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的人生況味
來源:齊魯晚報作者:李懷宇 2024-08-21 09:11
蘇軾初到黃州時,作詩云:“自笑平生為口忙,老來事業轉荒唐。”一生為嘴到處奔忙,既可視作一種自嘲,亦可理解為人生況味。蘇軾身后,粉絲代有才人出,其中不乏美食愛好者。如今林衛輝的《此生有味:蘇東坡美食地圖》,別致地重構蘇軾的人生況味: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品萬般味。
二十一歲前蘇軾都生活在四川眉山,早年的美食體驗和養成的味覺偏好,影響了他的一生。眉山的豬肉、鯉魚、兔子,是蘇軾早年的美食記憶。思念故鄉家人時,往往會想起某種食物,蘇軾也如此,這就是美食的力量。
初出茅廬的蘇軾,《夜泊??凇吩娭小叭松緹o事,苦為世味誘。”一語雙關,萬般“世味”,日后他漸漸嘗遍。而他在荊州《渚宮》詩中“百年人事知幾變,直恐荒廢成空陂?!薄洞松形丁穼懙?“歷史的發展,被蘇軾不幸言中,就在蘇軾發出這一警醒后,大宋王朝迅速進入衰落的軌跡:英宗僅在位四年,英年早逝,接下來的神宗、哲宗,雖然想依靠變法挽救危機,但朝廷黨爭不斷,內耗讓大宋幾乎耗盡了國運,隨著一代昏君宋徽宗登場,北宋的‘游戲’也宣告結束,這個過程只經過六十年左右,蘇軾的政治生涯就是在這么惡劣的環境中度過的,這是北宋歷史上的‘垃圾時間’,也注定蘇軾一生在政治上難以有所作為?!眲偟沁M士第時,歐陽修介紹門人晁端彥訪蘇軾。一來二去,兩人成了好朋友,晁端彥常勸蘇軾言語謹慎。蘇軾說:“我性不忍事,心里有話,如食中有蠅,非吐不可。”眼見國家到了生死存亡之際,蘇軾不吐不快,為一生寫下了終局的注解。
蘇軾和蘇轍兄弟同赴京城科考。蘇軾得了最高等級的三等,蘇轍得了四等,仁宗皇帝高興地對皇后說為子孫得了兩個太平宰相。兄弟一生唱和最多,蘇軾《渼陂魚》一詩,蘇轍和詩中有句:“人生飽足百事已,美味那令一朝欠?!庇泻贸缘木统园?,別太多的感慨和哀怨了。蘇軾一生最重要的知己,還是他弟弟。
熙寧四年(1071)蘇軾赴任杭州通判路上,先在陳州弟弟蘇轍家住了七十多天,隨后兄弟相偕同往潁州拜訪恩師歐陽修。晚年的歐陽修發白、牙落,兩耳重聽,幾近失明。蘇軾仿佛從恩師身上看到自己的未來,《潁州初別子由二首其一》中云:“悟此長太息,我生如飛蓬。多憂發早白,不見六一翁?!?/p>
在潁州離別歐陽修和蘇轍后,蘇軾于洪澤鎮遇到大風,無奈返回,《發洪澤中途遇大風復還》中云:“明日淮陰市,白魚能許肥。我行無南北,適意乃所祈?!碧岬桨佐~并非蘇軾的目的,表達對大風大浪的態度,方是詩之本意。北宋公認以淮之白魚為佳,通常做法是糟淮白魚。邵伯溫《邵氏聞見前錄》記載一個故事:北宋時期,呂夷簡任宰相期間,有一天他的夫人馬氏去宮中為皇后賀節?;屎髥査?“上好食糟淮白魚,祖宗舊制,不得取食味于四方,無從可致。相公家壽州,當有之。”馬氏回答:“有?!辈⒘⒓椿丶胰ツ?。她在家找出十盒糟白魚,準備全部送到宮中時,呂夷簡卻制止了她:皇家都沒有一條糟白魚,而我家倒有這么多,超過天子,這還得了!他考慮再三,只讓馬氏送兩盒進宮,表明自己家沒有多少。無獨有偶,羅大經《鶴林玉露》記載一個故事:秦檜夫人王氏到宮內朝見,皇太后說起近來很少吃到大的子魚。子魚當時是杭州最名貴的魚。秦夫人說:“臣妾家里倒有,明天呈奉一百條來給太后?!被丶液蟾嬷貦u。秦檜大急,知道這一下可糟了,皇太后吃不到好魚,自己家里卻隨隨便便就拿出一百條來,豈不是顯得自己的享受比皇帝、皇太后還好得多?秦夫人生性陰險,傳說她參與殺岳飛之謀,以“捉虎易,放虎難”六字,促使秦檜下定決心,終于害死岳飛,然而講到做官的法門,究竟不及老奸巨猾的秦檜了。秦檜仔細思量了一番之后,終于想出了一條妙計,第二天送了一百條青魚進宮去。青魚是普通的賤魚。皇太后哈哈大笑,說道:“我早說這秦老太婆是鄉下人,沒見過世面,果然不錯。青魚和子魚形狀有些相似,味道可大不相同,只不過魚身大而已。”這件趣事自必傳入皇帝耳中,母子兩人取笑秦檜是鄉下人之余,覺得他忠厚老實,生活樸素,對他自又多了幾分好感。這個故事,金庸在《三十三劍客圖》的“俠婦人”一節中特地轉錄。可見,美味里有時也蕩漾政壇風浪。
在杭州,蘇軾與僧人交往:“三百六十寺,幽尋遂窮年。所至得其妙,心知口難傳。”蘇軾好酒而無量,喝茶也是他的真愛,僧人知道他愛茶,以好水烹茶相待。一日,蘇軾在西湖逛寺廟,飲茶七盞,作詩《游諸佛舍,一日飲釅茶七盞,戲書勤師壁》:“示病維摩元不病,在家靈運已忘家。何須魏帝一丸藥,且盡盧仝七碗茶?!彼脑娫~中關于茶多有妙句,如《望江南·超然臺作》:“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薄缎邢阕印げ柙~》:“斗贏一水,功敵千鐘。覺涼生、兩腋清風。暫留紅袖,少卻紗籠。放笙歌散,庭館靜,略從容?!薄洞雾嵅茌o寄壑源試焙新芽》:“戲作小詩君勿笑,從來佳茗似佳人?!?/p>
蘇軾愛茶,也愛竹:“食者竹筍,居者竹瓦,載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書者竹紙,履者竹鞋,真可謂不可一日無此君也?!彼髟?“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焙髞怼皷|坡肉”的諸多傳說中,竹筍煮豬肉便是其一。他對文與可“胸有成竹”的繪畫理論推崇備至,詩云:“與可畫竹時,見竹不見人;豈獨不見人,嗒然遺其身;其身與竹化,無窮出清新,莊周世無有,誰知此凝神?!?/p>
蘇軾一生追求養生。李常向蘇軾介紹潮陽人吳復古時,蘇軾只有四十一歲,但那時眼疾和痔瘡無法根治,所以蘇軾頗信道家的養生修煉,兩人相見恨晚,成為至交。烏臺詩案時,蘇軾還在獄中,杭州、密州、徐州的百姓專門為他搭建解厄道場,為他消災祈福。此難之后,蘇軾在黃州進入創作的高峰,前后《赤壁賦》和《念奴嬌·赤壁懷古》雄視百代。他說自己“先生食飽無一事,散步逍遙自捫腹”。他在《與范子豐書》中說:“江山風月,本無常主,閑者便是主人。”吳復古托人帶好茶好食物向他問候。
蘇軾被貶黃州時,他的好友王鞏被貶至更遠的嶺南賓州監酒鹽稅。久別重逢時,王鞏讓歌伎柔奴給蘇軾倒茶,蘇軾問她:“廣南風土,應是不好?”柔奴答:“此心安處,便是吾鄉?!碧K軾為她填了《定風波》:“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人生就是這么奇妙,冥冥中成了晚年蘇軾的命運。先貶至惠州,再貶至儋州,蘇軾對嶺南有了全新的理解:“嶺南萬戶皆春色,會有幽人客寓公。”更有:“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p>
在惠州兩年七個月,蘇軾熱愛嶺南風物,《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我生涉世本為口,一官久已輕莼鱸。人間何者非夢幻,南來萬里真良圖?!痹谔K軾人生低谷之際,吳復古總是及時出現。吳復古來惠州看望蘇軾,飲酒談道,煉丹打坐?;葜荻嘤螅K軾與吳復古夜談,肚子餓了,吳復古為他煨了兩枚芋頭,蘇軾吃得很高興,作文《記惠州土芋》,又作詩《除夕訪子野食燒芋戲作》。然而,注意養生的蘇軾在惠州失去了朝云。朝云逝時三十四歲,蘇軾六十一歲。外傳朝云因誤食蛇肉驚恐而死,但蘇軾給友人的信中屢次談及死因,在《惠州薦朝云疏》中說:“遭時之疫,遘病而亡?!背剖侨旧衔烈叨?。
蘇軾最后貶至儋州,生活清苦,遂作《老饕賦》。此賦奠定了蘇軾在中國飲食史上頂級美食家的地位。實則忙里偷閑,苦中作樂,人間有味是清歡。在生命將盡之際,蘇軾作詩:“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在美食愛好者眼里,蘇軾平生功業,自然還有吃吃喝喝。生前富貴,死后文章,百年瞬息萬世忙。后來人讀蘇軾,如江上清風與山間明月,取之無禁,用之不竭。無論從任何角度解讀,皆可與同好者會心一笑。
(本文作者系知名媒體人、出版人、作家)
編輯:董麗娜
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