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千年小鎮回蕩著數字中國的聲音
來源:光明日報作者:張曉華 周藝珣 2024-11-21 09:17
又是一年“烏鎮時間”。今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邁入第11個年頭,正式開啟“下一個十年”華彩篇章??萍蓟蚪櫵l,烏鎮這座千年小鎮如同按下快進鍵,棱鏡般折射出數字技術推動中國乃至世界發展與變革的光芒。
1.“烏鎮速度”見證數字中國蓬勃力量
“互聯網之光”博覽會場館外展示的低空飛行器。光明網記者崔益明攝/光明圖片
在“互聯網之光”博覽會主場館外,智能載人飛碟引得不少觀眾駐足欣賞?!皬奈聪脒^,書中的科幻世界竟然照進了現實?!币晃挥^眾感嘆道。
距離不遠處,烏鎮大道與二環北路交叉口的“車路云一體化”樣板路口,則在默默訴說著智能交通的安全與便利。這得益于新近落成的烏鎮“智算中心”與“烏鎮之光”超算中心組成的“最強大腦”,為烏鎮所在地桐鄉的智慧公交、城市物流、智慧出行和智慧景區搭建出堅實的數字基座。
還有一鍵叫車智慧出行、智慧幼兒園、“e桐養”智慧養老、“智能醫務室”體檢、景區刷臉智能導覽……這里,集納了用數字技術改變人們未來生活的全部想象。
數字技術是數字產業之基。首屆大會舉辦時,當地數字經濟相關企業只有12家,如今已有超過1000家相關企業活躍于青山綠水間;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從2013年的42家增加到現在的691家,高新技術產業規上占比從30.9%增長至67.8%;城鄉收入比連續縮小,達到1.49∶1……從今昔數據對比中,我們清晰地感受到數字技術應用與推廣的“烏鎮速度”。
由烏鎮及全國,2023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53.9萬億元,數字經濟占GDP比重達到42.8%,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66.45%。2024年,我國數字經濟年產值有望超過70萬億元,增速達到20%以上。
今年,恰逢網絡強國戰略目標提出10周年,也是中國全功能接入國際互聯網30周年。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近11億人,形成全球最為龐大、生機勃勃的數字社會;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接近6000億元,人工智能企業數量超過4500家;算力規模位居全球第二……“烏鎮速度”成為數字中國建設的一個縮影,正在點亮互聯網發展的理想之光。
2.“烏鎮形象”勾勒數字技術美好未來
作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人工智能將對全球經濟社會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產生深遠影響,因此成為2024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最受關注的主題。
本屆“互聯網之光”博覽會上,440余家企業在AI算法模型、AI數據算力、AI場景應用,以及低空經濟、智能網聯汽車、數字鄉村、網絡安全等主題展區精彩亮相,展示人工智能前沿技術和賦能經濟社會發展的最新應用成果。
在沉浸式AI體驗區,記者被萬事利“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實驗室”中琳瑯滿目的精美絲巾吸引?!斑@些都是由AIGC系統自主設計完成的?!惫ぷ魅藛T介紹,AIGC設計大模型擁有超過50萬花型數據庫、300多種圖像算法,可以為全球80億人每人設計10萬條絲巾且不重樣?!白屆總€人都能成為絲巾設計師”——這一理念不僅實現了個性化與定制化的完美結合,也為絲綢行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博覽會上,以“智能計算推動科技創新變革”為使命的浙江新型算力中心首次向公眾亮相。承建該中心的之江實驗室,依托基于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公共算力開放創新平臺,著力打造科學數據開放共享樞紐、建設科學數據網絡、研發科學基座模型。據之江實驗室的科研人員介紹,來自天文、遙感、油氣等領域的科學家已基于科學基座模型開發相關科學領域的大模型,極大提升了科研效率,也豐富了科研成果。
據悉,峰會期間將設立世界互聯網大會數字研修院,圍繞人工智能時代的數字發展機遇與挑戰開展交流對話。同時,“直通烏鎮”全球互聯網大賽還創新設置AI+創新應用特色賽,吸引來自全球200余個涉及生活、消費、交通AI+融合場景項目同臺競技。
3.“烏鎮聲音”彰顯數字領域大國擔當
當前,全球人工智能技術發展不斷取得新突破,已成為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但同時也帶來一系列風險與挑戰。
“數據技術的發展,推動數據要素產生新的價值。但數字鴻溝、數據孤島、數據壟斷等問題相伴而生。”談及對本屆峰會關鍵詞“以人為本、智能向善”的理解,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楊東表示,技術發展的終極目標是服務于人,而要解決上述問題,則應以人的需求為核心,平衡好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長期利益與中短期利益之間的矛盾。
面對不同國家和地區間的數字鴻溝,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主任、世界互聯網大會理事長莊榮文表示,要攜手打造開放、公平、非歧視的人工智能發展環境,幫助發展中國家加強能力建設,讓互聯網發展成果更好造福世界、惠及人民。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近年來,中國移動聯合8家國際運營商共同建設環繞整個非洲大陸約4.5萬公里的海底電纜,為沿途33個國家提供高效、便捷的國際連接,使非洲大陸人民同世界各國人民一道,共享信息消費的便捷和數字生活的精彩;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和國家對地觀測科學數據中心第一時間為島國湯加提供監測數據和災情分析報告,讓1萬公里外的湯加在火山噴發和海嘯襲擊后展開更高效的救援;中國聯通與香港城市大學聚焦個人信息保護、數據跨境流動,利用大數據和AI技術開展反詐治理合作,為全球各方提供全面且科學的反詐解決方案……一個個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生動案例,彰顯出中國在數字領域的大國擔當。
烏鎮水鄉槳聲依舊,數字浪潮奔涌不息。讓我們攜起手來,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擁抱以人為本、智能向善的數字未來!
編輯:董麗娜
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