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則勿憚改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作者:王奇 2025-04-08 09:38
“過則勿憚改”語出《論語·學而》,其意為有了過錯就不要害怕改正。短短五字,道出了反躬自省、克己修身的精髓。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如何對待自己的過失,反映的是一個人的修養和境界。聞過則喜,知過不諱,改過不憚,方能日臻完善、成長進步。
聞過是第一步,也是最基礎的一步。一個人若不能虛心接受他人的批評和建議,就如同閉目塞聽,永遠無法發現自身的不足。古代圣賢對聞過的態度值得今人深思,子路“聞過則喜”的胸襟,老子“自知者明”的超然,都展現了對批評的開放態度,是發自內心對自我完善的渴望。知一重非,進一重境。敢于承認和修正自身的缺點與錯誤,要涵養“喜聞己之過”的操守,以批評意見為鏡鑒檢視自身,努力尋找自己的差距和不足,有則改之,真正把批評意見當作改進的動力,不斷淬煉自己、提升自己、完善自己。
有過是一過,不肯認過又是一過。僅僅聽到他人的批評還不夠,必須深入理解這些批評的含義,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所在。知過需要深刻的自我認知和客觀的自我評價能力,自我反省正是知過的精髓所在。知過是一個痛苦的過程,因為它要求我們直面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但正是這種直面,才能帶來真正的成長。在現實生活中,知過往往比聞過更難,有的面對錯誤不思悔改,甚至諱疾忌醫,常常會為自身的錯誤找借口,或者將責任推給他人,這種逃避的態度只會阻礙進步。只有勇于承認錯誤,深刻認識錯誤,才能在修身的道路上更進一步。
“過而不改,是謂過矣。”知過而不改,猶如診病而不治,毫無意義。改過之難,不在識弊,而在決斷。防止將“聞過”“知過”與“改過”簡單畫等號,就需要敢于刀刃向內、較真碰硬,防止避重就輕、避實就虛。改過是一個持續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不斷調整自己,改正錯誤以適應新的環境。要把“改”字貫穿始終,能夠當下改的要立查立改、即知即改;一時解決不了的,要盯住不放,明確目標持續整改。只有勇于改過,善于改過,補短板、強弱項、固根本,才能走得更遠。
過則勿憚改,這句話蘊含著深刻的修身智慧。聞過、知過、改過,這三重境界構成了一個完整的修身體系。聽得進、容得下、更要改得了,每一步都不可或缺,每一步都充滿挑戰。新征程上,黨員干部唯有以開放的心態聞過,以深刻的認知知過,以堅定的決心改過,不斷增強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才能砥礪品格、增長才干,永葆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
編輯:董麗娜
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