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視域下的中國式現代化
來源:《求是》作者:豐子義 2025-02-17 09:43
現代化是人類社會發展的一次巨大轉型,是人類文明發展的重大進步。中國式現代化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借鑒吸收人類優秀文明成果,不僅創造了舉世矚目的中國奇跡,而且創造出一種全新的人類文明形態。這一人類文明新形態是遵循人類文明發展規律的獨特創造,對人類文明發展進步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有鑒于此,有必要從文明視域來理解和把握中國式現代化。
一、中國式現代化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觀,是對西方現代化以資本為中心的價值觀的重大超越
價值觀是文明的重要內核,獨特的價值觀決定著獨特的文明。在西方現代化過程中,由于“資本是資產階級社會的支配一切的經濟權力”,所以西方現代化以資本為中心、追求資本利益最大化,資本至上成為基本的價值準則。資本邏輯主宰的西方現代化模式,雖然極大地促進了生產力和科學技術的發展,擴大了交往的普遍發展,但也帶來不可調和的矛盾,貧富懸殊、兩極分化、勞資對立、社會分裂,是資本主義發展狀況的真實寫照。在這種現代化模式里,不是人支配物,而是物支配人,人被置于資本控制之下、成為資本增殖的工具,造成社會發展和人的發展的嚴重異化。
現代化不僅是經濟的增長、物質的豐裕,更是人的現代化,不能僅僅用純粹的經濟量化指標來衡量。在中國,人民是現代化的主體和決定性力量。堅持人民至上,讓現代化更好回應人民各方面訴求和多層次需要,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好惠及全體人民,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最終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這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價值追求。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中國式現代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讓14億多中國人民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各方面全過程,都體現了人民至上的價值追求。從發展內容看,不僅要滿足人民的物質生活需要,同時要滿足人民在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的多重需要。比如,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使經濟發展更好服務人民美好生活;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豐富各層級民主形式,更好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強分配、就業、教育、健康、社會保障體系等社會建設,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建設美麗中國,守護好人們生存發展的家園;等等。從發展順序看,中國式現代化是遵循人的發展規律來推進的。物質生活需要是人類最基本的需要、是第一層次的需要,中國式現代化把滿足人民的物質生活需要作為基礎性任務,同時順應人民新期待,不斷滿足人民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各個方面的需要。可以看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各方面全過程都是圍繞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遵循人的發展的內在邏輯展開的。
2025年2月7日,第九屆亞洲冬季運動會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隆重開幕。圖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在開幕式上入場。 新華社記者 陳益宸/攝
總的來說,中國式現代化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人的現代化不僅是社會現代化的推動力量,更是社會現代化的最終目的,充分體現了社會現代化與人的現代化的一致性,實現了現代化進程中人本邏輯對資本邏輯的超越。
二、中國式現代化突破了現代化原有的推進方式,開辟了人類邁向現代文明的新道路
現代化是世界歷史進程中的一個重要階段,主要特征是人類從傳統農業社會邁向現代工業社會、信息社會,以及由此引發的社會生活全面深刻變革。作為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追求,現代化有其內在的普遍規律。但這些普遍規律在各個國家以什么樣的方式和形式得以具體實現和體現,則是由不同國家的實際情況決定的。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現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現代化標準”,“現代化不是單選題。歷史條件的多樣性,決定了各國選擇發展道路的多樣性”。由于各個國家的情況各不相同,因此現代化普遍規律在各個國家的實現方式也是不同的,這種不同的實現方式便形成了不同的現代化道路。
近代以來,由于世界現代化進程是從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開始的,當今世界的發達國家也主要是歐美國家和深受西方文明影響的資本主義國家。這就給人們一種錯覺,似乎現代化就是西方化、西方文明就是現代文明。一些發展中國家曾全盤照搬西方模式來推進現代化,結果水土不服,絕大多數陷入經濟長期停滯、社會政治動蕩的困境,付出了沉重代價。這是因為發展中國家的現代化是后發性的,發展背景、起點、推進方式以及在世界體系中所處的位置都與西方發達國家不同,加上各國歷史傳承、文化傳統、社會制度等的差異,因而所遇到的矛盾、問題有自身特殊性。比如,發展中國家在現代化進程中普遍存在循序與跨越的矛盾、發展與轉型的矛盾、解構與重建的矛盾等,這些矛盾和問題在西方發達國家現代化過程中是不曾遇到或很少出現的。要解決這些矛盾問題,必須著眼于自身歷史文化和國情實際,探索適合自己的道路。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獨特的文化傳統,獨特的歷史命運,獨特的基本國情,注定了我們必然要走適合自己特點的發展道路。”中國式現代化在探索過程中,沒有亦步亦趨地跟在西方國家后面簡單模仿,而是強調從中國實際出發,走自己的現代化道路。比如,民主是全人類的共同價值,但如何實現民主,西方國家主要采用選舉制、代議制、多黨制等實現形式,而中國在實踐中對民主的實現形式予以新的理解與創造,明確提出全過程人民民主,即通過一系列制度安排,將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各個環節有機貫通起來,形成全鏈條、全方位、全覆蓋的民主,真正做到了人民當家作主。再比如,按照西方傳統經濟學的理解,市場經濟和社會主義是兩種截然不同的體制、機制,是無法融合在一起的。在世界經濟發展史上,也從來沒有把社會主義和市場經濟成功結合的先例。中國立足國情和發展階段,創造性提出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立起富有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極大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這種結合中國實際的創新創造還有很多。中國始終堅守自己的價值追求,錨定自己的目標任務,充分發揮自己的制度優勢,沿著自己的獨特道路,成功推進了人口規模巨大、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走和平發展道路的中國式現代化。這樣的現代化既遵循現代化一般規律、具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彰顯出鮮明的中國特色和獨特的文明底蘊。
中國式現代化的輝煌成就昭示世人,通向現代化的道路不止西方一條,“條條大路通羅馬”,各國完全可以走出自己的道路來。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中國式現代化,打破了‘現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現了現代化的另一幅圖景,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路徑選擇,為人類對更好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國方案”。可以說,中國式現代化突破了對現代化的原有認識,開辟了后發國家走向現代化的新道路,宣告了“歷史終結論”的破產,也宣告了各國最終都要以西方制度模式為歸宿的單線式歷史觀的破產。
人類文明多姿多彩、發展道路多元多樣,各種文明應該競相發揮其優勢與價值,這才是世界應有的樣子。走自己的路,并不排斥借鑒別人的路,而是強調克服盲從、加強自主的理論和實踐探索。歸根結底,實現現代化是世界各國人民的權利和必然選擇,關鍵是找到符合國情的發展道路。
三、中國式現代化創造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奇跡,為人類文明進步提供了強勁動力
發展承載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人類社會的永恒主題,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應有之義。中國式現代化創造的巨大發展成就,本身就是人類文明進步的強大動力。同時,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始終將自身發展置于人類發展的坐標系,以自身發展為世界發展創造新機遇,為不同文明共同進步增添助力。
中國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奇跡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跡。1952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僅679億元,到2024年接近135萬億元。1949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僅49.7元,到2024年達到41314元。針對貧困這一困擾全球發展和治理的突出難題,中國組織實施了人類歷史上規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脫貧攻堅戰,使占世界近1/5的人口擺脫了絕對貧困,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減貧目標,譜寫了人類歷史上“最成功的脫貧故事”。
有著5000多年文明史的中國巍然屹立于世界東方,14億多人口在整體實現現代化的道路上闊步邁進,這是人類文明的巨大進步。圖為沐浴在晨曦中的中國國家版本館廣州分館(2024年12月3日攝,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劉大偉/攝
一個有著5000多年文明史的大國巍然屹立于世界東方,14億多人口在整體實現現代化的道路上闊步邁進,本身就是整個世界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的主要動力源之一。中國的發展不僅造福中國人民,對整個世界也意義重大。近年來,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年貢獻率基本在30%左右,是全球經濟增長的最大引擎。中國已成為全球制造業第一大國、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商品消費第二大國以及外匯儲備第一大國。中國基建對外工程承包遍布全球190余個國家和地區,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新三樣”正助力全球加速綠色低碳轉型。同時,中國著眼全球共同發展,提出全球發展倡議,同各國加強發展經驗交流和能力建設合作,幫助其他發展中國家應對減貧、氣候變化、公共衛生等挑戰,為全球發展事業注入強大希望和動力。中國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搭建了世界上范圍最廣、規模最大的國際合作平臺,實現了共建國家的互利共贏,“一帶一路”成為和平之路、繁榮之路、開放之路、創新之路、文明之路。中國式現代化始終在與世界各國現代化的良性互動中推進,不斷為世界發展提供機遇、貢獻力量。
“現代化道路上一個都不能少,一國都不能掉隊。”習近平總書記的莊嚴宣示,彰顯了中國為世界現代化作出更大貢獻的堅定決心。當前,中國正在以高質量發展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經濟結構和增長模式不斷優化,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競相涌現,一個經濟運行更穩定、增長質量更高、增長前景可期的中國,將為世界的發展不斷注入新動能。
四、中國式現代化展現了高度的人類關切,指引人類文明進步的正確方向
當今世界,人類文明走到了新的十字路口。一方面,物質財富不斷積累,科技進步日新月異,人類文明發展到歷史最高水平。另一方面,安全失序、發展失衡、治理失效日益突出,熱點沖突、大國對抗、地緣矛盾此起彼伏,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日益上升。世界向何處去?人類向何處去?能否回答好這一“世界之問”,關乎各國利益,關乎人類前途命運。
中國式現代化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向世界傳遞了和平和睦和諧的正能量。歷史上,西方國家的現代化往往伴隨著戰爭、殖民、掠奪、脅迫等,給廣大發展中國家帶來深重苦難。中國式現代化堅決不走損人利己、血腥罪惡的老路,而是走和平發展的人間正道,堅持依靠全體人民的辛勤勞動和創新創造發展壯大自己,通過激發內生動力與和平利用外部資源相結合的方式來實現國家發展,不以任何形式壓迫其他民族、掠奪他國資源財富。同時,中國堅持做維護和平的穩定力量,為停火止戰奔走疾呼,為消弭沖突鋪路架橋,為維護世界和平安寧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國式現代化以博大情懷關照人類命運,有力推動世界走向和平、安全、繁榮、進步的光明前景。中國式現代化的主體是中華民族,但其視野是全人類。習近平總書記深入辨析世界面臨的危與機、時與勢,響亮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重大理念。這一理念旗幟鮮明地倡導“同球共濟”的精神、開放包容的胸襟、合作共贏的愿景,主張以和平發展超越沖突對抗、以共同安全取代絕對安全、以互利共贏摒棄零和博弈、以交流互鑒防止文明沖突、以綠色發展呵護地球家園,推動不同社會制度、不同意識形態、不同歷史文化、不同發展水平的國家在國際事務中利益共生、權利共享、責任共擔,形成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約數。這一理念釋放了一個強烈信號:強權霸道、損人利己從來不是一個文明走向強盛的必然選項,零和博弈、你輸我贏也不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出路;只有堅持合作共贏、共同發展,人類文明才能永續繁榮。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繼承了中華文明中積極的治理理念、處世之道,反映了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價值追求,成為引領時代潮流和人類文明進步方向的鮮明旗幟,正在推動當今世界面貌發生積極而深刻的變化。
中國式現代化無論就其整體還是各個方面而言,都蘊含著獨特的文明特質,是新的文明形態的開創。它突破了就發展談發展、就現代化談現代化,而是從人類文明發展的高度來看待發展和現代化,把現代化提升到一個新的境界。它不僅是人類文明進步的結果,更實現了對人類文明的升華,體現了高度的文明自覺。隨著理論不斷完善、實踐不斷深化,中國式現代化必將為推動世界現代化發展進程、共創人類文明的美好明天,提供更多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
作者: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
編輯:董麗娜
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