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典:打造東方倫理型生活方式
來源:大眾日報作者:王學典 2021-12-01 12:47
11月29日,光明日報社、山東省委宣傳部、濟寧市委聯合主辦的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要論述暨貫徹“兩個結合”深入推動“兩創”座談會在曲阜召開,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文史哲》雜志主編王學典作了發言。
中華美德若要深入人心,形成自覺踐行能力,進而塑造社會,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需要扎根于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之中,扎根于民眾生活方式之中。打造一個與中國道路相匹配、與中國歷史文化傳統可對接的東方倫理型生活方式,是“兩創”在實踐層面上的總體歸宿。
“兩創”有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實踐層面更為重要。所以,中華文化復興的重點、主要場所不是在研究院,不是在學校,不是在講堂上,而主要是在民眾的生活實踐和生活方式中。幾千年來,儒學不是依托于它所提供的那套觀念里面,而是在它所創造的儒家生活方式里。今天,我們在實踐層面須對儒家學說所創造的、這一延續了幾千年的生活方式進行“兩創”。
打造與中國道路相匹配、與中國歷史文化傳統可對接的東方倫理型生活方式,這是“兩創”實踐層面總體的規矩。怎樣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生活中復興、在實踐中復活、在民眾的日常生活行為方式上蘇醒,是我們當前面臨的重要課題。
東方倫理型生活方式具備人倫情義、君子人格、家庭本位、禮儀社會、道義經濟、賢能政治和法制規范七個方面的基本特征。東西方社會最大的不同,是中國社會特別講究人情,君子人格有各種各樣的要求,其本質是教養。西方社會個人至上、權力本位,而東方社會注重家庭本位。禮儀之邦是中國享譽世界的一個非常大的特點,每一個禮節承載著非常厚重的東方精神。儒家的經濟是道義經濟,保證每一個家庭、每一個人都有飯吃,又給經濟利益的追求設置道德界限。儒家特別主張以上率下,選賢任能。我們東方倫理型生活方式必須是現代的,要使這個人情味保持在法制規范之內。
我們能不能在山東打造一個承載著黨的十八大以來理想、信念、追求的文化樣板,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山東在這個方面有天然的優勢,應該思考在前面,走在前面。
編輯:高華
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