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國兩會11日正式落下帷幕,近5000名代表委員不負重托,積極建言獻策、扎實履職盡責。今年是本屆代表委員最后一次參加全國兩會。回顧過去,展望未來,他們有哪些體會?全國政協常委、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
如何建成文化強國、教育強國、人才強國,使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高度,使國家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全國政協委員、孔子研究院院長楊朝明建議,以“書香家庭”帶動“書香中國”,深入推進全民閱讀,實現精...
衣冠上國”“禮義之邦”,服飾有時是一種禮儀表達。禮儀表達著禮義。中國歷來重視服飾禮儀及其教化功能,注重外表與禮義的統一,這也是我們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全國政協委員、尼山世界儒學中心原副主任、孔...
以傳統戲曲為代表的傳統文化如何讓更多年輕人所接受和喜愛?如何賦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新的時代內涵,成為今年全國兩會代表委員們熱切關注的話題之一。
《長津湖》《覺醒年代》等影視精品頻頻“出圈”,《典籍里的中國》《只此青綠》等“文化大餐”屢屢刷屏,博物館、美術館等文博場所人氣興旺……近年來,我國文化事業百花齊放,呈現出生機勃勃的景象。今年政府工...
守護長江,不僅要推動經濟與生態協調發展,也要積極保護傳承長江的千年文脈。要通過推進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讓當代人、子孫后代更好了解文化長江、文明長江,發自內心地熱愛長江、保護長江。
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是點亮國民精神的燈火,是實現民族偉業的強大動力。在這個溫暖和煦的春天,代表委員們熱切關心文藝事業,熱烈談論文藝嶄新氣象,熱忱描繪未來文藝的絢麗圖景。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出,"努力實現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如何回答傳統文化"兩創"的時代之問,2022全國兩會上,來自各行各業的代表委員聚焦傳統文化繁榮發展,就...
每年參加全國兩會時,湖南省湘繡研究所刺繡生產部主任成新湘代表都會帶上好幾套湘繡服裝,今年也不例外。如何傳承這些美麗的湘繡,非遺文化如何更好地適應現代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這些是成新湘代表一直思考的問題。
大年初一,國家博物館里人流熙攘。跟家人一起賞文物展品,在博物館里過大年,已經成為90后北京姑娘李丹陽家的“新年俗”。“全家人都是文博愛好者,春節一口氣看十幾個展覽,收獲滿滿。”她說。
傳統非遺借助短視頻“圈粉”年輕一代;《長津湖》《覺醒年代》等主旋律影視作品引發全民共情;博物館、大劇院里過周末成為生活風尚……過去一年,我國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人民群眾文化獲得感、幸福感...
從“唐宮夜宴”到“只此青綠”,再到冬奧會開幕式二十四節氣演繹中國式浪漫,近年來,以傳統文化為基的爆款節目不斷驚艷國人,讓國潮熱持續升溫。這些節目成功的密碼是什么?國潮復興如何得以持久?傳統文化如何...
中華文明經歷了數千年的歷史變遷,始終一脈相承,它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優秀傳統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家園。無論歷史有多么久遠,都會激發中華兒...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義務教育是國民教育的重中之重,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充分發揮學校教書育人主體功能,強化線上線下校外培訓機構規范管理。
“爆款”文藝作品頻出,反映了文藝界哪些新氣象、新趨勢?圍繞政府工作報告“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代表委員們提了哪些新想法、新點子?從“出作品”到“出精品”、從“文藝高原”邁向“文藝高峰”,文藝...
正在北京舉行的全國兩會上,受訪的代表委員們認為,面對個性鮮明、消費意愿強烈、注重理念和身份認同、追求美好生活的“Z世代”,國貨品牌要從融入傳統文化、加大自主創新能力、開展多元渠道精準營銷、鼓勵“走出...
文化復興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先導。在新時代新征程上,黨和國家把“建成文化強國”作為實現國家現代化的重要目標之一。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十分重視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培根鑄...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如何在波瀾壯闊的偉大實踐中,喚醒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使之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本刊特邀請三位代表委員就這一問題進行對話。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把藝術創造力和中華文化價值融合起來,把中華美學精神和當代審美追求結合起來,激活中華文化生命力。
從《龍門金剛》到《只此青綠》,從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的二十四節氣倒計時到閉幕式上的“折柳寄情”,絕美中國元素一次次令世界驚嘆。隨著中國傳統文化頻頻出圈,“國潮”已成為一種時尚,在年輕人中大受追捧。3月...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文化自信和文化建設,多次提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等關于文化的重要論述。在備受關注的2022年全國兩會上,代表...
堅定文化自信,推動文化繁榮興盛,才能為持續增強經濟社會發展創新力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近年來,我省扛牢優秀傳統文化“兩創”使命擔當,不斷提高文化創造力、傳播影響力、宣傳引導力,推進文化強省建設在新征...
全省2022年工作動員大會提出,加強文化宣傳創新,在推動文化“兩創”上下功夫,發揮山東優勢,講好山東故事,不斷提高文化創造力、傳播影響力和宣傳引導力。 深耕人文沃土,加強文化傳承創新,在打造文明交流互鑒...
從《唐宮夜宴》到《只此青綠》,當古代文物碰撞舞蹈藝術,傳統文化如何成“流量密碼”?2022年全國兩會召開在即,近日,全國人大代表與文化領域專家做客中新社、中新網“兩會直通車”,共話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走過五千年文明歷程,中國何以成為今天的中國?從“唐宮夜宴”到“只此青綠”,近些年來,越來越火的傳統文化IP從另一個層面回答著“何以中國”的問題,這樣的探討也是每年兩會的熱點話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