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俊超: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煥發時代光彩
來源:《光明日報》作者: 2022-07-28 08:55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著渾厚的歷史溫度,鐫刻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著熾熱的現實熱度,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的文化沃土,是當代中國發展的突出優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還有著鮮明的未來刻度,是中華民族歷經磨難而不衰、千錘百煉而更強、始終奔向偉大復興的底氣所在和不竭源泉。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問題,著力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賦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新的時代內涵和現代表達形式,不斷增強全黨全社會的歷史自覺和文化自信,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成為中華民族披荊斬棘、意氣風發邁向未來的強大精神支撐。
面對新征程上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需要,要充分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富民、育民、樂民作用,讓百姓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一方面,深入挖掘城鄉歷史文化價值,把文化振興作為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內容,打造更多具有國際影響力、全球知名度的影視文化中心和文化產業集群,提供更多優秀文藝作品、優秀文化產品和優質旅游產品,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打造成為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改善民生的重要支點;另一方面,在促進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跨越時空的思想理念、價值標準、審美風范轉化為人們的精神追求和行為習慣,加強家庭家教家風建設,營造人與人之間互幫互助、和睦友好的社會風尚,為解決現實問題、助推社會發展注入文化力量、提供精神支撐。
文化既影響著人們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生活方式,更關系著國家和民族發展的方方面面,影響著國家的發展方向、道路選擇、制度設計,滋養著民族生命力、激發著民族創造力、熔鑄著民族凝聚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底蘊所在,也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深厚支撐。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一定要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如果沒有中華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國特色?如果不是中國特色,哪有我們今天這么成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我們要特別重視挖掘中華五千年文明中的精華,把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同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結合起來,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華民族在千年延續中培育和形成的基本思想理念,如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惠民利民、安民富民,革故鼎新、與時俱進等,都可以為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借鑒。在新的趕考路上,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航船劈波斬浪、一往無前,要把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同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結合起來,不斷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治國理政智慧。
中華文明自古就以開放包容聞名于世,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鑒中不斷煥發新的生命力。在綿亙千年的文化傳承中,中華文明形成了親仁善鄰、協和萬邦的處世之道,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價值導向,革故鼎新、與時俱進的精神氣質,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生存理念。自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就是優秀中華傳統文化的堅定繼承者和篤定弘揚者。一百多年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成功走出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面對相互交織的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我們將繼續胸懷天下、擔當盡責,同世界上一切進步力量一道,合力謀發展,一起向未來。
(作者系浙江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中心研究員、浙江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
編輯:張懿程
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