我作為學...
濟寧,素以“孔孟之鄉、運河之都”著稱,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儒家文化的發源地,也是山東省確定的曲阜優秀傳統文化“兩創”先行區。
魯山嵯峨俊秀,沂河源遠流長。在魯山腳下,沂河之源,有這樣一位非遺傳承人,他將傳統葫蘆畫技法與現代技法相結合,融微字、微雕技術于其中,以匠心守初心,把幾乎失傳的葫蘆畫做大做強,讓文化遺產釋放出了時代之...
在濟南市中區南緣,有一處距離市區僅十余公里的森林公園,名曰“石崮寨”,其山峰頂部平展開闊如平原,峰巔周圍峭壁如刀削,因獨特的岱崮地貌得名。
中華香事,源遠流長。體現著中華文明優雅睿智的生活哲學。近日,文化“兩創”看山東報道活動走進濟南市歷城區虞山書院非遺傳習基地,探訪香事非遺傳承人、云來香事創始人鄭小俏女士,沉浸式體驗香文化的幽遠意境。
在濟南市歷城區虞山書院非遺傳習基地,文化“兩創”看山東采訪組見到了砂陶燒造技藝傳承人、春泥造物工作室創始人高裕杰。高裕杰及其團隊熱心公益活動,積極推動砂陶燒造技藝發揮更多的社會價值。他們針對社區及...
以陶制印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但以黃河泥制印卻鮮少為人所知。在濟南市歷城區虞山書院非遺傳習基地,黃河澄泥陶印章非遺傳承人吳成坤向文化“兩創”看山東采訪組介紹說,黃河澄泥印因其獨特的原料和燒成方式在當代...
近日,文化“兩創”看山東報道活動走進濟南市歷城區,探訪歷城區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方面取得的豐碩成果。手捏陶制作技藝傳承人趙豐,擅長手捏茶器的設計與制作,將手捏制陶的技藝融入到生...
“民歌”是人民的創作,是中華民族最古老的文藝形式之一。歷城民歌歷史悠久,中國的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大東》篇被認為是“歷城民歌”的源頭。元明清三代是歷城民歌的繁盛期,流傳記載最多的是以詩歌、...
我的案頭放著三張照片,分別記錄著山東壽光農村“看大戲”“過生日”的場景。
恰逢虎年,在濰坊市高密市姜莊鎮,聶家莊泥塑第23世傳承人聶來忱制作的“泥老虎”銷量極其火爆,上半年就達到3萬只。而在前幾年,年銷量僅一兩千只,他感慨道:“‘泥老虎’的春天來了”。
郭洪利一直在努力“向外走”,帶著他心愛的風箏。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濰坊風箏省代表性傳承人、第四批“濰坊民間藝術大師”,郭洪利尤其擅長創作濰坊傳統風箏,其制作的龍頭蜈蚣風箏斬獲首屆中國非物...
木版年畫是中國歷史悠久的傳統民間藝術形式,有著一千多年的歷史。寒亭楊家埠木版年畫同天津楊柳青、蘇州桃花塢并稱中國民間三大木版年畫,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藝術風格。在民間,年畫就是年的象征,不貼年畫...
濰坊市寒亭區歷史悠久,有豐厚的人文底蘊和歷史文化遺產,被譽為“中國風箏文化之鄉”。近年來,寒亭區充分發揮傳統文化特色優勢,加強民間藝術的傳承與保護,推動民間藝術與新理念新生活相結合,打造寒亭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