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杰:科學對待中華傳統文化
來源:團結網作者:王杰 2023-11-21 11:14
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在歷史上創造和傳承的一切文化的總和,體系龐大、內容復雜,既有精華的、優秀的、有益的部分,也有糟粕的、腐朽的、有害的因素。
科學對待傳統文化就要堅持去粗取精、古為今用的態度。“去粗取精”就是堅持批判繼承、辯證發展的觀點對中華傳統文化進行全面考察、深入剖析、科學研判、精準鑒別,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對精華的、優秀的、有益的部分要傳承發展、弘揚光大,對糟粕的、腐朽的、有害的因素要堅決予以防范抵御、克服拋棄。
2014年10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時指出:“我們要對傳統文化進行科學分析,對有益的東西、好的東西予以繼承和發揚,對負面的、不好的東西加以抵御和克服,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而不能采取全盤接受或者全盤拋棄的絕對主義態度。”“古為今用”就是要科學揚棄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而為當今所用,為人們認識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啟迪,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提供有益養分,為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借鑒,為解決人類問題提供有益啟示。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對我國傳統文化,對國外的東西,要堅持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經過科學的揚棄后使之為我所用。”學習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關于修身的思想精華與道德精髓,用于我們安身立命、建功立業,努力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的時代新人;學習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關于齊家的思想精華與道德精髓,用于我們建設家庭、優良家教、端正家風,努力培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家庭文明新風尚;學習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關于治國的思想精華與道德精髓,用于我們治國理政、廉潔奉公、服務于民,努力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學習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關于平天下的思想精華與道德精髓,用于我們開展文明互鑒、國際合作與全球治理,努力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科學對待傳統文化,要堅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路徑。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所謂創造性轉化,就是要按照時代特點和要求,對那些至今仍有借鑒價值的內涵和陳舊的表現形式加以改造,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和現代表達形式,激活其生命力;所謂創新性發展,就是要按照時代的新進步新進展,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加以補充、拓展、完善,增強其影響力和感召力。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揭示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在精神及其數千年傳承發展的內在規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向來推崇與時俱進、日新又新、見機而作、銳意進取的精神,比如《周易·損卦》中講,“損益盈虛,與時偕行。”意思是說,應損則損、應益則益、應盈則盈、應虛則虛,隨著時機變化而行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正是在不斷回應時代問題挑戰中傳承發展而來的,在不斷揚棄損益之中成長而來的,在不斷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中生成而來的。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尤其是作為其核心的思想文化的形成和發展,大體經歷了中國先秦諸子百家爭鳴、兩漢經學興盛、魏晉南北朝玄學流行、隋唐儒釋道并立、宋明理學發展、明清實學思潮等幾個歷史時期。習近平總書記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進入新時代語境中,提出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指明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內在規律與必然路徑,展現出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對歷史文化傳統的責任擔當和主體使命。我們要結合新時代新任務,重點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研究闡釋與挖掘闡發,大力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普及與宣傳教育,深入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實踐養成與融入生產生活,重視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國際傳播與交流互鑒。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把跨越時空、超越國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善于運用時代化、藝術化的手段,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保護、傳播、轉化、創新,豐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表達呈現與傳播普及形式,在轉化創新中延續中華文脈。
科學對待傳統文化,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原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指整個中華傳統文化中有利于人們安身立命、社會和諧向善、民族團結進步、國家富強文明、世界和平發展的文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歷程,也是馬克思主義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歷程。在這一歷程中,中國共產黨人也日益形成清晰而堅定的理論與實踐自覺。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毫不動搖堅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同時,更加高度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在價值的挖掘闡發與傳承發展,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表述為“中華民族的基因”、“民族文化血脈”和“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以高超的中國智慧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互貫通、相互提升、相互融合,明確提出了“四個講清楚”,即“要講清楚每個國家和民族的歷史傳統、文化積淀、基本國情不同,其發展道路必然有著自己的特色;講清楚中華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講清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講清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于中華文化沃土、反映中國人民意愿、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有著深厚歷史淵源和廣泛現實基礎”。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強調指出:“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2023年6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強調,“在五千多年中華文明深厚基礎上開辟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是必由之路。”
如何深入推動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的“三來原則”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論。“不忘本來”,就是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堅定不移地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立黨立國之本,堅守中華文化為中華民族的根與魂,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吸收外來”,就是善于借鑒吸收全人類創造的一切優秀文明成果,為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不斷提供各種有益的思想養料與文化資源;“面向未來”,就是勇于站在全人類文明歷史發展進程的高度,在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過程中,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五位一體”全面協調發展,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
習近平總書記把“堅守中華文化立場”與“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并舉,明確提出“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是新時代中華民族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偉大飛躍進程中的又一次深刻覺醒。一方面,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重塑并筑牢歷史文化根基,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植根于中國歷史文化傳統的沃土之中;另一方面,用“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來賦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新的時代蘊涵,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轉化升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強大精神力量。這樣,一方面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推向更加全面深化的新境界,一方面將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推向新時代發展的新階段。
作為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具有無比深厚的歷史根基、無比堅實的文化底蘊、無比強大的精神力量,指引我們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續前進,贏得新的偉大勝利。讓我們跟隨習近平總書記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把學習應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結合起來,“學以明理、學以增信、學以崇德、學以力行”,“學傳統、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人類文明新形態創造貢獻力量。
編輯:董麗娜
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