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推出《三國演義》整理本七十周年紀念版
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應妮 2023-11-29 09:31
作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是長篇章回體小說的開山之作,也是中國古代歷史演義小說的代表作,問世以來被讀者廣泛閱讀,對中國人的思維、生活等多方面有著深遠影響。人民文學出版社日前在京舉辦了《三國演義》整理本出版七十周年紀念暨紀念版分享會。
《三國演義》整理本出版七十周年紀念暨紀念版分享會現場。 人民文學出版社供圖
1953年11月,成立才兩年多的人民文學出版社,以副牌“作家出版社”的名義出版了《三國演義》校勘、標點、注釋的排印本,成為新中國第一個《三國演義》整理本。1953年《三國演義》出版后,受到讀者的歡迎和檢驗,很快人文社就在第一版基礎上進行重新整理、修訂,并在1955年推出新版。隨后,鑒于學術研究的深入和讀者需求的變化,1973年人文社再度組織人力對《三國演義》進行了修訂整理推出第三版。直至2019年,人文社組織專業力量,再次對《三國演義》校注本全面修訂,推出了第四版。
到2023年,人文社《三國演義》整理校注本已出版七十年,一代代讀者通過這個版本走進精彩紛呈的“三國”世界。今年10月,《三國演義》七十周年紀念版隆重推出,其文字內容與人文社通行的2019年第四版《三國演義》一致,并增加了當代畫家陳全勝先生的“三國”系列插圖。裝幀設計方面,復古風格和創新元素結合,力圖為讀者呈現一部精美雅致、品質優良的紀念版。
1953年版《三國演義》。 人民文學出版社供圖
在日前的分享會上,對于《三國演義》在當代的閱讀意義,中國三國演義學會會長、哈爾濱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關四平認為,《三國演義》在中國文學史、中國文化史的地位,可以用“四個第一”概述,一個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長篇小說;第二,是第一部長篇歷史小說。第三,從成書過程來說,成書史的時間來說,它是成書第一長的小說。第四,它的文化含量和對中國文化的影響、對中國人文化心理的影響,是影響度最高的、第一的長篇小說。
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周絢隆指出,《三國演義》的價值體現在四個層面:一是價值觀的培養,如統治階級的愛民思想,劉備之仁、諸葛之智、關羽之義;第二,中國古代對于歷史的普及主要靠歷史演義、歷史小說,閱讀《三國演義》是知識的獲取;第三,《三國演義》會提升讀者文學鑒賞能力與審美能力;第四,準確掌握《三國演義》中淺近的文言文語詞,對青少年學習和提高古漢語的能力非常重要。
著名演員鮑國安回憶,當年拍攝《三國演義》電視劇,王扶林導演定下的原則就是忠于原著,現場雖然不是同期錄音,但是演員臺詞不能和原著差一個字。在談及如何演繹“曹操”這一形象時,他說自己經過反復研究,為曹操定下了一個貫穿全劇的動機:不擇手段,完成統一,不擇手段即為“奸”,完成統一則為“雄”。
人文社《三國演義》整理本七十周年紀念版。 人民文學出版社供圖
作為《三國演義》七十周年紀念版的插圖作者,畫家、山東省文藝創作研究院研究員陳全勝從文物上捕捉時代感,比如南北朝時期的線刻、漢代畫像石,最終以工筆重彩的方式完成了歷史上第一套《三國演義》彩色插圖。
活動現場還展示了人民文學出版社在1953年到2023年之間出版的部分《三國演義》版本以及當前市面上正在發行的不同版本,同時,陳全勝繪制的八幅《三國演義》插圖也在現場放大展出。
編輯:董麗娜
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