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中旬,夏意漸濃,但連日的降雨將炎熱削減了幾分,我們就在這樣的天氣中,來到了兒影廠的老宿舍樓,拜訪老藝術家于藍。
“對于我個人而言,改革開放的四十年是我人生中最為重要的四十年。”談及改革開放,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感觸頗深。他的人生正是因改革開放迎來轉折——
清晨的北京師范大學校園煥發著蓬勃朝氣。在國際寫作中心的大廳,莫言從茶水間走出來,手里提著一把玻璃茶壺,看見提前到達的記者,他微笑著打了招呼:“你們先坐,我還有一小時的寫作,我們九點準時開始。”然后...
一提起西藏,我們會很自然地聯想到浩瀚的高原、澄凈的藍天、潔白的哈達,當然還有才旦卓瑪。作為新中國藏族第一代歌唱家,從農奴的女兒到人民藝術家,從18歲到耄耋之年,才旦卓瑪的歌聲婉轉動人,那股糌粑與酥油...
1979年,《如此照相》迎著改革春風而生;2017年,《新虎口遐想》依舊與時代并肩而行。姜昆在舞臺上陪伴觀眾近40年,也見證了中國相聲40年的風雨兼程:“相聲是我一生中唯一的事業,我為相聲而生,也將為相聲永遠...
四十年前,風靡全國的《岳飛傳》讓劉蘭芳的名字家喻戶曉;四十年后,已經74歲的她依然活躍在評書藝術的最前線:“只要聽到觀眾的掌聲,我就覺得依然年輕。”
在七十年的電影生涯中,牛犇塑造了眾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牛犇不忘初心,無論戲份多少,他都努力讓角色更加出彩從而使影片增色:“只有小演員,沒有小角色。”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馮驥才馬不停蹄地奔走在時代號召的前列。文學、文化保護、繪畫、教育的“四駕馬車”,每一駕“馬車”都在時光里留下了深深的轍痕,體現著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知識分子的責任與擔當。
15歲入學手執畫筆,在畫壇耕耘70載的靳尚誼名聲卓著,卻從未停止過前進的腳步。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他用畫筆為中國人造像,在畫布方寸之間記錄時代變遷。
1980年,她的《鄉戀》,應時而生,扣人心扉,被稱為“中國大陸第一首流行音樂”;改革開放40年中,她的《難忘今宵》陪伴幾代人成長,成為春晚主題曲標志;青山在、人未老,如今藝術在她身上仍煥發著生命力,歌唱...
作為新中國二十二大電影明星之一,王曉棠憑借著在《野火春風斗古城》中的精彩表演榮獲1964年老第三屆“百花獎”最佳女主角獎。90年代,她任八一電影制片廠廠長,為中國軍事電影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王曉棠是中國...
被譽為“東方舞蹈女神”的陳愛蓮在改革開放中不斷奮進與開拓,如同穿上了那雙賦有魔力的紅舞鞋,伴著歲月時光舞個不停,譜寫著藝術與人生的傳奇。
李舸曾進駐“非典”重癥病房、深入重災區進行現場報道;也曾數十次登上天安門城樓、進入人民大會堂見證共和國的輝煌。他的鏡頭記錄著改革開放以來莊嚴重大的歷史時刻,也展現了廣袤大地上淳樸動人的風土人情。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李雪健通過精湛的演技,將一個又一個新角色立在觀眾心里。四十年演藝生涯中,不變的,是他對演戲一絲不茍的態度,是他對“演員”這個名號的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