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屆盛會鑒古今 同命同運共前行——寫在第十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召開之際
來源:齊魯晚報 作者:王學典 日期:2024-07-092010年9月,首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以下簡稱“尼山論壇”)在孔子出生地曲阜尼山以“和而不同與和諧世界”的主題發起,引起國內外廣泛關注和積極影響,“尼山論壇”“尼山”的品牌知名度空前提高。尼山論壇因其多元性、包容性特點,以開展世界不同文明對話為主題,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基點,堅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世界大同”的理念,而備受贊譽。
圖為全國政協常委、國際儒學聯合會副會長、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院長王學典。(中新社記者 梁犇 攝)
14年來,論壇聚焦不同信仰下的人類共同倫理、傳統文化與生態文明、全人類共同價值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等時代熱點,先后舉辦了10屆,形成了一系列思想亮點和理論成果,為推動文明交流互鑒、增進包容理解,作出了成績。回顧十屆盛會,尼山論壇早已成為重要的文化品牌,在推進儒學及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踐行全球文明倡議方面,取得了四大顯著成效。
第一,尼山論壇見證并促進了世界儒學研究格局的深度調整
10屆尼山論壇的舉辦,歷經了中國新時代以來思想文化的重大變遷,文化自信的覺醒和馬克思主義“第二個結合”重大命題的提出,為包括儒學在內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研究的大繁榮大發展提供了前提和保障。
儒學在中國內地的復興成為不可阻擋的趨勢。與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人們蜂擁海外研究儒學相比,過去十多年全世界頂尖儒學研究專家紛紛應聘來中國內地工作。杜維明、安樂哲、貝淡寧、林安梧等原本活躍在海外和中國港臺的知名學者,近年來都曾常年駐扎中國內地。他們都在尼山論壇上頻頻發聲,提出了一系列思想主張,使得儒學在處理當今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時的活力和智慧愈發彰顯。
歷屆尼山論壇議題涉及國家治理、倫理道德、生態文明、人工智能等一系列熱點,緊扣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探索如何在這個大變動的時代中,以儒家思想資源參與社會秩序的重建。尼山論壇成為重啟儒學的政治與制度思考的重要平臺,引領了基于傳統儒學視角開展中國式現代化經驗的詮釋、提煉、推廣的學術潮流,海內外學界越來越認識到,只有中國內地才能源源不斷地為重新詮釋儒家的經典命題提供動能。
第二,尼山論壇彰顯了儒學推動建設人類現代文明的重要價值
現代化是儒學面臨的重要課題。歷屆尼山論壇都把文明對話的焦點匯聚在現代化進程中人類面臨的一系列困境的應對上。與會學者認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具有鮮明儒家色彩的“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觀念的基本底色和精神內核,與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是相通的。這既是中華民族的主流意識,也蘊含著解決當代人類面臨困境的根本路徑。
在歷屆論壇中,東西方學者都對儒家文化圈的現代化路徑高度關注。探討儒家思想是如何推動東亞現代化發展的,成為論壇主題設置的一大考量。20世紀以來,東亞為何能作為“火車頭”引領世界現代化發展?重視教育、義務本位、尊重權威是其三大原因。這是尼山論壇取得的重要共識:在儒家思想作用下,東亞高度重視教育,為現代化提供了必不可少的人力資本;義務本位的思想,讓人們具備了勤勞奮進犧牲的特質;此外,動蕩、波瀾在東亞很少發生,因為有秩序、等級、權威等觀念影響,看似是個人權利的一種“讓渡”,但對共同體的發展尤為重要。在百年變局加速演變的大環境下,儒家思想無疑為人類現代文明的全新方案提供了可貴的靈感和啟迪。
第三,尼山論壇構筑了文明對話向各領域展開的人文交流格局
尼山論壇從發起之初就呈現出開放性、多元性、包容性的理念主張,以多樣文明的交流互鑒為主線,逐步拓展到宗教、倫理、生態、國際秩序等諸多領域,直至發展到多個衛星論壇。譬如華僑華人論壇、中醫藥論壇、青年論壇、文學論壇、報告文學論壇、文物論壇和藝術論壇等,并有持續擴大的趨勢。這些衛星論壇實際上是代表社會各界的。這表明,隨著尼山論壇的發展,對話范圍日趨廣泛,走出了學術界和思想界的原有范圍,從學界走向社會各界。
值得注意的是,論壇的文明對話向官方化和民間性的雙向延伸也是一大趨勢。2018年第五屆尼山論壇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屆,從這一屆起,主辦單位由原來十幾家組成單位改為中國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山東省政府等政府機構。山東大學由原來的主辦單位之一,變成了學術支撐單位。尼山論壇的辦會規格凸顯了國家對儒學及傳統文化正面價值的肯定,為儒學及傳統文化的發展提供了最強大的推動力;同時,政府辦會也體現了踐行全球文明倡議的鮮明導向,官方表達成為近五屆以來主論壇議題的主流話語。不過,為彌補主論壇官方色彩日益鮮明可能帶來的缺憾,后來新增的一些衛星論壇,則更多呈現出民間色彩,體現了較大的自由性和多元化,討論的議題滲透到民眾生活的方方面面,促進了人文交流真正走深走實。
第四,尼山論壇開啟了人類危機面前重聚共識的歷史性探索
尼山論壇創立之初,就嘗試用對話解決長久以來人類世界存在的各種紛爭。第二屆論壇召開時,世界正面臨著劇烈沖突,論壇議題設置者們就提出從古老的東方智慧中探尋更睿智的態度和方法,以消弭這些紛爭,促成世界達到和諧目標。多數與會學者認為,世界出現的動蕩不安和沖突、戰爭,根本找不到文明和倫理的依據,而是由于利益的誘因、狹隘的認識偏執和對極端主義的追求。文明對話的聲音盡管有時很微弱,對一些國家和政治組織源于地緣政治利益的行為并沒有多少直觀的制約力,但學者們始終相信,只要堅持文明對話,文明的內在力量終究會對人類行為產生積極影響。
多年來,與會學者堅持認為,學術界應該發出理性聲音,保持定力和獨立思考,更多地關注人類整體命運和社會根本利益,而不要跟著短期的地緣政治“起舞”。東西方學界之間的冷靜、理性交流,是打破僵局、化解分歧的可行路徑。對話是正確的方向,但前提是文明平等和尊重多樣性。要捍衛文明多樣性,開展多樣性文明之間的對話,才是人類解決自身問題的最好方式。
到第八屆論壇時,全球新冠疫情的蔓延,使得文明對話、民間交流無法正常進行,再加上地緣政治角力有意無意地放大,東西方之間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誤解和隔閡。二戰以來形成的國際社會共識,正在被地緣政治撕裂。尼山論壇努力嘗試在一個失去共識的世界尋求共識、重新凝聚和鍛造共識。聚集全球眾多學者與政要,并致力于讓更多人沿著這一方向思考,通過文明對話探尋人類共同價值,并通過共同價值引導人類走向新的有共識的歷史階段。
編輯:張曉芮
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