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科學指南和根本遵循
來源:中國孔子網作者:田嵩燕 2025-02-24 15:56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親自引領和推動新時代文化建設,創造性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構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文化篇,形成了習近平文化思想。習近平文化思想內涵十分豐富、論述極為深刻,是體系化、學理化的重大理論創新成果,是新時代文化建設的路線圖和任務書,也是做好新時代新征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方法論指導。習近平文化思想明體達用、體用貫通,既蘊含著深厚的思想偉力,又展現出鮮明的實踐品格,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凝心鑄魂,為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領航定向,為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謀篇布局,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科學指南和根本遵循。
習近平文化思想是體系化、學理化的重大理論創新成果
●習近平文化思想對文化的本質力量和根本任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價值目標和根本立場、新時代的文化使命等一系列重大問題作出了系統闡述,形成了文化理論觀點上的創新突破
習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時代黨領導文化建設實踐經驗的理論總結,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規律的深刻認識,是體系化、學理化的重大理論創新成果。習近平文化思想對文化的本質力量和根本任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價值目標和根本立場、新時代的文化使命等一系列重大問題作出了系統闡述,形成了文化理論觀點上的創新突破。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之所以能夠歷經五千多年而生生不息、綿延不絕,就是因為我們在長期的奮斗發展歷程中創造了博大精深、輝光日新的中華文化,形成了一脈相承的文化傳統、價值觀念和精神追求,鞏固了國家和民族發展進步的精神之基和力量之源。今天,我們在新時代新征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同樣需要以文化的繁榮興盛為條件,需要以文化之“魂”提供堅強思想保證和強大精神力量。因此,文化的本質力量和根本任務就在于為國家和民族凝心聚力、鑄魂育人。“凝心聚力、鑄魂育人”的根本任務,決定了新時代的文化建設必須以人為主體,以人為中心,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和工作導向,以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作為價值目標。要實現這一價值目標,就必須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教育人民,用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聚共識、匯聚力量,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培根鑄魂、啟智潤心,把文化自信融入全民族的精神氣質與文化品格中,在全社會養成昂揚向上的風貌和理性平和的心態。
文化自信是習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概念,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國有堅定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質是建立在五千多年文明傳承基礎上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就來自我們的文化主體性”。文化自信和文化主體性互為表里,相互印證。文化自信源自中華民族在五千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及在黨和人民偉大斗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積淀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偉大征程中取得的一系列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成果。文化主體性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在中國大地上建立起來的;是在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基礎上,借鑒吸收人類一切優秀文明成果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是通過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建立起來的。堅定文化自信、鞏固文化主體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綱領性目標。實現這一目標的思想前提,是堅守好馬克思主義這個魂脈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個根脈;實現這一目標的必由之路,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就是經由“兩個結合”而產生的重大思想成果,也是文化主體性的最有力體現。有了文化主體性,就有了文化意義上堅定的自我,文化自信就有了根本依托。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堅定文化自信,就是堅持走自己的路。堅定文化自信的首要任務,就是立足中華民族偉大歷史實踐和當代實踐,用中國道理總結好中國經驗,把中國經驗提升為中國理論,既不盲從各種教條,也不照搬外國理論,實現精神上的獨立自主。實現了精神上的獨立自主,我們就掌握了歷史主動和文化主動,就能夠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能夠更好擔負起新時代的文化使命,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文化強國之“強”,就在于具有強大的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對內而言,國家文化軟實力主要體現為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能夠凝聚人心、匯聚民力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斷增強和全社會文明程度的不斷提高,以及文化事業產業的繁榮發展,其核心是黨的文化領導權。對外而言,中華文化影響力主要體現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強大的國際傳播能力,創造一批熔鑄古今、匯通中外的文化成果,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其核心是中國的國際話語權。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文化建設的核心任務,就是錨定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的戰略目標,堅持馬克思主義這一根本指導思想,植根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順應信息技術發展潮流,不斷發展具有強大思想引領力、精神凝聚力、價值感召力、國際影響力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不斷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筑牢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文化根基。
習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時代文化建設的路線圖和任務書
●習近平文化思想既有文化理論觀點上的創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和要求,對一系列重點工作作出系統謀劃和戰略部署
習近平文化思想既有文化理論觀點上的創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和要求,對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研究、保護、傳承、發展,做好新時代新征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等一系列重點工作作出了系統謀劃和戰略部署,為賡續中華文脈正本清源,為譜寫當代華章謀篇布局,明確了新時代文化建設的路線圖和任務書。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研究、保護、傳承、發展工作,明確指出,要在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中賡續中華文脈。高揚中華民族的文化主體性,把歷經滄桑留下的中華文明瑰寶呵護好、弘揚好、發展好。首先,要把中國文明歷史研究引向深入,加強中華文明起源、中華文明的精神特質和發展形態等重大問題的研究,展現中華文明的悠久歷史和人文底蘊,闡明中國道路的深厚文化底蘊,弘揚中華文明蘊含的全人類共同價值。其次,要重視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歷史文化遺產,提高文物研究闡釋和展示傳播水平,使之成為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深厚滋養,成為擴大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的重要名片。再次,要有效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用馬克思主義激活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優秀因子并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最后,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把繼承傳統優秀文化又弘揚時代精神、立足本國又面向世界的當代中國文化創新成果傳播出去,向世界講好中華文明故事,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讓中華文明同世界各國人民創造的豐富多彩的文明一道,為人類提供正確的精神指引和強大的精神動力。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時代新征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關鍵時期,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面臨新形勢新任務,必須要有新氣象新作為。新時代的文化工作者要堅定文化自信、擔當使命、奮發有為,共同努力創造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各級宣傳文化部門要強化政治擔當,勇于改革創新,敢于善于斗爭,不斷開創新時代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第一,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立足中華民族偉大歷史實踐和當代實踐,用中國道理總結好中國經驗,把中國經驗提升為中國理論,加快構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不斷推進黨的創新理論體系化學理化。第二,要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中心任務,通過宣傳教育、實踐養成、制度保障等多層面舉措,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融入社會發展、融入日常生活,更好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第三,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引導各族人民牢固樹立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增強中華文化認同,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第四,要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堅持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著力提升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牢牢掌握信息化條件下輿論主導權。第五,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推出更多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秀作品,推動文藝創作由“高原”向“高峰”邁進。第六,要全面加強和改進國際傳播工作,推進國際傳播格局重構,要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國際人文交流合作,深化文明交流互鑒。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充分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也是文化的創造者,賡續中華文脈、譜寫當代華章,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必須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以人民的智慧、人民的探索、人民的創造為文化改革發展提供不竭動力。首先,要把激發創新創造活力作為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的中心環節,加快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和生產經營機制,通過改革著力破解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和結構性矛盾,激發蘊藏于億萬人民群眾之中的文化生命力、創造力,為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提供強大動力和制度保障。其次,要圍繞提高文化原創能力,改進文藝創作生產服務、引導、組織工作機制,孕育催生一批深入人心的時代經典,構筑中華文化的新高峰。再次,要積極營造良好文化生態,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發揚學術民主、文藝民主,尊重文藝工作者的創作個性和創造性勞動,讓一切文化創新源泉充分涌流,讓一切文化創造活力持續迸發。最后,要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機制,實現文化建設數字化賦能、信息化轉型,把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文化發展優勢,積極發展文化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培育文化新質生產力,有效提升優質文化服務和文化產品供給水平。
習近平文化思想是做好新時代新征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方法論指導
●堅持“兩個結合”、堅持守正創新、堅持系統觀念等重大原則方法,既是理論概括也是實踐要求,既是思想方法也是工作方法
習近平文化思想既是理論觀點,也是工作部署,同時也是原則方法,體現了我們黨對中華文明發展規律的深刻把握,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規律的深刻認識。堅持“兩個結合”、堅持守正創新、堅持系統觀念等重大原則方法,既是理論概括也是實踐要求,既是思想方法也是工作方法,為做好新時代新征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提供了科學的方法論指導。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五千多年中華文明深厚基礎上開辟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是必由之路。“兩個結合”是我們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得出的規律性認識,是推進黨的理論創新的科學方法。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深刻體現了我們黨一以貫之堅持的理論實踐相結合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我們推進理論創新是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而不是坐在象牙塔內的空想,必須堅持在實踐中發現真理、發展真理,用實踐來實現真理、檢驗真理。當前我們面臨的一系列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都迫切需要我們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提交答案。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展現的是我們黨熔鑄古今、匯通中西的理論格局和博大氣象,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第二個結合”讓我們掌握了思想和文化主動,讓我們能夠在更廣闊的文化空間中,充分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寶貴資源,探索面向未來的理論和制度創新。“第二個結合”拓寬了我們的理論視野,讓我們能夠以海納百川的開放胸襟學習和借鑒人類社會一切優秀文明成果,在“人類知識的總和”中汲取優秀思想文化資源來創新和發展黨的理論,形成兼容并蓄、博采眾長的理論大格局大氣象。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守正創新是我們黨在新時代治國理政的重要思想方法。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顛覆性錯誤,創新才能把握時代、引領時代。習近平文化思想本身就是通過守正創新不斷開辟馬克思主義新境界形成的重大理論成果,同時守正創新又體現了習近平文化思想鮮明的理論品格和思維方式,是推動新時代文化建設必須牢牢把握、始終堅守的重大原則和科學方法。對文化建設來說,守正,守的是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守的是“兩個結合”的根本要求,守的是中國共產黨的文化領導權和中華民族的文化主體性。馬克思主義是立黨立國、興黨興國之本,“兩個結合”是我們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寶,中國共產黨的文化領導權和中華民族的文化主體性是中國人實現文化自信自強、精神獨立自主的根本依托,這是文化建設的本和源、根和魂,是任何時候都不能動搖的本質要求和根本原則。創新,創的是新思路、新話語、新機制、新形式,要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真正做到古為今用、洋為中用、辯證取舍、推陳出新,實現傳統與現代的有機銜接。當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相互交織,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迅猛發展,文化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出現,媒體形態和輿論生態深刻變化,價值觀交鋒和話語權爭奪日趨激烈。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必須大力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創新,大力推進文化工作理念、內容、形式、方法、手段全方位創新,切實把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文化發展優勢,在時代變局中牢牢掌握文化領導權,開創新時代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系統觀念是具有基礎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系統觀念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和方法論的基本觀點,也是習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原則方法,做好新時代新征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要堅持運用系統觀念認識文化建設的重要地位作用,推動文化高質量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內容;推動高質量發展,文化是重要支點;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戰勝前進道路上各種風險挑戰,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這充分說明,文化建設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局中處于基礎性、根本性地位,對經濟、政治、社會、生態等各領域建設發揮支撐性作用,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堅強思想保證、強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條件。要切實發揮文化的基礎性、支撐性作用,必須以系統觀念謀劃推進文化建設。要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推動文化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各環節,促進文化與科技、旅游、金融、教育、體育等領域的有機融合,通過培育文化新質生產力,為文化事業產業的繁榮發展注入新動能,從而實現文化高質量發展,有力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保證文化強國如期建成。
大道行思,取則行遠。習近平文化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引領和推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光輝旗幟和科學指引。習近平文化思想是一個不斷展開的、開放式的思想體系,必將隨著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實踐的深入推進而不斷豐富、發展、完善。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堅持用習近平文化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更好擔負起新時代的文化使命,把文化強國建設不斷推向前進。
[作者系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文史教研部教授,中華文明與中國道路研究中心副主任]
編輯:董麗娜
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