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潤經典 豐盈人生——日照市金海岸小學2019年孔子學堂“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紀實
來源:“日照市金海岸小學”公眾號作者:日照市金海岸小學教科室 2019-07-31 15:17
弘揚中華經典,傳承民族文化。2019年暑假,日照市金海岸小學繼續開展孔子學堂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在實踐中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自信、道理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培養情智好少年。
活動的每一個時間段,全體師生及家長都積極參加“孔子學堂暑期名師公開課活動”,聆聽國內著名專家、學者授課,學習國學、親子、書法、吟誦、生活、非遺等知識。
名家薈萃的知識平臺,處處展現著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在收獲之余,我們用豐富的形式記錄下自己的學習感悟。
親子觀看感悟
學生篇
觀看《<論語>里的人生智慧》有感
潘俞含
今天看了傅佩榮老師講的“《論語》里的人生智慧”。媽媽告訴我《論語》是記錄孔子與其弟子言行的一本書,我還沒有讀過,但是里面的道理我經常聽媽媽對我講。
傅佩榮教授講了孔子的學生顏淵,他是一位非常好學的好學生。孔子說顏淵每天都在進步,從來沒有停下。我聽到這里就在想,我每天都需要媽媽督促我才能認真學習,一旦媽媽不管我我就會停步不前。現在聽了顏淵的故事感到非常的羞愧。
我想在以后的學習生活里我會更加主動,更加勤奮,希望能每天都有一點進步,然后總有一天能有所成就。
我愿做溫室里的花朵
日照市金海岸小學四年級六班 遲賀之
今天早晨,我和爸爸、媽媽一起觀看了孔子學堂梁欽元先生的講課,深入學習國學經典,受益匪淺。作為小學生的我們,雖然比幼兒時期更加獨立也更有想法,但是還沒有形成完整的世界觀和價值觀,所以無法面對校園和家庭外的風風雨雨,由此以來爸爸媽媽給我營造的溫室就格外珍貴。
溫室里的溫度來源于爸爸媽媽的對我深深的愛。梁欽元先生說“良好的親子關系,源于夫妻關系的和睦”。我覺得一個家的溫度也來源于爸爸媽媽相互的愛,只有爸爸媽媽相親相愛,才能感到家的團結穩定,才會感覺到家的溫度。在我家里就是,我一直都覺得生活在幸福中,因為爸爸愛媽媽,媽媽愛爸爸,爸爸媽媽愛我和弟弟。
溫室里的土壤來源于爸爸媽媽辛勤的付出。梁欽元先生為我們介紹了一個社會調查,把中產家庭和生活質量較差的家庭做對比,發現中產家庭的孩子更加優秀,而物質生活的提高離不開爸爸媽媽勤奮的工作。無論我的爸爸媽媽工作多苦多累,在外面受了多大的委屈,都不曾向我透露,只要回到家就只帶給我輕松的笑臉。正是爸爸媽媽的努力,讓我能夠汲取更多的營養,不論是物質還是精神,這就好比溫室里營養豐富的土壤,讓我更加茁壯的成長,所以我要感謝爸爸媽媽默默付出為我提供的生活條件;我也要更懂事一些不攀比,不浪費,努力成為爸爸媽媽的貼心小棉襖。
溫室里的空氣來源于家庭成員之間的彼此信任,輕松的家庭氛圍。只有我們都彼此信任,才能敢于在爸爸媽媽面前發表自己的看法。在我家里,每周都有一次親子例會,爸爸媽媽和姥爺會站在我的角度征求我的意見,然后大家一起互相提醒,互相學習;媽媽還學習《正面管教》設置了親子時光,就為了和我和弟弟加深溝通交流,加深信任。讓家庭成員之間的溝通沒有障礙,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成長,這便是溫室里最暢快的空氣。
未來將會有許多風雨,現在就讓我先在這個爸爸媽媽圈就的溫室中茁壯成長。待到我能夠為他們遮風擋雨的時候,我一定會成為爸爸媽媽的驕傲!
《論語》和我的生活
---2019孔子學堂暑期名師公開課觀后感
二年級十三班 范子豪
我很小的時候,聽過《論語》的有聲書,雖然不解其中之意,但那之乎者也的韻味,卻讓我感受到了中華文字之美。上小學后,語文課本上有了《論語》的節選,短短幾個字,卻總能道出做人做事的道理。爸爸告訴我,古人說“半部論語治天下”,《論語》中蘊含著治國齊家平天下的大智慧。這深深地吸引了我去學習和品味《論語》。于是,每天起床后,我都會用十分鐘的時間,背誦一條《論語》,這已經成了我的習慣。在誦讀的過程中,《論語》中的智慧,也深深地影響著我的生活。
《論語》讓我學會自我反省。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作為一名小學生,每天放學回家后,我都會和媽媽交流在學校里的收獲,有哪些做得好的地方,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自我反省幫助我發現自己的缺點和不足,變得越來越好。
《論語》讓我學會堅持不懈。子曰:“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媽媽告訴我“行百里者半九十”,做事情要堅持不懈。當我寫作業或者打網球感覺累了想要放棄的時候,我就會想起《論語》里的這句話。也正是在這種精神的鼓舞下,我才能每天堅持背誦《論語》。
《論語》讓我學會孝敬父母。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孝敬父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論語》告訴我,孝敬父母,僅僅幫助他們做一些家務、不讓他們擔心是不夠的,重要的是從內心真正敬愛父母、感恩父母、理解父母。
《論語》讓我學會仁德之心。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作為一名小學生,仁德之心就是按照小學生行為規范,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做一名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對我來說,《論語》就像一座寶藏,能教給我的道理還有很多很多。我會堅持誦讀,慢慢品味和體驗其中的人生智慧。
家長篇
觀看《孩子的情緒,你了解多少》有感
潘俞含媽媽
今天和孩子一起觀看了梁欽元老師講的《孩子的情緒,你了解多少》,受益頗多,感慨良多!
聽了梁老師講的這堂課再對比平時教育孩子的手段,不得不承認我們真的是很不了解孩子。我的女兒是我們的第一個孩子,她今年暑假過后就升二年級了。在她還沒有出生的時候我就已經買好了各種教育孩子的書了,想要給她我們能做到的一切。可是我們從沒有去想我們給的是否就是她最想要的。就像平時她喜歡的衣服我可能不會給她買,因為我覺得很土;她喜歡吃的零食我可能不會給她買,因為我覺得對她的健康有影響;她想看得動畫片我可能也不會讓她看,因為我覺得對她的眼睛不好。可是我允許她做的事情就真的是為她好嗎?這個我從未考慮過,也許有那么一瞬間想了一下,可是因為我的私心而把它忽略了。
現在她已經是小學生了,有了很多自己的想法,也不像小時候什么話都對我說,有時候還會和我爭辯幾句。我很不能理解,難道才這么小就到了叛逆期嗎?現在我明白了,是我們的教育方法把她一步一步推得離我們越來越遠。就像她在學校里,老師對我說的都是該安靜的時候安靜,該活潑的時候活潑,好像一點也不需要老師操心。我想可能最大的區別就是老師對她是引導,而我對她從來都是要求。
從她一歲半我辭職在家做專職媽媽到我們又有了二寶,再到現在二寶也兩歲半了,可是對于教育孩子而言我們還是沒有很好的心得,對于孩子的情緒我也沒辦法完全掌握,但是我們在學習,在探索,在進步,現在我們最大的希望就是有一天孩子和我們的溝通沒有一點障礙。
孔子學堂---親子課《孩子的情緒,你了解多少》
觀后感
五年級八班 張鈺清媽媽
周六跟孩子一起看了孔子學堂第二期公開課《孩子的情緒,你了解多少》,主講人是國家級心咨詢師梁欽元教授。本期親子課內容豐富,針對孩子情緒教育方面出現的問題都作出了詳細的解答,既能引發家長共鳴,從中看到了自身的不足,又能很好的教授家長一些管理孩子方面的技巧,真是受益匪淺。
梁教授提出的很多問題,我都曾遇到過,有些能慢慢解決,有些就讓人就覺得焦頭爛額。尤其是對其中幾個問題,真的是感受頗深。
第一,夫妻關系的融洽,對孩子情緒的影響。這個問題對我來說,真的有些難解。因為夫妻兩地工作的緣故,在孩子的心中,其樂融融的家庭氛圍總是少了那么點感覺。但是最初的時候,我們都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都各自忙著工作,偶爾的回家團聚也都忙于走親訪友及朋友聚會,尤其是爸爸跟孩子的溝通少之又少。漸漸的發現孩子性格內向,膽小,不善于與人交流,甚至跟爸爸都沒有多少溝通。當我們意識到這個問題的時候,覺得很愧對孩子,就想辦法盡力彌補。現在每逢假期,我都會盡可能的放下身邊事,帶孩子去跟爸爸團聚,哪怕是只有短短的三兩天。隔三岔五的,爸爸也會與孩子微信視頻,從一開始的只說幾句話,慢慢地都能聊很久了。我們夫妻倆也會故意讓孩子當傳話筒,媽媽爸爸想對對方說的話,讓孩子來傳達。讓孩子感受到爸爸媽媽之間有溝通,也讓她適當的參與爸媽之間的溝通。現在成效顯著,因為孩子經常會問我:爸爸這個月會不會回來?以前是很少能聽到女兒提起爸爸的。
第二,隔代撫養的問題。上一輩對我們孩子生活的照顧真的是功不可沒,但是其中的弊端隨著孩子的長大都慢慢呈現出來了。比如孩子喜歡看電視的問題,老人為了讓孩子安靜不亂跑,就會打開電視讓孩子無休止的看,很小的時候看動畫片,慢慢大了有自己的主見了,會看一些綜藝節目,當然這都是趁我不在家的時候。當我想要制止她的時候,她會不情愿的關掉電視或者一步三回頭的進自己房間。孩子已經這么大了,來硬的可能不行了。況且不是所有的電視節目都無益,畢竟還有很多節目值得一看,比如詩詞大會,經典詠流傳之類的節目,我會陪著孩子一起看。孩子還喜歡看一些電視劇,我就引導她看一些歷史劇,比如《三國演義》《水滸傳》《康熙王朝》《雍正王朝》等,在電視劇的基礎上給他指出與歷史不符的地方,不能完全相信電視劇的劇情。慢慢讓她對歷史產生興趣,現在很多考古類的紀錄片她都喜歡看了。暑假里中午的時候,我會讓她看新聞30分,也能看進去了,還會問我什么是東盟,歐盟,一帶一路之類的,我能解答的會給她解答,不能解釋清楚的會百度給她看。現在動畫片和綜藝節目基本已屏蔽。
第三個問題,輔導作業的問題。相信這也是最令家長頭疼的問題,有時候真是會崩潰,這樣真的不好,因為凡事都有反作用力,會把不好的情緒投射到孩子身上。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自尊心越來越強,講到崩潰用吼的方式真的不適合了。現在遇到孩子不會的題目,我會給她解題的思路,不會再和他從列式到結果的來一遍了。但是我會告訴她,思路給你了,剩下的是你自己的事情,而且明天學校老師可能會講,你要認真聽,看我的思路是否對,讓孩子明白老師的教授課業主導地位。現在孩子已經自信多了,不會像小時候那樣一題一問了,即使做對了,也要得到媽媽的肯定才去做下一題。
梁教授還講到了很多問題,今天針對三個我感同身受的來淺談了觀點。我們作為家長在教育孩子包括情緒管理方面真的是邊摸索邊學習,還要一直糾錯。只要掌握了其中的要點,多與孩子溝通,重視孩子的情緒,加強引導,肯定會有越來越好的局面。
觀親子課有感
---我與兒子共成長
四年級九班 陳禹睿媽媽
早飯后,兒子說:“媽媽,今天的孔子學堂課是親子共讀課,你和爸爸必須有一個人和我一起觀看,你們誰和我一起看呢?”我問:“必須看嗎?”兒子說:“嗯,我覺得你們非常有必要一起看一看,也學習一下如何教育孩子。”我驚詫地看著兒子,心想:難道我們的教育方法讓孩子提出了質疑?一起看看吧,自己也覺得對兒子的教育不太成功。
確實,看完梁欽元教授的講座,我真的是醍醐灌頂、受益匪淺。梁教授用豐富的案例深入淺出的講解了面對孩子多變情緒時家長該如何去做,用一問一答的方式詮釋了親子關系之間存在的各種矛盾及解決方法。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梁教授講解的“對孩子真正的愛應該是有利于孩子成長的”,不是付出就是愛,因為我辛苦了,我就是愛你了,不是這樣的。真正的愛是有利于對方成長的,真正的愛會讓孩子越來越有擔當,越來越獨立,使得孩子擁有自己美好的未來。我捫心自問:我對兒子的愛是真正的愛嗎?從早上起床開始催促穿衣、催促洗漱、催促吃飯……如果我不在家他是否會把這些事情干好呢?答案是肯定的,為什么現在所有的事情都要家長催促呢,為什么會對我們形成依賴,但到最后卻得不到兒子的理解,反而抱怨多多,不懂感恩,所以我們真的在一步步“毀”了孩子。另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梁教授講的“教育、引導孩子時,不要著急證明孩子是錯誤的”,好多時候孩子做了大人理解的錯誤事情時,我們就會用各種方法來證明孩子是錯誤的,自己是正確的,讓孩子必須按照“正確”的來,這種情況會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結果也適得其反,只有正確的引導方法,才能使孩子有更好的發展。
父母一定要學會傾聽,接納孩子的情緒,切勿以暴制暴,多與孩子溝通交流,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和釋放自己的情緒。記得看過這樣一段話:一個“叛逆”的孩子,一定是一個“饑餓”的孩子,他的很多期待-----如被理解、被關注、被允許、被欣賞.....沒有得到滿足;一個“太聽話”的孩子,一定是一個“壓抑”的孩子,他認為不聽話是危險的,只有聽話才能得到父母的愛。現在再細細品味,是如此道理深刻。
和兒子看完視頻,兒子問我:“媽媽,你學到了什么?感悟到了什么嗎?”我笑了笑,對兒子說:“媽媽真的學到了很多,媽媽也是第一次做媽媽,也需要邊學邊成長,對于之前的錯誤做法,我會一一改正,我要努力做一位合格的媽媽,讓我們共同成長!”
最好的父愛是爸爸愛媽媽
---2019孔子學堂暑期名師公開課觀后感
二年級十三班 范子豪爸爸范魯東
作為一名消防官兵,我平時工作很忙,不僅值班多,遇到重大活動常常是24小時備勤。如果說父親是孩子人生舞臺上的一個角色,那么我出場的時候,更多是穿著消防官兵的制服,而不是爸爸的戲服。
每個媽媽都要懷胎十月,這種血脈相連的關系讓她們在心理上早就進入了母親的角色。而爸爸卻大不相同,仿佛一夜之間,忽然有人抱來一個陌生的小家伙兒,然后告訴你:“嘿!這是你的孩子。”從此,你就有了父親的角色,沒有時間準備、彩排,演出已經開始了。
大多數中國家庭中,教育孩子的任務主要落在媽媽的身上。母愛,從哺乳孩子到照顧衣食住行,都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實實在在的存在。而父愛這座山,似乎就隱藏在茫茫云霧中了。和孩子交流時,爸爸也多是扮演了媽媽的復讀機,只是嗓門更大了些。
我不止一次思考,最好的父愛是什么?我在家庭中最重要的角色是什么,丈夫還是父親?有人說: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可是作為消防官兵,工作要求我時刻準備投入戰斗,保衛千家萬戶的安全,陪伴孩子的時間總是少之又少。梁欽元老師在孔子學堂暑假公開課《孩子的情緒,你了解多少》里面講到,最好的父愛是爸爸愛媽媽,于我如醍醐灌頂,瞬間產生了共鳴。
最好的父愛是爸爸愛媽媽。一句簡單的話,卻把父親和丈夫兩個角色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一個孩子,尤其是男孩,他會觀察父親在婚姻、家庭中,如何面對沖突、處理關系,如何和母親相處。如果爸爸愛媽媽,把夫妻關系放在首位,孩子便不會以自我為中心,他會有更多的安全感和幸福感。這種安全感和幸福感,是孩子未來一生幸福的本錢和底色,是任何知識和本領都無法取代的。父母之間有溫度、有溫情的交流,讓愛在家庭流淌,給孩子潤物無聲的愛的滋養,是對父愛更寬廣、更深沉的演繹。
最好的父愛是什么?答案居然很簡單,就是爸爸愛媽媽。
自建校初期,我校就重視傳統文化的傳承和推廣。在環境上建立“詩詞長廊、書香園、國學園”,營造濃厚的傳統文化氛圍;在課程上,從“古詩詞教學、傳統文化、戲曲、吟誦、民樂團、古詩詞鑒賞、書法、國畫”等課程入手,打造“情智課堂”,深入開展傳統文化教學研究;在活動上搭建傳承舞臺:古詩考級,書寫考級,悅讀升級,各級各類的傳統文化活動大賽:金海岸吟誦社團的孩子們在“2017中華經典吟誦大賽”中榮獲全國冠軍,在“2018中華經典吟誦大會”中榮登“十佳吟誦傳習人”榜首,金海岸民樂團在全省民樂大賽中獲得第一名的好成績,戲曲社團的節目獲得市少兒春晚節目金獎。
2017年11月21日,日照市金海岸小學被中國孔子基金會授予“孔子學堂”。創辦孔子學堂,更好地傳承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我們將堅持內涵式發展,特色辦學堂,積極塑造校園“崇真、向善、尚美”的新風尚,努力建設儒雅環境,育現代君子,為厚培文化根基、增強文化自信搭建平臺、創造條件。
(日照金海岸小學孔子學堂 供稿)
編輯:魏俊怡
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