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的堅守 “魂”的引領
來源:大眾日報作者:孔繁軻 2024-06-04 09:12
“在新的起點上繼續(xù)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2023年6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fā)展座談會上發(fā)表重要講話,站在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全局的戰(zhàn)略高度,聚焦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的時代責任,對關乎中華文化傳承發(fā)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進行了深入闡釋,對新時代文化使命作出了鮮明界定。“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既是一個古老中國的樣態(tài)更新,也是一個燦爛文明的生命延續(xù)。面對新的文化使命,人們不禁思考:中華文明從何而來?又將走向何方?答案就在“兩個結合”的理論創(chuàng)新與磅礴實踐中——“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是必由之路”。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歷經挫折而生生不息,中華文明之所以能歷經苦難而又綿延永續(xù),根本就在于“馬克思主義之魂”與“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之根”的指導、滋養(yǎng)與支撐。
馬克思主義是中華民族從苦難走向輝煌的強大魂魄。我們黨的歷史,是一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不斷豐富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的歷史,也是一部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認識和改造中國的歷史。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行,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在中國共產黨百余年的發(fā)展歷程中,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實踐創(chuàng)新中,馬克思主義始終彰顯著無與倫比的真理偉力。面對山河破碎、國弊民窮的凋零景象,中國人民在漫長黑暗中上下求索,尋找一條救亡圖存的發(fā)展之路。何去何從?隨著地主階級的改良之路、資產階級的共和之路相繼失敗,中國人民心懷憤懣卻又無計可施、苦苦尋找卻又求路無門,在無助迷茫之時,俄國十月革命的一聲炮響給中國人民送來了光明。馬克思主義猶如普羅米修斯手中的火種,燃燒于中華民族救亡圖存的火熱實踐里,點燃了古老中國的新希望。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斗爭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從中國的歷史狀況和社會狀況出發(fā),深入研究中國革命的特點和規(guī)律,形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建設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得出了一系列關于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認識,實現了一窮二白、人口眾多的東方大國大步邁進社會主義社會的偉大飛躍;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改革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實現了人民生活從溫飽不足到總體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歷史性跨越,推進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偉大飛躍;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新時代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實現了千年小康夢,邁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路是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走出來的,也是從五千多年中華文明史中走出來的。“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歷史和實踐雄辯地證明了馬克思主義是顛撲不破的真理,聯結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輝未來。但是,要想充分有效發(fā)揮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作用,我們必須扎根本民族歷史文化沃土,尋找流淌在中華民族血液中的文化基因,把準馬克思主義得以生存發(fā)展、中華民族得以復興的悠悠文脈。
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屹立不倒的深厚根脈。文化是一個民族最璀璨的星辰,是民族生存和發(fā)展的重要力量,沒有中華文化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只有立足波瀾壯闊的中華五千多年文明史,才能真正理解中國道路的歷史必然、文化內涵與獨特優(yōu)勢。綿延不斷、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華民族走自己的路的必然性;革故鼎新、輝光日新的中華文明,決定了中華民族不懼新挑戰(zhàn)、勇于接受新事物的無畏品格;多元一體、團結集中的中華文明,決定了中華民族始終維護國家統一的堅定信念;美美與共、和諧共生的中華文明,決定了中華民族兼收并蓄的開放胸懷;講信修睦、親仁善鄰的中華文明,決定了中華民族堅持合作共贏的交往之道……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沉淀下來的思想觀念、精神特質、民族品格,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有著牢固的歷史根基,使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
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發(fā)展從來不是兩條平行線,而是始終交叉融合、攜手共進、互相成就。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同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使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征程上相映生輝。我們黨從“天下為公”與“實現全人類解放”的結合中,升華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設想;從“道法自然”與“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結合中,凝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tài)文明理念;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與“事物是永恒發(fā)展”的結合中,塑造出“發(fā)揚斗爭精神”的頑強拼搏信念;從“民惟邦本,本固邦寧”與“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的結合中,提煉出“堅持人民至上”的治國理政智慧……掌握真理,扎根文脈;哲思往昔,憧憬未來。中國共產黨致力于推動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的相遇相知、相融相通,使馬克思主義充盈著日益濃郁的中國特色,使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煥發(fā)出亮麗的時代風采,并在新時代中國綻放出了新的生命力。
這是一場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并不斷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鑄魂之行;這是一場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基因并不斷以時代精神激活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生命力的守根之旅。從追尋馬克思主義真理之光到根植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之脈,中國共產黨鑄魂守根,始終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奏響一曲曲真理悠揚的文明發(fā)展樂章,上演一場場遙隔時空的文明傳承對話……
在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跨越脈動中,“根”與“魂”的對話始終在繼續(xù)、在回蕩。正是有了“根”的堅守、“魂”的引領,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步伐才越發(fā)鏗鏘堅定。
(作者系中國孔子基金會副理事長,本文節(jié)選自《“根”與“魂”的對話——從“第一個結合”到“第二個結合”》)
編輯:董麗娜
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