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如何創新?百位博物館“掌門人”杭州論劍
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張斌 王題題 2024-03-27 09:35
3月25日,2024博物館創新力建設研討會在杭州召開,百位博物館“掌門人”在大運河邊論劍。
本次研討會在浙江省文物局指導下,由浙江省文物保護利用協會、浙江省博物館學會和杭州市園林文物局主辦,吸引了全國各地100位博物館館長等負責人和專家代表參會,共同探討博物館創新發展之道。
2024博物館創新力建設研討會現場。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 供圖
會上,陜西歷史博物館館長侯寧彬說,未來博物館可能不只是歷史文物的內容載體,而是泛化成為一種文化集合體,成為不同圈層受眾的歷史文化體驗場所。而數字賦能將是博物館面對新時代、適應新形勢、滿足新要求的必然選擇。
與會嘉賓參觀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群。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供圖
同時,他指出,近年來,數字技術在讓博物館文物“活”起來、展覽“多”起來、文化“火”起來方面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比如該博物館基于“陜西歷史文化體驗館”項目,借助數字孿生、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營造全新的歷史文化元宇宙體驗場景,更好地利用數字賦能,讓文物“活”起來的同時,也嘗試讓更多的公眾參與博物館的“內容生產”和“世界編輯”,以更加精準、便捷、個性化的方式傳承中華文明,取得了良好反響。
南京博物院名譽院長龔良認為,博物館的創新力主要表現在博物館服務社會發展與社會公眾領域所表現出來的創造力。原創展覽、教育服務產品、文創衍生商品,都需要博物館人的創造性勞動。要強化數字技術在博物館內的應用,強化互聯網擴大傳播的作用,運用多種方式,更好地擴大博物館的社會影響力。
浙江省博物館學會理事長、浙江自然博物院院長嚴洪明表示,創新的本質是突破,突破原有的思維定勢,因地制宜,發現或產生有價值的新事物、新思想的活動。一家博物館要想走在時代前列,就不能沒有創新思維,也不能停止各種創新。比如該博物院為了滿足游客夜游博物館的需求,打造的浙江首家“24小時博物館”,既豐富了在地民眾精神文化生活,又便利外地游客共享文化新空間和新體驗。
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中國刀剪劍、扇、傘博物館)館長陳剛在分享《一座與你“不見不散”的博物館——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創新發展實踐》。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供圖
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中國刀剪劍、扇、傘博物館)館長陳剛在分享《一座與你“不見不散”的博物館——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創新發展實踐》時表示,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群坐落于京杭大運河之畔,由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中國刀剪劍博物館、中國扇博物館、中國傘博物館組成。自2009年建成開放以來,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堅守中華文化根脈,堅持創新發展,于2020年獲評國家一級博物館。
現場,陳剛結合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近年來在賡續運河文脈、弘揚工匠精神、增進民生福祉等方面的實踐深耕和探索創新,探討專題博物館如何持續在通過創新理念、路徑、機制,實現可持續高質量發展,并努力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除主旨演講外,當天活動還舉行了博物館創新力建設案例分享和圓桌會議討論。
編輯:董麗娜
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