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府檔案起始年代新探
來源:齊魯晚報作者:徐進 2024-07-06 13:14
檔案,是歷史記憶的載體、文化傳承的源頭。分為9021卷、總件數超過25萬件的山東曲阜衍圣公府檔案(以下簡稱“孔府檔案”),記錄了明、清、民國四百多年間衍圣公的封誥、恩榮、典禮、交際乃至日常起居,以及衍圣公府的規章制度與經營管理,是我國獨有的文化瑰寶。央視紀錄頻道曾拍攝六集專題紀錄片《孔府檔案》,使這份文化遺產得到了廣泛關注。
現存孔府檔案的起止年代,學界通說始于明嘉靖十三年(1534),終于1948年。2020年,曲阜師范大學一位教授發表論文,將起始年代上溯到了嘉靖帝的爺爺——明憲宗成化年間(1465-1487)。但在2022年發表的另一篇論文中,這位教授指出,成化年間的檔案是一份孔氏宗譜,修成于成化十八年(1482)。民國十一年(1922),孔府曾整理過一次檔案,編有目錄,其中并未納入這份宗譜。它應當是1956年到1962年間,南京檔案史料整理處(今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和曲阜縣文物保管所整理孔府檔案時收入的,因此不能算作孔府檔案的組成部分。現存孔府檔案的起始年代仍以嘉靖為宜。
僅僅因為沒有被孔府自家編的目錄收錄,就不能算作孔府檔案的一分子嗎?
筆者推測,這位教授可能考慮的是,南京檔案史料整理處等單位整理孔府檔案時,遵循的是“邊搶救邊整理”的思路。當時許多明清世家大族、州縣衙門的檔案被處理,幸得鄭振鐸等文化名家奔走呼號,引起國家重視,各地檔案部門、文保部門遂開展了大規模的搶救、征集、整理工作。著名的“徽州文書”便因此幸存,并在后續研究中大放光彩。所以說上述成化十八年的宗譜檔案,有可能是從別的地方征集而來,而非孔府舊藏。由于孔府檔案原件尚未公開,我們無法進一步考證這份宗譜的來處。但筆者在閱讀齊魯書社1980年出版的《曲阜孔府檔案史料選編》時,根據楊向奎等前輩先生撰述的前言,新中國成立后對孔府檔案的歷次整理,均以孔府舊藏為中心,專家學者駐孔府工作,未聞曾向外界征集檔案。此外,《選編》第二編《明代檔案史料》中,收錄有《宋朝優免臨江孔氏族人賦役帖》《荊府伴讀孔定奏請優免疏》《臨江府帖下新淦縣為孔氏族人優免差徭事》三件檔案,或可為現存孔府檔案始于成化提供有力佐證。
明英宗正統九年(1444),籍隸江西臨江府新淦縣(今吉安市新干縣)的孔氏族人、荊王府伴讀孔定上奏朝廷,請求照例豁免臨江孔氏族人的徭役,如修筑城墻、開挖溝渠、平整道路、運輸軍械糧草等,并抄錄了南宋時期臨江孔氏先祖曾因系圣裔而蒙恩豁免徭役的檔案(即《宋朝優免臨江孔氏族人賦役帖》)。不久,奏折“上達天聽”,得旨:“該部知道。”意思是有關部門盡快研究處理。豁免徭役,事歸戶部。戶部遂行文山東布政使司要求查明臨江孔氏是否為孔圣一脈,布政司又分別行文給曲阜縣和衍圣公府。后者“于《祖庭廣記》并《孔氏實錄》碑刻內,查得孔績(孔定直系先祖,唐末五代時人——筆者注)系孔子四十代孫,任吉州軍推官,寓江西臨江府新淦縣六十二等都分居住。”“六十二等都分”即新淦縣六十二都,這里的“都”是縣以下行政區劃的名稱,闕里為孔府的別稱。可見孔績、孔定一族不僅譜系清晰,并且時常來曲阜祭祖,為孔府熟識。事實查明后,又經過一番公文旅行以及種種尚不知曉的原因,最終在成化十七年(1481)臘月二十六,臨江知府以“說帖”(半官方的通知文書——筆者注)的形式告知新淦縣六十二都孔定家族,嗣后“凡遇差役,許令(持此帖)賚告優免”。由于此時距正統九年已過去了三十多年,因此這份說帖以近千字的篇幅詳細敘述了事情的來龍去脈。
既然孔定家族需要持此帖作為優免徭役的證據,為何會保存在千里之外的孔府呢?筆者認為,考慮到成化十八年孔府修訂族譜以及孔定家族時常來曲阜祭祖等情形,這三件檔案應為成化十八年由孔定家族抄錄并寄給(或祭祖時帶給)衍圣公府的抄件。畢竟天下孔姓族譜俱由公府編修,并且寓居各地的孔氏時常要借助公府力量,謀取豁免徭役等好處。因此這三件檔案的年代,以成化十八年(或其后的較短時間)具有最大的可能性。誠然,若它們為原件,那么孔府檔案的起始年代還可以上溯到《荊府伴讀孔定奏請優免疏》落款的正統九年(1444)八月十一。
綜上所述,《臨江府帖下新淦縣為孔氏族人優免差徭事》等三件檔案為現存孔府檔案始于成化提供了有力佐證。如今,孔府檔案的數字化以及影印出版工作正在進行中,相信將來會有更多令人驚喜的發現。
(本文作者為南京財經大學法學院講師)
編輯:宮英英
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