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非遺傳人創新守藝 提升傳統文化“造血能力”
來源:中新網作者:周藝偉 孫婷婷 2024-06-18 09:41
6月17日,孫臏拳傳人劉路正與另外一名拳友切磋。在他們拍攝的“以拳會友”短視頻中,鉆拳、劈掌等武術招式,展示著孫臏拳這一山東古老拳種的獨特風格。
孫臏拳傳人劉路(右一)正與另外一名拳友切磋。周藝偉 攝
劉路自6歲跟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孫臏拳非遺傳人劉海港習武,是孫臏拳年輕一代的傳承人。他在濰坊市安丘市創辦了青云山武術館,常年帶領100余名中小學生習武鍛煉。
作為新生代傳承人,“80后”的劉路還開設社交平臺賬號拍攝傳統武術相關內容,提升孫臏拳的“造血能力”,目前粉絲量超過110萬。他認為,可以通過短視頻加大宣傳力度,讓更多年輕人了解孫臏拳這一武術瑰寶。
對于非遺大市濰坊來說,濰坊龍頭蜈蚣風箏、楊家埠木版年畫、高密撲灰年畫等諸多非遺,散落其間。連日來,記者跟隨濰坊市文化和旅游局組織的齊魯文化(濰坊)生態保護區媒體采風活動,走進青州市、臨朐縣、安丘市等地,實地探訪當地非遺保護工作的實踐成果和成功經驗。
隆盛糕點技藝傳習所工作人員正展示制作技法。周藝偉 攝
在位于青州市的隆盛糕點技藝傳習所,非遺“牽手”電商,擦出了不一樣的火花。隆盛糕點制作技藝第六代傳承人脫安利介紹,傳統經營模式是線下開店現做現賣,以及和大超市合作定點送貨。脫安利的二兒子瞄準電商平臺,和同學合作做起了非遺產品電商銷售,通過創新包裝規格,融入卡通元素等方式,2023年在電商平臺銷售1000多萬元(人民幣,下同)。
同樣瞄準線上銷售的,還有安丘金砂非遺傳承人張勇,他選擇了直播帶貨。直播間內,張勇介紹著安丘金砂的歷史淵源、燒壺、選壺的知識點,一個小時內,賣出100多單,營收1萬余元。“直播帶貨是‘以商養文’,可以結合新型工藝對接市場,產生效益。”
張勇稱,能學會直播帶貨,還是得益于參加了濰坊舉辦非遺傳承人電商培訓,此外,安丘當地還正打造“天路”、青云山民俗游樂園等非遺聚集區,為張勇等非遺傳承人提供場地,常態化舉行非遺展演活動。
臨朐縣文化藝術中心非遺體驗空間正展演周姑戲。周藝偉 攝
除了借力電商平臺之外,諸多非遺傳人更看重內容創新和人才培養。“劇團里有6位20多歲的年輕演員,我自己還帶著5位中小學生學習。”在臨朐縣文化藝術中心非遺體驗空間內,山東省非遺周姑戲傳承人孫強介紹,劇團幾乎每年都排練現代戲,還在《重生》《擔當》等現代戲中融入現代音樂元素,收獲年輕觀眾一致好評。
在非遺保護與傳承過程中,除了不斷有創新元素加入,臨朐縣文化和旅游局還通過創新開展臨朐縣傳統工藝(非遺)博覽會、臨朐縣紅絲硯藝術交流展等特色文化活動,提高社會曝光度。此外,該縣還組織開展“十百千”文化人才培訓工程,精選非遺手造項目,每年培訓手造人才3000余人。
“濰坊市非遺聚集區建設、非遺在社區、“非遺+互聯網”等工作是亮點,值得學習借鑒。”山東省非遺保護中心卞輝表示,非遺保護與傳承任重道遠,要保持自身造血能力,堅持守正創新,講好故事,與年輕人做好溝通,找到非遺項目發展和堅守傳承的最佳結合點。
編輯:關坤
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