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委、省政府印發《山東省鄉村全面振興規劃(2025—2027年)》
來源:大眾日報作者: 2025-04-15 10:42
近日,省委、省政府印發《山東省鄉村全面振興規劃(2025—2027年)》,要求各級各部門單位認真貫徹落實。
《山東省鄉村全面振興規劃(2025—2027年)》主要內容如下。
為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加快打造更高質量的齊魯樣板,制定本規劃。
一、總體要求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重要講話精神,堅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使命擔當,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上再加力,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為引領,以加快建設農業強省為目標,以鄉村振興片區為抓手,全力確保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全力守牢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聚力提升鄉村產業發展、鄉村建設和鄉村治理水平,強化科技和改革雙輪驅動,強化農民增收舉措,扎實推進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山東篇章。
到2027年,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特征更加鮮明、內涵更加豐富,鄉村全面振興取得實質性進展,農業強省建設實現重大突破,東部沿海城市、中西部具備條件的大中城市郊區鄉村率先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爸T城模式”、“濰坊模式”、“壽光模式”拓展創新,“五個振興”全要素協同推進。糧食安全根基全方位夯實,更高水平的“齊魯糧倉”基本建成;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實現全鏈條升級;鄉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大幅提升;鄉風文明展現新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廣泛踐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弘揚;鄉村治理更加有效,農村社會和諧穩定;農民收入水平持續提高,農村民生福祉持續增進。到2035年,鄉村全面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率先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農業強省基本建成,農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
二、持續優化鄉村全面振興發展格局
?。ㄒ唬┩七M城鄉融合發展。嚴格落實“三區三線”,優化鄉村功能和空間布局,全面統籌鄉村生產、生活、生態空間。推動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增強縣城綜合承載能力,差異化引導小城鎮發展,合理引導鄉村人口向縣城、小城鎮集聚。實施新一輪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行動,推行由常住地登記戶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務制度,落實“人地錢掛鉤”政策,推動城鎮基本公共服務覆蓋全部常住人口。以市、縣域為整體統籌城鄉基礎設施規劃建設,推動城鎮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推動城鎮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大力推動城鄉產業鏈條聯動,發揮各類產業園區帶動作用,引導縣域產業集聚發展。
(二)推進村莊規劃建設。按照集聚提升、城郊融合、特色保護、搬遷撤并等村莊類型,科學確定發展目標、方向、重點和規模,分類穩妥有序開展村莊規劃編制。短期內難以判斷的村莊,留足觀察和論證時間,重點保障基本民生需要。依據村莊規劃統籌考慮區域內土地利用、村莊建設和農業生產,嚴禁違背農民意愿搞大拆大建。對不需要編制村莊規劃的,可在縣鄉國土空間規劃中管控引導或出臺通則式管理規定。
?。ㄈ﹥灮晟茀^域布局。按照“區域協同、帶狀示范、點上突破”的總體思路,著力構建“四區三帶多點”的鄉村全面振興區域布局。“四區”,即膠東率先發展區,涵蓋青島、煙臺、威海、濰坊、日照5市,大力發展海洋經濟、高效農業和農文旅融合產業,打造濱海特色和美鄉村,在全省發揮引領帶動作用;中部優化提升區,涵蓋濟南、淄博、泰安、東營4市,大力發展都市農業、城郊農業、智慧農業,建設一批高端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打造山水林泉鄉村特色風貌,在全省發揮承東啟西銜接作用;魯南全域突破區,涵蓋臨沂、棗莊、濟寧3市,培強山區特色經濟、濱河臨水經濟、農文旅經濟,打造富有人文內涵與山水韻味的靚麗鄉村,實現鄉村全面振興全域突破;魯西加速崛起區,涵蓋德州、聊城、菏澤、濱州4市,強化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打造“齊魯糧倉”核心區,著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在鄉村全面振興中加速崛起?!叭龓А?,即沿黃生態保護發展軸帶、運河文化傳承利用軸帶、海濱陸海統籌軸帶,堅持開發保護并重、陸海統籌協同,打造特色鮮明的鄉村全面振興廊道?!岸帱c”,即各類涉農產業園區及南四湖、東平湖等重點區域,突出發展特色,強化創新引領,形成多點支撐的鄉村全面振興發展格局。
三、加快建設更高水平的“齊魯糧倉”
?。ㄋ模┤轿缓粚嵓Z食安全根基。堅決扛牢糧食大省責任,落實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堅持穩面積、增單產兩手發力,落實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任務,大力實施主要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廣泛開展區域性整建制“噸糧”、“噸半糧”生產能力建設,穩步提升糧食產能。強化耕地用途管制和土地流轉用途監管,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到2035年,把具備條件的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改善提升農田水利設施,推進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等工程。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利用,支持種業陣型企業建立商業化育種體系。健全種糧農民收益保障機制,落實耕地地力保護補貼和最低收購價政策,健全農資保供穩價應對機制。在全省全面落實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和種植收入保險。加大對產糧大縣支持力度,實施產糧大縣公共服務能力提升行動。到2027年,確保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25億畝以上,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達到0.652。
?。ㄎ澹嫿ǘ嘣澄锕┙o體系。深入實施大豆和油料產能提升工程,加強蔬菜、食用菌標準化基地建設,推進老舊果園更新和現代果園建設,發展林下經濟和立體復合種植。加快沿黃肉牛肉羊、膠東半島和魯西肉禽、魯中生豬、濟南都市圈奶牛等產業高地發展,鼓勵發展肉兔、黑驢等特色養殖。持續開展集中連片池塘標準化改造,支持發展工廠化循環水高效養殖,優化灘涂和淺海貝藻類養殖,高水平建設海上牧場和漁港經濟區,推進深遠海養殖全產業鏈發展。統籌做好糧食市場化收購和政策性收儲,加快省級區域性糧食安全應急保障基地建設,強化多品種聯動調控、儲備調節和應急保障。加強農業生產防災救災體系建設,實施人工影響天氣能力提升工程。到2027年,蔬菜(含食用菌)、肉蛋奶、水產品產量分別穩定在9000萬噸、1500萬噸、900萬噸以上。
?。娀r業科技和裝備支撐。實施鄉村振興科技創新提振行動,圍繞高效農機、綠色投入品等領域,開展關鍵技術集成創新和成果轉化應用示范,健全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培育農業科技型企業。建設山東省現代農業大科學中心。開展農機裝備補短板行動,鞏固提升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提高林果、設施種植、畜禽水產規模養殖、農產品初加工等機械化水平,全力推進糧食產地烘干能力建設,加快老舊農機更新換代。大力發展現代設施農業,推動冬暖式大棚、大小拱棚現代化改造,鼓勵發展工廠化養殖、立體養殖等新型養殖設施。建設一批智慧農業園區。到2027年,全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93%,全省設施農業總產值達到6000億元。
四、扎實推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
?。ㄆ撸┧軓姰a業化經營優勢。實施農業龍頭企業提振行動,支持龍頭企業帶動其他經營主體一體打造農業全產業鏈,著力培優培強一批領軍企業。鼓勵農民興辦合作社,支持組建合作社聯合社,推動農民合作社登記服務便利化,探索建立合作社退出機制。引導專業大戶向家庭農場轉型,支持以家庭農場為成員組建農民合作社。加強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支持有經濟管理服務職能的單位向農村提供農業社會化服務,培育發展經營性農業社會化服務主體。支持有條件的服務主體建設農業社會化服務網點(農事服務中心),構建緊密穩固利益聯結機制,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到2027年,省級以上重點農業龍頭企業達到1300家。
(八)促進農業全產業鏈提升。深入推進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實施農產品加工業提升行動,支持主產區建設加工產業園。推動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做好“土特產”文章,實施“13+N”優勢特色產業培育行動,加快建設標準化生產基地,加強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全鏈條管控,叫響“好品山東”農產品品牌和“齊魯糧油”公共品牌。大力發展鄉村休閑旅游、農村電商、農業會展等產業,打造“黃河大集”等新業態品牌。實施鄉村產業走廊建設計劃,推動現代農業產業園、優勢特色產業集群、農業產業強鎮、農業特色產業專業村鎮提檔升級。完善農產品流通骨干網絡,改造提升集散地、銷地批發市場,在嚴格制冷劑、發泡劑使用管理的基礎上,推進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和縣域產地公共冷鏈物流設施建設,打造一批區域性農產品物流集散中心。引導“齊魯農超”、“好糧有網”等農副產品展示交易平臺做大做強。到2027年,打造知名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100個。
?。ň牛┩苿愚r業高水平對外開放。舉辦“好品山東”農產品系列宣傳推介活動,推動更多農產品進入國際市場。積極對接國家重大區域戰略,深度融入重點區域“菜籃子”建設。高水平建設濰坊國家農業開放發展綜合試驗區、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范區、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提升農業對外合作水平。
?。ㄊ┩苿余l村產業增收富民。優化縣域產業空間布局,因地制宜培育鄉村富民主導產業。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探索資源發包、物業出租、居間服務、經營性財產參股等多樣化途徑,有效盤活集體資產。組織開展“萬企興萬村”行動,擴大以工代賑項目實施規模,統籌用好城鄉公益性崗位,推動農民就地就業增收。完善常態化防止返貧致貧機制,過渡期內保持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抓好防止返貧監測,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致貧的底線。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和黃河灘區遷建后續扶持。
五、培養造就高素質鄉村人才隊伍
?。ㄊ唬┯糜煤绵l村本土人才。實施高素質農民培育計劃和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培育“頭雁”項目,加強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培訓。積極培育鄉村工匠等人才。全面實施農技推廣服務特聘計劃,培養農技推廣人才。實施鄉村優秀青年教師培養激勵計劃,每年遴選300名左右優秀鄉村青年教師重點培養。開展公費醫學生培養,推動鄉村醫生向執業(助理)醫師轉化。加強農村規劃建設、文化、電商、法律和兒童服務等人才培養。
?。ㄊV納人才服務鄉村發展。扎實開展科技副職選派工作,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規范“科技小院”建設。鼓勵企業家回鄉投資興業,深入推進“鄉村振興合伙人”招募行動。吸引專業人才、經濟能手、文化名人等回鄉參與建設,鼓勵引導退休專業技術人員、退役軍人參與鄉村全面振興。深入實施鄉村振興人才支持計劃,組織引導教育、科技、衛生健康、文化旅游等人才到基層服務,從基層遴選中青年業務骨干到省市有關單位學習研修,繼續實施“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推動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等與地方建立“一對一”結對幫扶關系。
(十三)優化鄉村人才發展環境。依托涉農園區打造一批縣域返鄉入鄉創業園,支持涉農企業設立博士后工作站、創新實踐基地,加強人才服務平臺建設。鼓勵高等學校、中等職業學校(含技工院校)開設涉農專業,健全涉農高等教育體系。保障和落實基層用人主體自主權,支持符合條件的縣鄉事業單位根據有關規定適當放寬公開招聘崗位條件。持續抓好“定向評價、定向使用”、“直評”等職稱制度落實,推廣農民職稱評審和農村技能人才評價。完善城市專業技術人才定期服務鄉村激勵機制。建立人才服務專員制度,為鄉村振興高層次人才提供綠色通道服務。
六、繁榮興盛鄉村文化
?。ㄊ模┨嵘l村精神風貌。組織學習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化“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和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實施文明鄉風建設工程,統籌推進文明培育、文明實踐、文明創建工作,打造一批文明實踐展示帶(區)、綜合體。持續推進移風易俗,有序推進農村公益性安葬(放)設施建設。大力選樹鄉村振興領域時代楷模、道德模范、最美人物、山東好人。
?。ㄊ澹┲厮茑l村文化生態。建好用好基層文化陣地,加強圖書館總分館建設,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聯動高效運轉。實施文化惠民工程,開展農民豐收節、鄉村文化旅游節等系列活動。開展“好客山東·鄉村好時節”主題活動,創新舉辦鄉村音樂節、鄉村露營節等活動。發展壯大農村民間文藝社團。開展傳統工藝振興計劃,實施“山東手造”工程、鄉村文化產業精品工程、民族手工業品牌培育提升行動。
(十六)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組織開展齊魯特色文化研究,傳承創新儒家文化,推進孔子學堂、尼山書院規范化建設,推動儒家文化進鄉村。實施紅色基因傳承工程,加強紅色展覽館、紀念館、革命舊址修繕保護。持續認定一批農業文化遺產,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深入實施鄉村記憶工程,加強民俗生態博物館、鄉村博物館、村史館建設。
七、高標準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ㄊ撸娀l村振興片區建設。持續深化抓村連片推進路徑,選擇位置相鄰、功能相近、產業相融的村莊連片規劃建設。根據村莊規模、分布情況等,合理確定片區面積、覆蓋村莊和人口數量,因地制宜、分區施策,集中連片、分類推進鄉村振興,推動片區內村莊整體提升。
?。ㄊ耍┏掷m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扎實推進“四好農村路”、城鄉交通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實施一批重點水源和重大引調水工程,加強區域水網互聯互通,構建山東現代水網。分類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集中供水規?;⑿⌒凸┧幏痘ㄔO,加強中小型水源保障工程建設。鞏固提升農村電網,推進可再生能源綜合開發利用,加強農村新能源汽車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天然氣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推動現代宜居農房建設,提升農房質量安全水平。深化數字鄉村建設,推動全省行政村基本具備千兆光纖網絡接入能力。實施智慧廣電鄉村工程,推進“互聯網+”、“智慧廣電+”政務服務向基層延伸,加強鄉村教育、醫療、文化數字化建設。加快推進寄遞物流網絡節點建設,推動快遞進村全覆蓋。深化縣域商業體系建設,完善消費配套設施,實施農村消費市場凈化行動,支持新能源汽車、綠色智能家電等下鄉,鼓勵信息消費。
(十九)提高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深化推進全國鄉村教育振興先行區建設,實施鄉村學校標準化、幼兒園規范化建設工程,優化義務教育校長教師交流輪崗機制,開展強校擴優行動,建設城鄉學校共同體。扎實推進鄉村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質提效三年行動,積極推進縣域醫療服務次中心和中心村衛生室建設,逐步提高縣域內醫保基金在鄉村醫療衛生機構使用的比例,強化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制度保障功能。加強縣鄉村三級傳染病防控和應急處置能力建設,完善農村急救轉運體系。健全農村養老服務體系,推進敬老院等設施建設,優化拓展區域性綜合養老服務中心功能,鼓勵專業養老服務組織連鎖運營養老服務設施,積極發展互助養老。優先支持發展護理型養老床位,到2027年,護理型床位占比達到70%以上。完善鄉村公共健身設施。
?。ǘ┤鎯灮r村人居環境。引導農民開展戶內改廁,加強農村供水、改廁、污水治理等統籌和有效銜接,鼓勵聯戶、聯村、村鎮一體化處理。完善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推進源頭減量、就地就近處理和資源化利用,提升有毒有害垃圾處置能力。合理確定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以鄉鎮政府駐地和中心村等為重點批次推進實施,基本消除農村較大面積黑臭水體。加強農村生活噪聲治理。扎實推動美麗鄉村建設,打造特色魯派民居,開展村莊美化綠化和清潔行動。到2027年,全省美麗庭院建成率鞏固在25%以上。
(二十一)推進農業農村綠色發展。加快推進黃河口國家公園設立。推進森林河流湖泊休養生息,實施南四湖、東平湖綜合治理,推進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和采煤塌陷地治理,抓好黃河三角洲濕地保護和沿海生態系統保護修復。保護生物多樣性,強化外來物種入侵防控。持續做好水生生物資源養護工作,科學規范開展增殖放流,加強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建設管理和珍貴瀕危水生野生動物及其棲息地保護修復,加強水產養殖尾水處理,推動海水養殖業綠色轉型升級。整縣推進農業面源污染綜合防治。推動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開展大氣氨排放控制試點,推進農業甲烷、氧化亞氮等溫室氣體和氨等惡臭氣體協同減排,2025年,大型規?;B殖場氨排放總量比2020年下降5%。全面拓展秸稈離田高效利用渠道,不斷提高秸稈綜合利用水平。強化秸稈焚燒精準科學管控,依法依規落實禁燒管控要求。發展生態低碳農業,完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探索實施市場化生態保護補償機制。開展鄉村生態產品經營開發,加大綠色金融支持。
八、加快推進鄉村治理現代化
?。ǘ┥钊胪七M抓黨建促鄉村全面振興。強化縣級黨委抓黨建促鄉村振興責任,選優配強鄉鎮領導班子,優化村“兩委”班子。健全村級黨組織領導下的協商議事機制。深化村級黨組織“跨村聯建”。持續推進過硬黨支部建設,常態化整頓軟弱渙散村黨組織。健全村干部常態化培訓機制。持續實施后備人才遞進培養計劃,健全村級后備人才庫。完善黨務、村務、財務公開制度,強化對村干部監督管理。
?。ǘ┤嫣嵘l村治理能力。全面落實村黨組織、村委會職責任務清單,嚴格執行“四議兩公開”制度,強化村規民約作用。深化法治鄉村建設,培育農村“法治帶頭人”,加強法律顧問和法律援助工作。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加強人民調解工作。持續深化平安山東建設,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防范打擊農村邪教違法犯罪。發揮“道德評議會”在鄉村德治中的作用。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制定鄉鎮履行職責事項清單,健全為基層減負長效機制。深化駐村幫扶和“四進”工作,完善選派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制度。健全鄉鎮、村級應急管理協調機制和組織體系。積極發展農村社會工作和志愿服務。
九、全面深化農業農村改革創新
?。ǘ模╈柟毯屯晟妻r村基本經營制度。有序推進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三十年試點,深化承包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改革,健全土地流轉價格形成機制。鞏固提升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成果,賦予農民更加充分的財產權益。規范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運行管理、農村產權流轉交易。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強化宅基地規范管理,探索農戶合法擁有的住房通過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盤活利用的有效實現形式。有序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保障鄉村重點產業和項目合理用地需求,落實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和設施農業用地保障政策。規范有序穩妥開展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
?。ǘ澹┙∪嘣度氡U蠙C制。堅持將農業農村作為一般公共預算優先保障領域,落實提高土地出讓收益用于農業農村比例政策,確保投入與鄉村振興目標任務相適應。用足用好各類鄉村振興基金,支持符合條件的農業農村項目申報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引導銀行機構增加涉農信貸投放,強化政策性金融支農作用,加強農村中小金融機構支農支小定位。發展農村數字普惠金融,推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發展多層次農業保險,完善農業再保險和農業保險大災風險分散機制。引導和規范農業農村領域社會投資。鼓勵有實力的社會資本規范有序設立產業投資基金。鄉村振興投入要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避免新增地方債務風險。
?。ǘ┘訌姼母飫撔聟f同推進。推動供銷社綜合改革,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加快全省用水權改革。建立健全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管護機制。推進全省農村勞動力就業工作集成改革。深化農業綜合行政執法改革。支持承擔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任務的縣(市、區)探索城鄉發展模式,持續推進臨沂市普惠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改革試驗區建設,高水平建設棗莊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
十、創新完善規劃實施機制
?。ǘ撸娀M織領導。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全面落實鄉村振興責任制,夯實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政治責任,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落實鄉村全面振興工作聯系點制度。加強宣傳和輿論引導,動員社會力量廣泛參與鄉村全面振興,充分發揮企事業單位、民主黨派、群團組織、行業協會等作用,營造良好社會氛圍。加強統計監測,適時開展規劃實施評估。各市、縣(市、區)及省直各部門要結合實際推動目標任務落地見效。
編輯:張曉芮
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