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人如何過中秋?
來源:大眾新聞作者:鮑福玉 2024-09-17 12:23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敝星锕潱址Q月夕、秋節、仲秋節等。關于中秋節的起源,有多種說法,但較為普遍的觀點認為,中秋節起源于我國古代的月崇拜。據《國語·周語》記載,我國夏、商時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還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豆茏印ぽp重己》記載了天子祭月的隆重場面:“秋至而禾熟,天子祀於太惢,西出其國百三十八里而壇,服白而絻白,搢玉揔,帶錫監,吹塤箎之風,鑿動金石之音。朝諸侯卿大夫列士,循於百姓,號曰祭月,犧牲以彘。”
“最開始祭月只是帝王和貴族的活動,后來逐漸傳入民間,形成了一個傳統的活動,逐漸演化成中秋節。”民俗專家魯漢介紹,到了唐代,中秋節已經成為全民皆知的節日?!短茣ぬ谟洝酚涊d有“八月十五中秋節”,那時候賞月之風已在全國流行,而且還頗具浪漫主義色彩。據《唐逸史》記載,開元時中秋夜,玄宗在宮中賞月,方士羅公遠施展神通,邀玄宗游月宮,只見月宮中數百仙女,隨音樂翩翩起舞于廣庭之中,玄宗暗中記其聲調?;氐饺碎g后,玄宗即命令伶官,依其所記聲調整理出一首優美動聽的曲子,然后配上模仿仙子的舞蹈,從此便有了聞名后世的《霓裳羽衣曲》。
到了宋代,中秋節已經成為以賞月聚飲為主要習俗的盛大節日,《東京夢華錄》對東京汴梁賞月盛況有這樣的描寫:“中秋夜,貴家結飾臺榭,民家爭占酒樓玩月,絲篁鼎沸,近內庭居民,夜深遙聞笙竽之聲,宛若云外。閭里兒童,連宵嬉戲,夜市駢闐,至于通宵。”而吳牧《夢粱錄》中也記載:“此夜天街賣買,直到五鼓,玩月游人,婆娑于市,至晚不絕。”此時的中秋節,已成為可以徹夜狂歡的全民節日。
元末以后,中秋節轉為以拜月祈福、親友團圓為主要習俗,明代的《帝京景物略》記載:“八月十五祭月,其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如蓮花……其有婦歸寧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團圓節也。”這一時期,團圓的主題逐漸成為中秋節的核心,而唐宋時期的賞月浪漫和飲酒狂歡之風則逐漸退去。
在山東這片土地上,中秋節不僅有著悠久的歷史,還蘊含著豐富的地方民俗?!氨热缥覀兂Uf的嫦娥奔月,就與山東息息相關。”魯漢說,相傳出生于今濰坊寒亭的寒浞取代后羿后,一并把其妻子嫦娥納入后宮,并為其大修宮殿,因為寒浞的部落為月亮圖騰崇拜且所處之地為寒國,因此在流傳中逐漸形成了“嫦娥奔月廣寒宮”的傳說,至今在濰坊還留存著嫦娥的“奔月臺”。在濟南,過中秋節民間有供奉兔子王的習俗,兔子王設計十分精巧可愛,一提里面的拉線,兔子就會作揖搗藥,祭月之后兔子王便會給小孩做玩具,因此也成了舊時孩子們最喜歡的玩具。在泰安一帶,中秋節的風俗也很有特色?!安还苁切录揲|女,還是已出嫁多年的閨女,娘家八月十五這一天都要拿著月餅和鯉魚去看閨女?!濒敐h說。除了傳統的月餅,在山東濰坊和煙臺,很多人家中秋節還會制作一種蒸的面食,叫做“月兒”、“月鼓”或“月糕”。清末濰縣進士梁文燦所作《蝶戀花·中秋》有這樣的描寫:“秋分一半。棗餅層層、面鏤千花瓣。棗上插香香不斷,小兒對月聲聲念?!逼渲袟楋瀸訉?、面鏤千花瓣,指的就是這種面點。同樣是應節食品,青島即墨百姓會做一種特殊食品,叫“麥箭”,先用白面攤成煎餅,再加上餡,然后用秫秸卷成筒狀蒸熟,吃時加上調料,味道十分鮮美。
此外,微山湖地區,人們會在中秋節舉行隆重的祭湖儀式,其中祭品非??季浚阔I的豬要黑色,羊要白色,不能有雜毛,俗稱為“烏豬白羊”。祭時,將供品擺滿船頭,鞭炮加彩綢掛在大船桅桿上。點燃紙箔、鞭炮后,眾人以長幼為序,向船跪拜,磕頭禱告,求神明保佑豐收。
如今,隨著時代的變遷,中秋節也被賦予更多新的內涵,中秋音樂會、民俗文化表演、文藝聯歡等新穎的文化活動,不斷豐富著群眾的節日生活,綠色、健康、文明的過節方式,逐漸取代了一些舊時風俗。但不管怎么改變,團圓和祈愿美好生活始終是中秋節不變的主題。“好時節,愿得年年,常見中秋月?!边@不僅是古人對美好生活的期盼,更是我們心中永恒的追求。
(大眾新聞記者 鮑福玉)
編輯:張懿程
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