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好孔子故事,踐行文明倡議
來源:齊魯晚報作者:陳丹 孔勇 2024-07-05 16:01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文明交流互鑒,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動力。孔子研究院自覺扛牢時代賦予的文化使命,充分發揮儒家文化的品牌效應,提升了跨文化溝通的親和力,積極推動儒學走向世界。同時,通過舉辦文化講座、論壇等活動,進一步加深了國人對凝聚著中華民族精神的儒家文化的認識和理解,有力推進孔子思想和儒家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積極開展學術交流
推動儒學走向世界
7月1日,第一批國際知名漢學家來山東駐研活動暨“世界儒學與文明對話”工作坊啟動儀式在孔子研究院舉行。來自意大利羅馬第二大學Riccardo Pozzo(里卡多·波佐)院士、坦桑尼亞圣奧古斯丁大學Charles Kitima(查爾斯·基蒂瑪)教授、印度德里大學Geetesh Nirban(吉特什·尼爾班)副教授,以及來自中國人民大學、山東大學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60余名專家學者和青年學生參加活動。
孔子研究院學術交流部部長宋瑩介紹,孔子研究院聚焦中華文明內涵研究、孔子文化傳播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研究等重點方向,持續做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揚。本次活動是研究院積極開展對外學術交流,努力推動儒學走向世界的又一舉措。
其實,不只如此,為講好中國故事、加強國際傳播,2024年孔子研究院攜手中國外文局歐非傳播中心在《今日中國》英文版、阿文版推出“中國精神和智慧”專欄,圍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天下為公、民為邦本、革故鼎新、天人合一等12個主題詞進行系列闡釋。
“‘天下為公’語出儒家經典《禮記》。在中國,‘天下為公’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和史實素地……蘊含奉公為民的政治原則,凸顯公平正義的價值理念,追求和而不同的共處之道。這一承載著中華文明核心智慧的理念,不僅成為中國未來發展的重要思想資源,也為人類前途命運貢獻著中國方案,成為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坐標。”欄目的第一期中,刊發了孔子研究院副研究員房偉《天下為公》的英文版文章。
此外,由孔子研究院、山東齊魯書社出版有限公司主辦的《走進孔子》,已實現中英雙語出版,成為儒家文化傳播領域知名度較高、影響力較大的精品期刊。
引導國人認識中國
筑牢共有精神家園
為汲取先圣智慧,推進孔子思想和儒家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積極引導國人全面客觀地認識歷史的中國、當代的中國,孔子研究院持續開展了“春秋講壇”、知識講座、傳統文化“六進”活動等,愈發筑牢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近日,第124講“春秋講壇”在孔子研究院舉行,曲阜師范大學教授吳佩林主講《明代在孔氏家族發展進程中的重要性》。從孔氏家族研究的各種文獻談起,精要介紹了孔府檔案、孔府碑刻、孔氏族譜、孔子家族史志、孔子后裔詩文集等文獻主要內容和價值,繼而對明代在孔氏家族發展進程中所處的位置作了深入闡釋,令人受益匪淺。
“春秋講壇”是公益性系列文化講座,秉持“繼往圣、開來學、明明德、啟新知”的宗旨,邀請知名教授進行專題講座,大力推進孔子思想和儒家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現場受眾已達3萬人次。
“在‘春秋講壇’的基礎上,我們還打造了‘闕里問學’青年博士講壇。講壇遴選近年畢業的傳統文化領域的優秀青年博士,主講其博士論文最具創新意義的精華部分,并分享在選題、寫作和學術研究過程中的心得和經驗,展示青年學者的風采,打造一個兼具前沿性、創新性、思想性、指導性的高端學術平臺,為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貢獻力量。”宋瑩表示,下一步,我們將持續堅持中國文化立場,為講好中國故事,踐行全球文明倡議,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孔院力量。
編輯:宮英英
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