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會文:保護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 創建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
來源:新華網作者: 2020-05-26 14:00
大足石刻是世界八大石窟之一,是重慶唯一的世界文化遺產。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大足區委書記于會文表示,大足正全力推動大足石刻保護研究傳承利用,創建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在今年全國“兩會”上,于會文正式提交了“把大足石刻列入全國統一發行教材”的建議。
“我們將扮演好‘醫生’‘老師’‘導游’三個角色,呵護大足石刻。”于會文說,大足通過研判,準確診斷出滲水、風化、侵蝕、失穩等病灶,預防為主,精準用方,“藥”到病除,為大足石刻防住病、看準病、治好病。在千手觀音修復的基礎上,大足正在對臥佛、小佛灣、圓覺洞等文物進行修復。
“大足石刻是中國晚期石窟藝術的代表作品,是中國文化的縮影。在文化傳承路上,我們將把大足石刻中蘊含的‘慈、善、孝、義、廉’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涵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結合,向世界廣泛傳播。同時深入挖掘大足石刻背后的故事、解讀石窟之謎,開發更多文創產品,展現石刻文化的精髓,講好中國故事,堅定文化自信。”于會文說。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建設將吸引更多游客來到大足,體驗獨特的歷史文化和旅游資源。于會文表示,大足將“擦亮六個特色品牌,打造六個區域中心”,加快建設以大足石刻為核心的國際文旅城,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大足將兼顧好文化和旅游,從觀光游向體驗游、一點景區游向全域深度游轉變,一方面加快建設以大足石刻為核心的國際文旅城,重點建設大足石刻游客中心、十里荷棠、夜間經濟產業等重大項目,提升‘吃住行游購娛’旅游六要素品質;另一方面聯動青城山、都江堰、峨眉山、樂山大佛以及武隆、南川等世界文化遺產地,串珠成鏈,推行游客互認、門票互惠、宣傳互動、線路互通。
為吸引更多的人欣賞石刻文化、挖掘石刻文化、傳承石刻文化,于會文表示,大足將兼顧人文和科技,突出5G、人工智能在旅游產業發展中的智能化服務水平,通過大數據、云平臺等手段,開展“云”游和線下游結合,匯聚更多人氣。
“從‘蜀道難’變‘川渝通’,完善交通基建是城市群和經濟圈發展的關鍵因素。”于會文表示,大足將構建以成渝中線高鐵、漢巴南大瀘城際鐵路、重慶城際鐵路為骨干的鐵路交通樞紐,輔以渝蓉高速、重慶三環高速、大內高速、南大瀘高速、成渝高速、大永高速為主的高速交通樞紐,適時發展通用航空等,打通空中走廊,將大足打造成為渝西川東立體交通樞紐。
為進一步提升區域互聯互通水平,大足將建設對外“快速網”,積極打通與周邊市區和重慶中心城區的軌道交通線,加密對內“串聯網”,利用軌道交通,縮短高鐵樞紐站到景區、城區、交通節點之間的距離。“我們將打造區域物流樞紐,發展鐵公水多式聯運,聯動永川港、瀘州港、果園港等水運港口,提升物流層級,構建現代物流體系,實現‘內暢外聯’。”于會文說。
編輯:解放
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