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廷濤:在“孔子學堂創(chuàng)新發(fā)展培訓班”上的致辭
來源:中國孔子網作者: 2018-10-19 15:53
在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曲阜五周年之際,為促進孔子思想與時代發(fā)展、社會關切、百姓需求的深度融合,推動大型公益文化品牌“孔子學堂”的健康發(fā)展,進一步提升“孔子學堂”的內容建設和內涵提升,“孔子學堂創(chuàng)新發(fā)展培訓班”會議于10月17日至20日在濟南隆重召開。中國孔子基金會副秘書長、黨組成員牛廷濤在會上致辭。
全文如下:
各位專家學者,各位同仁朋友:
大家上午好!
十月的濟南,天高云淡,金風送爽。半個月前,我們剛剛迎來了孔子誕辰2569周年紀念日,海內外各地許多孔廟文廟、孔子學堂等文化場所都曾在這一天舉辦了相關紀念活動,我們的中國孔子網融媒體平臺,也及時整合報道了各地具有代表性的祭孔活動。三年來,由中國孔子網發(fā)起的“全球網上同祭孔”,得到了包括在座諸位的大力支持和積極參與。借此見面之機,請允許我代表中國孔子基金會,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謝和誠摯的問候!
今天,根據我們既定的工作安排,邀請大家在此聚首,共同紀念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曲阜并發(fā)表重要講話五周年,共同學習、解讀黨和政府關于傳承發(fā)展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一系列方針政策,共同探討儒家文化如何在新時代更好地普及傳播開來。我代表中國孔子基金會秘書處全體同志,對大家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對大家長期以來給予我們所做工作的充分肯定和真誠襄助,表示由衷的謝意!
我們大家都知道,五年前的11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曲阜并發(fā)表重要講話。習總書記在講話中指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fā)展繁榮為條件。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對于我們繼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振奮中華民族精神、提高國家的文化軟實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014年9月24日,在國際儒學聯合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中國孔子基金會共同主辦的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開幕式上,習近平主席出席并再次發(fā)表重要講話。他強調,不忘歷史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善于創(chuàng)新。只有堅持從歷史走向未來,從延續(xù)民族文化血脈中開拓前進,我們才能做好今天的事業(yè)。推進人類各種文明交流交融、互學互鑒,是讓世界變得更加美麗、各國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
習總書記關于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系列講話精神,為我們在新時代傳承發(fā)展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實現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近幾年來,山東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弘揚優(yōu)秀傳統文化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的學習、貫徹和落實,省領導曾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多次主持專題研究和討論,提出明確的要求。目前,山東也正在積極推進優(yōu)秀齊魯傳統文化的研究闡發(fā)、保護傳承、普及教育、實踐養(yǎng)成、傳播交流體系的建設,著力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
“孔子學堂”是中國孔子基金會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曲阜講話精神,在2014年創(chuàng)辦的大型公益文化項目。山東省委書記劉家義同志在省第十一次黨代會上,明確提出要推進孔子學堂建設。孔子學堂自創(chuàng)立以來,就以面向大眾、服務基層、共創(chuàng)共享、注重應用為基本原則,致力于包括儒家文化在內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新形勢下的傳承發(fā)展和轉化創(chuàng)新。
近五年來,中國孔子基金會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系列講話精神為指導,團結社會各界同仁同道,為孔子學堂推廣建設用功頗勤,獻策良多。到目前為止,孔子學堂已在海內外創(chuàng)辦近兩千家,覆蓋全國30個省份。我們認為,這個項目之所以能夠在短短幾年內發(fā)展到近兩千家的數量,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伴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節(jié)節(jié)攀升,社會大眾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不斷提升,可謂“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衣食足而知榮辱”。這是中國孔子基金會所做的又一件順應時勢、服務社會的好事。
從中國孔子基金會與社會大眾的雙向互動來看,一方面,中國孔子基金會在當下國學類社會組織繁多的情形下,理當順應時代大勢,借助原有組織經驗和社會影響力,發(fā)揮體制機制保障優(yōu)勢,推動官方儒學、精英儒學向民間儒學的轉化,加強對民間儒學的引領,促進優(yōu)秀傳統文化與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融合,實現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另一方面,社會各行各業(yè)都有著強烈的道德提升、社會認同的需求,乃至影響力提升、文化層次提升的需求,依托中國孔子基金會的文化平臺和學術資源,恰可回應和關切這種發(fā)展方向和組織引領的需求。
值得欣慰的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經過近五年的發(fā)展,孔子學堂取得了不少可圈可點的成績。
一是組建了一支得力的推廣指導團隊。我們專門成立了孔子學堂推進委員會,由中國孔子基金會秘書處一位副秘書長、黨組成員擔任主任,其成員包括秘書處辦公室、普及傳播部、交流合作部等各部室相關工作人員,以及社會各界積極推廣“孔子學堂”建設的熱心人士等。為保證學堂品質,我們聘任了部分學者或學者型領導來擔任“特聘專家”;為提高學堂影響力,我們聘任了部分學者或藝術家來擔任“文化大使”。此外,我們還在學堂發(fā)展比較成熟的地區(qū)、行業(yè)建立起了孔子學堂推廣指導機構;我們還建立起了孔子學堂志愿者團隊,目前這個隊伍的人數還在不斷擴大。
二是確立了清晰的孔子學堂建設思路。孔子學堂推進委員會在提出“共創(chuàng)共享、多元開放、線上線下、教學相長”建設理念的同時,還提出了確保學堂健康發(fā)展所必須堅持的幾點原則:一是明確政治導向性,二是保證社會公益性,三是堅持自主自發(fā)性,四是建設發(fā)展持續(xù)性。
三是推出了一系列獨具特色的公益文化活動。“孔子學堂”的特色活動,大體分為兩類:一為由孔子學堂推進委員會統一策劃組織;一為各學堂或推廣指導機構自主策劃組織,孔子學堂推進委員會配合實施。由孔子學堂推進委員會策劃組織的活動,主要有以下幾項:全國孔子學堂交流研討會、孔子學堂公開課、孔子學堂年會等。這些活動為各地各行業(yè)學堂的相互學習提供了交流平臺,受到廣泛好評。從這些活動中,我們發(fā)掘出了大量學堂建設的成功范例和優(yōu)秀人物,這為其他學堂的建設發(fā)展提供了有益借鑒。
四是明確了以內涵提升為重點的內容建設。對于一個公益文化項目而言,沒有一定的數量就難有影響力,但衡量其社會價值與功效的最終評定標準,絕不是唯數量是從,關鍵在于其是否具備發(fā)展壯大的“思想內容的社會需求性、項目形式的普遍適應性,內在運作機制的永久持續(xù)性”。去年上半年,自孔子學堂創(chuàng)辦千家以后,孔子學堂推進委員會提出將孔子學堂內容建設和內涵提升調整為工作重點。坦誠講,內容建設和內涵提升任重道遠,這項工作涉及面非常廣,包括理念統一、科學規(guī)劃、頂層設計、內容選取、制度保障、實踐檢驗等諸多方面,其制度化、規(guī)范化、科學化的形成絕非朝夕之功,有賴社會各方相關人員的傾心投入和積極配合。
可以說,在中國孔子基金會諸多活動項目中,孔子學堂是比較接地氣的。今天這個活動,我們一方面邀請學養(yǎng)深厚、知行合一的著名學者舉辦專題講座,圍繞黨和政府的文化政策,結合他們自身工作、研讀、實踐體會,幫助大家解讀相關理論,把脈發(fā)展思路,明確前行方向;另一方面也請各位參會嘉賓各抒己見,分享心得體會,總結五年來孔子學堂建設發(fā)展情況,并就孔子學堂推廣指導機構職能定位與作用發(fā)揮、孔子學堂組織管理與內容建設等話題展開充分的研討,爭取達成基本共識,從而保證孔子學堂在未來發(fā)展中行穩(wěn)致遠。
各位專家學者,各位同仁朋友!
社會組織,只有具備五湖四海胸襟氣度,善于團結社會各方力量,才能更好服務社會大眾;只有秉持時不我待、舍我其誰的擔當精神,承前啟后、返本開新的傳承態(tài)度和推陳出新、創(chuàng)造轉化的創(chuàng)新意識,勇于破除僵化思維、與時俱進解放思想,不斷學習知識本領、提升工作水平、改善服務質量,才能永遠立于不敗之地。我們始終認為,孔子學堂的良好發(fā)展,單靠孔子基金會秘書處機關工作人員和在座各位的一腔熱血和高尚情懷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團結組織更廣泛的社會力量,跨界整合政、商、學、民等各方面優(yōu)秀資源,方能做出一番有益嘗試,成就一番偉大事業(yè)。
在未來,中國孔子基金會將一如既往地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旗幟,以開放姿態(tài)、包容胸懷、服務意識、謙遜態(tài)度,日新其德,砥礪前行,與大家攜手并肩,為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的社會化、生活化、國際化,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謝謝大家!
編輯:魏俊怡
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