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山世界儒學中心(中國孔子基金會秘書處)孔子學堂首期學術公開課舉行
來源:中國孔子網作者: 2024-10-13 11:31

孔子學堂首期學術公開課活動現場
10月9日下午,尼山世界儒學中心(中國孔子基金會秘書處)孔子學堂首期學術公開課在山東濟南文教大廈舉行。中國哲學史學會會長、華東師范大學教授、《孔子研究》編委楊國榮應邀擔任主講嘉賓,以《儒學的歷史內涵與現代轉換》為題開講。尼山世界儒學中心(中國孔子基金會秘書處)黨委委員、副秘書長、孔子學堂推進委員會主任周靜主持活動。
周靜表示,尼山世界儒學中心(中國孔子基金會秘書處)孔子學堂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自覺貫徹落實習近平文化思想和黨的二十大、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堅定文化自信,認真踐行“兩個結合”,推動文化“兩創”,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武裝頭腦。在儒學中心(基金會秘書處)舉辦孔子學堂學術公開課,旨在進一步加強學術本色建設,促進孔子學堂高質量發展,提升全體工作人員的業務素養和工作能力,實現學術研究與普及傳播的有機融合,努力把論文寫到大地上,更好傳承中華美德,引領文明新風尚。下一步將不斷邀請知名學者、文化大家蒞臨儒學中心(基金會秘書處)孔子學堂,為大家帶來豐盛的精神食糧。
在講座中,楊國榮指出,儒學以“仁”和“禮”為內在核心。作為儒學的思想內核,“仁”和“禮”構成了儒學之為儒學的根本,并使儒學區別于歷史上的其他學派。在儒學之中,“仁”和“禮”的統一既體現于儒家自身的整個思想系統之中,又展現于人之存在的各個領域,后者包括精神世界、社會領域以及天人之際。精神世界體現的是人的精神的追求、精神的安頓,以及精神的提升,其具體展開涉及宗教性、倫理性維度,以及具有綜合意義的精神境界。
楊國榮強調,在哲學的層面上,儒學所由以展開的社會領域則涉及政治、倫理,以及日常的生活世界。就人的存在而言,精神世界主要涉及人和自我的關系,社會領域則指向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而從更廣的視域看,人的存在還同時關乎天人之際,而儒家對天人關系的理解,亦同樣基于“仁”和“禮”的觀念。要而言之,“仁”和“禮”的統一作為儒學的核心觀念滲透在儒學的各個方面,儒學本身則由此展開為綜合性的文化觀念系統,儒學的具體性、真實性也體現于此。由此觀之,時下所謂心性儒學、政治儒學、制度儒學、生活儒學往往將儒學在某一方面的體現視為儒學的全部,而陷入對儒學的片面理解之中。
尼山世界儒學中心(中國孔子基金會秘書處)全體工作人員、學堂志愿者代表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參加此次活動。
編輯:宮英英
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