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齊魯文化走出去叫得響
來源:大眾日報作者:胡小玲 2024-06-18 09:23
扎根于山東大地的齊魯文化特色鮮明,有著“凌絕天下第一山,波瀾壯闊母親河,傳承不絕儒文化”的獨特標識,在文化“兩創”中具有重要地位和價值。近年來,山東大力培育“好客山東 好品山東”品牌,省域綜合發展的文化品牌深入人心,文化傳播與品牌的影響力和發展性得到有力提升。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山東需要進一步強大文化稟賦支撐,大力推進文化“兩創”,創新傳播手段,助力齊魯文化更好地走向海外,從而更好地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
齊魯文化內涵豐富特色鮮明
齊魯之地自古以來人杰地靈,人文地理交相輝映、源遠流長。五岳獨尊的天下第一山泰山,奔騰入海的母親河黃河,傳承千年、跨越時空的儒家文化,這些地理標志與文化標識形成辨識度極強的文化符號,深深植根于中華文明之中,釋放出綿延不絕的文化魅力,形成歷史悠久、影響深遠的齊魯文化。
齊魯文化內涵豐富、多元一體。從空間上講,齊魯文化發源于先秦時期的齊國與魯國,后由儒家學者荀子合并冠名,稱之為齊魯。齊魯大地三面環海,背靠五岳獨尊的泰山,坐擁奔騰入海的黃河,在地理位置上得天獨厚。從時間上講,齊魯文化的核心思想就是儒家思想。自西漢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后,儒家思想成為中國社會的統治思想,影響力貫通古今、遍布海外。從文化屬性上講,齊魯文化基因中既包含安土重遷的農耕文化,也包含銳意進取的海洋文化,文化思想上以儒家思想的“以人為本”為出發點,同時也含有“順天而為”的道家理念脈絡,可以稱得上博大精深、寬宏開放。這幾千年來累積起的深厚文化底蘊能否為齊魯大地今天的發展提供助力,今天的我們能否在齊魯大地上續寫新的歷史文化篇章,這是文化發展的問題,是文化價值轉化的問題,也是經濟社會發展到當前階段的重要議題。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文化很發達的地方,經濟照樣走在前面。可以研究一下這里面的人文經濟學。”隨著經濟社會持續發展,地區發展愈發注重在國家治理視閾下,以文化認同為支點,推進文化傳播能力建設。這就需要通過傳播文化價值觀引導投資方向,實現新時代傳統文化價值符號化提煉和價值外溢;以文化軟實力的擴展推進經濟硬實力發展,以經濟硬實力發展提高文化影響力,促進協同發展。
不斷釋放齊魯文化外溢效能
齊魯文化源遠流長,有深厚的歷史傳承,也有強大的創新能力。在新發展階段,根深葉茂、多元多樣的齊魯文化,為山東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富有生命力、融合力和創新力的文化要素。
齊魯文化傳播與品牌影響力持續提升。著眼文化引領,山東已連續舉辦九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發揮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儒家文化發源地的獨有優勢,在全球范圍內有力提升了文化影響力和吸引力。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山東從2018年開始每兩年舉辦一次儒商大會,以文化為內核,持續推進高質量“雙招雙引”。多年以來,全省大力培育“好客山東 好品山東”品牌,省域綜合發展的文化品牌深入人心,文化傳播與品牌的影響力和發展性得到有力提升。
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生機勃發。在綜合發展環境優化提升上,山東立足以文化資源為核心的區域自然和人文環境,推進文化產業集群式發展,不斷增強文化活力、影響力和承載力。各地發揮山、水、人、文資源的綜合優勢,增強旅游資源服務開發的文化內涵和人文特色。把旅游產業作為文化表達和再造的重要載體,把文化資源作為旅游產業生命力的源泉,推動二者一體化、互促化發展,不斷增強文化旅游對區域地理經濟發展的品牌影響和支持,從而提高文化對外傳播與文化產業發展實效。
文化要素為區域全面發展賦能。山東發揮文化底蘊深厚的優勢,形成了求真務實、守正創新的人文特征,為創新創業營造了良好的文化底蘊。山東著力發展新興文化業態,推動實現文化與信息技術、數字經濟等跨界融合,文化新業態、傳播新渠道不斷涌現。面向對外傳播,齊魯文化品牌具有獨特的影響力和吸引力,在營商環境建設、公共服務與治理等方面發揮出特有的文化優勢,為集聚各類發展性、創新型資源要素提供優質軟環境,為綜合發展環境積聚能量。
推動齊魯文化走出去叫得響
文化對外傳播,也是地區經濟實力的呈現。有效提升對外傳播能力,推動文化與經濟的相互促進,已成為當下國內外經濟發展的潮流和趨勢。推動傳統文化“兩創”,促進文化對外傳播,重點是以文化產業為載體,通過將優勢傳統文化符號化,提高傳統文化符號的辨識度,將傳統文化納入對外傳播發展體系中,實現傳統優勢文化的價值變現和傳播外溢,以文化價值引導投資發展方向,以文化符號影響市場開放與需求,不斷提高對外傳播的文化層次和文化驅動力。發揮文化資源優勢,面向新時代對外傳播新發展,需要著重從以下方面施力:
一是以文化外部格局的調整帶動內部機制的改革,實現對外傳播歷史與現實的時空對接。對外傳播,文化先行。文化傳播融合了文化資源的衍生、發展和價值生成各個方面,可以賦能數字經濟、信息技術等新經濟業態發展,是促進未來經濟增長的重要內驅力。面向文化傳承、文化開放與文化競爭,各區域應結合自身的文化資源稟賦優勢,在實踐層面彰顯文化要素賦能的規模增長、內化滲透以及外延溢出綜合效能。以文化軟實力的擴展提升經濟硬實力,以經濟硬實力提升文化影響力。借助共建“一帶一路”、基于儒家文化圈優勢,發揮與日本、韓國等國家地緣相近與文化相通優勢,增進文化交流,擴大文化認同,構建合作框架。
二是以文化供需方式的改變引領傳播模態的整體變革,實現傳播模式的轉軌。對外傳播在新時代面臨數字化轉型,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數字技術發展帶來的便利,實現文化對外傳播的社會化開發、智能化發展。大數據、云計算、智能終端等數字信息技術的創新應用模糊了生產者、銷售者、消費者之間的時空界限。齊魯文化在對外傳播過程中,應加快與現代信息數字技術的融合發展,通過賦能教育、語言、旅游等相關產業,構建多維傳播方式,形成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新傳播模態。
三是以創新理念和變革思維引導文化對外傳播工作,實現文化對外傳播的多層次協同發展。文化對外傳播具備綠色、智能、共享特征,通過深度發掘歷史文化,整合文化資源,創新文化產品,可將文化的經濟價值直接引向大眾。不斷提升對外傳播的手段和維度,在對外傳播過程中探索文化及相關產業的網絡共享、個性定制、智慧選擇等新模式,實現文化要素價值的終端體現,以此助力對外傳播的模式更新迭代和路徑擴大。
(作者系山東財經大學副教授)
編輯:董麗娜
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